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53000)呂占舉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92例腦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系統抽樣法的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兩組,每組46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8歲~74歲,平均年齡(56.71±5.27)歲。研究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18歲~75歲,平均年齡(56.68±5.30)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立體定向微創(chuàng)手術進行治療,手術方式:①采用局部麻醉的形式進行麻醉,麻醉起效后將頭圈安裝好后進行術前CT平掃或增強掃描,對患者的頭顱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據掃描結果將手術靶點的X軸、Y軸及Z軸計算出來,并根據手術靶點進行導向和定向儀這兩個系統的安裝,對手術方案及路線進行確認。②在導向針指引下根據患者情況在其頭皮做3~6厘米的直切口,應用環(huán)鉆進行開顱,然后十字將其硬膜剪開進行操作,切除病灶結束后進行掃描檢查是否遺漏,無遺留對其進行止血、縫合等常規(guī)術后操作,并置入引流管進行術后引流。研究組在手術基礎上給予患者術后高壓氧及丙戊酸鈉(Sanofi Winthrop,BX980005)進行治療,采用空氣加壓艙進行高壓氧治療,先進行15分鐘的加壓治療,后根據患者情況將參數設置為壓力0.23~0.25兆帕斯卡,進行80分鐘的維持治療,休息10分鐘后對壓艙內的空氣進行吸加,然后進行持續(xù)20分鐘的減壓后出艙,每日進行1次,連續(xù)進行6周的治療。術后根據患者情況給予15~20mg/(kg·d)對的丙戊酸鈉進行靜脈注射治療,連續(xù)治療4天。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情況,療效判定標準:若患者經過治療后其癲癇、顱內高壓及運動障礙等臨床癥狀均消失,體征恢復正常,且術后無顯著并發(fā)癥發(fā)生,則判定為顯效;若患者的經過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術后出現并發(fā)癥但不嚴重,則判定為有效;若患者經過治療不符合上述兩項標準,則判定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χ2進行檢驗。當P值小于0.05,表示兩組間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發(fā)現,研究組的總有效率較高,與對照組相比,P<0.05,兩組間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進行觀察發(fā)現,研究組的總發(fā)生率4.35%(2/46)低于對照組21.74%(10/46)相比,P<0.05,兩組間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n/%)
目前臨床上對腦腫瘤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常用的術式為立體定向微創(chuàng)手術,這一術式是近些年來開發(fā)的新型手術方式,可有效對病灶的部位進行準確判斷分析,可將顱內組織主觀和清晰的顯示出來,從而對病灶進行精準的切除,且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少,有效的減少患者的痛苦[1]。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兩組患者手術效果均明顯,均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從總有效率分析發(fā)現研究組較優(yōu),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造成這一差異主要是因為研究組術后應用高壓氧及丙戊酸鈉進行治療,丙戊酸鈉屬于廣譜抗癲癇藥,腦腫瘤患者術后常會出現神經系統障礙、運動障礙及癲癇等并發(fā)癥,使得患者的手術效果降低,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而丙戊酸鈉對這些并發(fā)癥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2]。本次研究結果也可以看出,應用丙戊酸鈉的研究組并發(fā)癥較低,與對照組相比,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腦腫瘤治療中采用立體定向微創(chuàng)手術聯合術后高壓氧及丙戊酸鈉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有效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