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471000)陳越
鼻竇炎屬于多個鼻竇炎性反應性病變,臨床發(fā)病率高?;颊咧饕蓄^痛、鼻塞、發(fā)熱、嗅覺下降、食欲減退等癥狀,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就會引起化膿性腦膜炎、骨膜炎、腦膿腫、眶內膿腫等多種并發(fā)癥,增加治療難度。臨床治療鼻竇炎的常用方法包括抗生素、理療、中醫(yī)藥、手術等,對于中重度鼻竇炎患者臨床建議采用手術治療。鼻內鏡鼻竇手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術野清晰、創(chuàng)傷性小、術后患者恢復快的特點,在鼻竇炎治療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但是術后需要對鼻腔進行壓迫止血,引起不適感,加之疼痛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影響術后恢復[2]。本文就鼻內鏡鼻竇手術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6例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研究組53例患者中男32例,女21例;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9.8±3.2)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1.3)年;病癥類型:Ⅱ型37例,Ⅲ型16例;對照組53例患者中男33例,女20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9.3±2.9)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1±1.2)年;病癥類型:Ⅱ型36例,Ⅲ型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關于鼻竇炎診斷標準;②經(jīng)鼻內鏡檢查結合患者臨床癥狀確診;③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礙;②孕婦、哺乳期女性;③認知功能低下;④嚴重肝、心、腎等功能不全。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鼻內鏡鼻竇手術,手術方法相同。對照組給予術后常規(guī)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給予用藥指導、生活指導,簡單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出院后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給予護理建議,叮囑患者按時復查。研究組給予術后全面護理,具體方法:①心理護理。告知患者已成功完成手術,讓患者安心。向患者簡單介紹術后治療方法、護理計劃、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術后恢復的重視度。健康的心態(tài)是疾病康復的積極因素,護理人員要關注患者情緒變化情況,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引導,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同時學會正確宣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耐心傾聽患者心聲,并給予實用性建議??偨Y恢復較快病案中的護理經(jīng)驗,病友之間相互鼓勵,增強康復信心。②疼痛護理。VAS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程度,輕度疼痛患者用冰毛巾冷敷或轉移注意力減輕患者疼痛感,中重度疼痛患者可使用靜脈泵持續(xù)泵注鎮(zhèn)痛藥物。③用藥護理。告知患者用藥順序、時間、劑量,為家屬示范鼻腔沖洗方法,通過圖片、文字、視頻使家長更有效地掌握護理方法,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告知患者不要隨意換藥、停藥,加強巡視,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調整用藥方案。④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復查時間,留下患者的聯(lián)系方式進行電話隨訪。戒煙酒,盡量選用富含蛋白質、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類食物。告知患者黏膜水腫及肉芽增生控制方法、分泌物清理方法,叮囑患者堅持鍛煉,增強體質,養(yǎng)成健康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評分、SAS評分、VAS評分、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粘連、血瘀、鼻息肉)發(fā)生率。責任護士根據(jù)患者用藥、飲食、生活表現(xiàn)等方面評估其治療依從性,評分范圍0~100分,超過80分即為基本依從,記錄治療依從性。為患者發(fā)放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低,滿意度越低。
附表1 兩組治療依從性、并發(fā)癥比較(n,%)
附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SAS、VAS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附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SAS、VAS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 SAS評分(分) VAS評分(分) 住院時間(d)研究組 53 93.1±3.8 42.8±3.6 2.8±0.6 5.9±1.1對照組 53 85.6±2.4 49.9±3.1 3.9±1.1 7.8±1.4 t 12.1485 10.8800 6.3912 7.7689 P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0處理,%表示計數(shù)資料,經(jīng)x2檢驗;表示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依從性、并發(fā)癥比較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更低(P<0.05),見附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SAS、VAS評分、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SAS、VAS評分、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更高(P<0.05),見附表2。
3.1 研究背景 鼻竇炎是臨床常見鼻腔炎性反應,主要與上呼吸道感染、阻塞性疾病、牙源性感染、外傷、中毒、全身因素等有關。頭痛、鼻塞、嗅覺降低等癥狀對患者的正常學習、工作有不良影響。鼻內鏡手術是目前治療鼻竇炎的有效方法,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3]。但是手術的不可預測因素較多。所以,術后護理對患者術后恢復十分重要。
3.2 護理干預作用 鼻內鏡鼻竇手術術中開放鼻竇、引流等操作容易引起鼻息肉、粘連等并發(fā)癥,加之患者缺乏對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的了解就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手術效果[4]。全面護理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疼痛護理、用藥護理、出院指導讓患者對疾病及治療有正確的認識,克服對沖洗鼻腔的恐懼感,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工作[5]。疼痛是患者術后的生理反應,疼痛評估避免了鎮(zhèn)痛藥物的濫用,提高了患者的疼痛閾,使患者掌握轉移疼痛的方法,提升護理滿意度。監(jiān)督患者合理用藥能更好的控制癥狀,保證用藥的科學性、有效性。在患者出院后給予電話隨訪,指導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可以防止鼻竇炎復發(fā)[6]。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更高,護理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述,對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術后實施全面護理提升了護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患者SAS、VAS評分,并發(fā)癥風險大大降低,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治療依從性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