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旁觀者:決定校園欺凌事件走向的關鍵群體

2019-10-24 05:41向術溯
中小學德育 2019年10期
關鍵詞:旁觀者消極暴力

向術溯

近年來,校園欺凌頻頻發(fā)生,引發(fā)了很多人關注。大部分學者將注意力放在了校園欺凌事件本身或是欺凌者、被欺凌者身上,而對能影響校園欺凌事件走向的旁觀者研究較少。本文試將焦點放在旁觀者身上,剖析旁觀者所處的道德兩難困境,為消解這一現(xiàn)象貢獻綿薄之力。

一、什么是校園欺凌里的旁觀者?

(一)旁觀者及研究現(xiàn)狀

旁觀者是決定欺凌事件走向的關鍵群體之一。根據(jù)1993-1999年美國國家犯罪受害者調查 (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 對全美12歲及以上的青少年進行的大型入戶調查發(fā)現(xiàn):80%發(fā)生在校園的攻擊與搶劫案件都有一個或者更多的第三方在場,71%發(fā)生在家到學校路上的暴力事件中也同樣有第三方的存在。[1]這里所謂的第三方實際就是我們所說的旁觀者。旁觀者同樣存在于中小學校園欺凌中??的螤柕雀鶕?jù)對小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85%的欺負行為中至少有一個同伴在場,在超過一半的事件中有兩個或更多的同伴在場。[2]國外研究者還調查發(fā)現(xiàn),92%的中學生和97%的小學生至少看見過一次言語欺負,而目睹校園身體暴力的比例則分別為60%和74%。[3]國內亦然。2012年,宋雁慧對山東、河南、江西、廣西、內蒙古5個省份的2434名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81.4%的中學生曾是校園暴力的旁觀者,34.7%的學生多次旁觀過校園暴力。[4]張文娟也指出,“大約85%-88%的學校欺負事件發(fā)生時都有同伴在場,但是只有11%的在場者向受害者施予援手”[5]。以上調查足以表明,大多數(shù)校園欺凌事件中都有旁觀者存在,且多處于消極的狀態(tài)。

旁觀者是指,知道或目睹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并對其產(chǎn)生間接影響的一群人。一部分學者采用消極的眼光來看待旁觀者,例如黃巖認為旁觀者是指在特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中,當他人或社會公共生活領域遇到困難或危機需要幫助時,一味地消極觀望或等待,而沒有積極地行動起來,協(xié)助受難者擺脫困境的某種個人或群體。[6]他們雖然沒有直接的參與到校園欺凌事件中,卻要為自己的消極行為負責。從社會倫理角度看,他們具有某種不可推卸的道德義務、責任,因而具有某種精神聯(lián)系。[7]我們通常認為。旁觀者是無視或冷嘲熱諷的一群人,旁觀者現(xiàn)象也常常被視為道德冷漠的一種表現(xiàn),被人們所針砭。但旁觀者并非全是消極的,他們中也有人會以一己之力阻止暴力事件的發(fā)生。我更加傾向于宋慧雁等學者對旁觀者的定義,他們是指某起事件的知情者、目睹者及干預者。[8]總的來說,旁觀者是指雖未參與到欺凌事件中,卻能通過自己的行為影響、干預事件發(fā)生的一群人。

(二)旁觀者的類型

當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后,有兩類人會受到道德的審判,一類是欺凌者,一類是旁觀者。旁觀者總被貼上冷漠、沉默、無道德、無良知、膽小怕事的標簽,他們是一群“道德敗壞”的人。的確,旁觀者中會有這樣的人,但旁觀者中也存在有德之人。例如吳妮將旁觀者分為三個類型,即強化者、防衛(wèi)者和局外人。[9]在此,我們可把旁觀者分為消極的旁觀者和積極的旁觀者。

消極的旁觀者,即采用消極的行為對待校園欺凌的一群人。這里的消極行為指的是吶喊助威、冷眼旁觀等。校園欺凌不同于矛盾、欺負、暴力,當一個事件上升到欺凌程度時,一定經(jīng)過了一定時間的發(fā)酵期。在眾多人相處、生活、學習的校園中,這種異樣的氛圍是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據(jù)調查,美國超過四分之三的校園槍擊事件在案發(fā)之前就有學生或是成年人得到了消息。[10]可見,更多的人選擇的是沉默,并認為這與自己無關。校園欺凌發(fā)生時有的選擇匆匆逃跑;有的拿起手機進行拍攝;有的嬉笑、嘲諷,在一旁煽風點火……這樣一群免于受到傷害,不為自己“找事”的助燃者或沉默者屬于消極的旁觀者。

積極的旁觀者,即采取積極的行為干預校園欺凌的一群人。這里的積極行為指的是將欺凌事件告訴他人,尋求幫助或采取措施對抗欺凌者。在發(fā)生校園欺凌事件之前會發(fā)生無數(shù)個欺負的行為,如及時向成人、教師報告,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更嚴重的欺凌事件的發(fā)生,這就是積極的旁觀者。在校園欺凌發(fā)生時,會有多種原因阻止其繼續(xù)發(fā)生。例如會有個別學生快速離開欺凌現(xiàn)場,將此消息告訴家長、老師、同學等,并尋求幫助;或者有一群學生擋在被欺凌者面前,阻止欺凌者施暴……這些捍衛(wèi)被欺凌者受到傷害的阻燃者屬于積極的旁觀者。

二、旁觀者的兩難困境

是用逃避來保全自己,還是去拯救他人?這是一個問題。當校園欺凌的旁觀者面臨道德兩難的困境時,他們會如何選擇?消極的旁觀者是道德敗壞,令人唾棄的人嗎?這值得我們思考。

(一)旁觀者的處境——道德兩難

“道德兩難”是指面對同時涉及兩種道德規(guī)范而不能兼顧的情境或問題時,由于舍棄其中的任何一種均使當事人感到痛苦和糾結而出現(xiàn)的抉擇上的困境。旁觀者在校園欺凌事件中面臨的道德兩難困境是自我利益與道義面前的抉擇。

保全自己,使自己利益最大化雖合理卻不道德。人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在面對真實存在的道德兩難問題時,都會對其進行分析,然后進行選擇。在進行抉擇前,他們是不安、猶豫的。一方面?zhèn)€體內心的道德機制會起著自我調節(jié)作用,引導個體做出道德行為。幫助被欺凌者逃離欺凌這顯然是一個道德行為,既可以幫助被欺凌者,又能產(chǎn)生自豪、愉悅等正向的情緒體驗。但另一方面,膽怯、恐懼、害怕卻阻止著自己去行道德之事。他們害怕自己沒有能力阻止欺凌者,又害怕欺凌者對自己進行打擊報復,自己反而淪為被欺凌者。如若選擇保全自己做出抵觸道德的行為,會產(chǎn)生內疚、自責等負向情緒體驗。這樣旁觀者就陷入了道德兩難的困境之中。人們通常會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種保全自己、合法逃避壓力的消極方式——從眾。[11]沉默雖然能成為保全自己很好的理由之一,卻不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

(二)旁觀者也是受害者

旁觀者也是受害者——這里所說的旁觀者指的是消極的旁觀者?!翱纯汀辈粌H存在于校園欺凌之中,他們還遍布商業(yè)、學術界、食品加工界、餐飲業(yè)等各個領域。在校園暴力的情境中,旁觀學生圍而不救的做法也反映了成人社會“明哲保身”價值理念對青少年的影響。[12]不僅如此,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相互冷淡、互不關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的人際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人際道德關系上的隔膜和孤獨化。使學生遇到校園欺凌時,錯誤地認為這不關我的事,所以沉默、無動于衷。校園欺凌中的旁觀者是社會看客的縮影,他們受到了社會上不良風氣的毒害。一方面,當學生經(jīng)歷了道德兩難的困境,選擇做了消極的旁觀者時,這對其自身的學習、成長是有害的。他們可能會 “成長”為冷冰冰的“單面人”或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也會因自己的膽小怕事、冷漠無情備受他人指責;因自己當初錯誤的決定而深深的自責。這時他們受到的心理和精神的壓力是巨大的,這種恐懼心理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厭學,甚至變?yōu)槭┍┱摺?/p>

三、如何幫助旁觀者?

幫助他人行正確之事,讓學生成才成人,這是教育的目標。學校應從道德兩難教育、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校安全保障三方面入手,解決旁觀者帶來的危害。

進行道德兩難教育。一方面,學校進行德育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讓他們在思想上得到轉變;另一方面,也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道德困境中的行動決策能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一個既具有道德的頭腦,又能做出道德的行為的人。許多人對道德兩難教育進行了批判,認為道德兩難教育僅僅給予學生一個“假的”兩難困境,讓學生進行道德判斷。在這樣的教育中,學生能在思想上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僅停留在道德認知水平。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于假設和角色扮演的性狀,學生并不認為與自己有關,把自己定義為局外人,雖然能正確的進行決斷,內心則表現(xiàn)出 “不在狀態(tài)”或是“與我無關”的漠然。當現(xiàn)實里出現(xiàn)道德兩難的困境時,會處于“旁觀者”的位置,進而做出不同于“當事者”情境中的道德反應。顯然道德兩難教育并不是萬能的,在利用它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的同時,還需還應建立起思想與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

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當校園欺凌發(fā)生時,大部分人表現(xiàn)出與我無關的漠然態(tài)度,選擇成為消極的旁觀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旁觀者“不認識”受害者。研究調查表明,如果認識施暴者或受害者,超過一半的學生會采取“出面制止”或“告訴老師或報警”等積極干預的方式應對,而如果暴力雙方都不認識,那么選擇“趕緊離開”和“靜靜旁觀”的旁觀者比例超過67%。[13]根據(jù)道德人際關系規(guī)則理論,個體在相應情境中的道德決策主要受人際關系和道德動機影響,人際關系的遠近程度會影響個體道德決策的結果。因此,學校應開展各種各類班級、年級、校級的活動,幫助學生跳出一個人的孤獨,感受集體的溫暖,結交更多的朋友,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改變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的冷漠。以此為基礎,加強人與人之間友善互助、寬容大度、團結協(xié)作等的道德教育,進面打破校園欺凌事件里旁觀者的寂靜。

給予學生安全的保障。孩子們都是善良的,他們都不愿意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也想通過自己的力量阻止它。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不支持欺凌行為, 但在欺凌情景中采取援助行動的比例卻很少。[14]有學者對旁觀者群體在面對暴力和欺負時的潛規(guī)則——沉默文化的原因進行了調查,例如美國學校安全聯(lián)合會 (Safe School Coalition)列出了保持沉默的各種原因:不知道上哪兒尋求幫助;認為學校老師和有關部門可能不相信或者不理會、不采取行動;擔心遭到報復;擔心施暴者及其團體的利益,特別是美國的零容忍政策對所有的暴力行為不分嚴重的程度全部嚴厲處分的做法,強化了一些旁觀者的憂慮而做出不舉報的行為。[15]當自身利益都無法保證時,學生何以幫助他人?對此,學校需建立防止校園欺凌保護組織,宣揚積極干預校園欺凌的“告密者”是值得表揚的;讓學生遇到、發(fā)現(xiàn)校園欺凌時,有地方尋求幫助;并且在第一時間進行干預,阻止校園欺凌事件;保障每一個人的安全,特別是防止積極旁觀者淪為被欺凌者;當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時,對欺凌者進行嚴厲的懲罰,避免再一次發(fā)生校園欺凌事件。當旁觀者了解自己身后的資源時,他們才會更有可能會采取積極行動。

參考文獻:

[1]Ann Stueve,Kimberly Dash,Lydia O'Donnell,et al.Rethinking the Bystander Role in School Violence Prevention[J].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2006,Vol.7:117-124.

[2]Ken Rigby,Pepler D,Craig W.Peer involvement in bullying:Insights and challenges for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9,Vol.22:437-452.

[3]Ken Rigby,Bruce Johnson,Student Bystander in Australian Schools[J].Pastoral Care in Education,2005, Vol6:10-16.

[4] 宋雁慧.關注校園暴力的旁觀者[J].當代教育論壇,2014(03):24-29.

[5]張文娟.初中生在欺負情境中的參與者角色與同伴地位[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28.

[6]黃巖.旁觀者道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8.

[7]蔡唱.論旁觀者的不作為侵權行為——以民事救助義務的確立為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02):73-76.

[8]宋雁慧.關于校園暴力旁觀者的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14(03):94-98.

[9]吳妮.旁觀者群體對欺負行為影響的研究綜述[J].中國校外教育,2009(01):33.

[10] Hawkins DL,Pepler DJ,Craig WM.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of peer interventions in bullying[J].Social Development, 2001,10(04).

[11]朱力.旁觀者的冷漠[J].南京大學學報 (哲學·人文·社會科學),1997(02):114-125.

[12]李燕,曹蜂旗.美國校園暴力透視[J].當代青年研究,2002(2):53-56.

[13]宋雁慧,孛志君,秦穎雪.校園暴力旁觀者的調查研究[J].中國教師,2013(15):46-50.

[14]張文新,王麗萍,宮秀麗,等.兒童對待欺負問題態(tài)度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2(02)226-227.

[15]Stephanie Verlinden,Michel Hersen,Jay Thomas.Risk Factors in School Shooting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0,20(1).

責任編輯? ?徐向陽

猜你喜歡
旁觀者消極暴力
消極的后果
反性別暴力
網(wǎng)絡欺負中旁觀者的研究評述
悔棋
暴力的班長
讓自己發(fā)光
暴力和痛苦
說局
說局
為何當代藝術很多都是消極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