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杉
我們會因為很多事情憤怒,大到親人離開,愛人背叛,小到出租車司機態(tài)度不好,出門被莽撞的小朋友差點撞倒。大多數(shù)的時候,我們把憤怒指向他人。但有一種憤怒,最深也最痛,它指向自己。
我的來訪者希,就是這樣一個姑娘?!拔液么馈薄ⅰ拔姨苛恕?、“都是我不好”,在咨詢室里,這些幾乎是她的口頭禪,可以隨時隨地、任意取出,去鞭笞自己。甚至每次離開咨詢室,她都會不好意思地對我說:“對不起,老師,把這么多負能量傳給你。”
在希的內(nèi)心,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而真正讓她走進咨詢室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無法喜歡上現(xiàn)在的男友?!凹热徊幌矚g,為什么會選擇在一起呢?”我曾這樣問過希。她說:“因為他很喜歡我,是個很貼心的男孩,他為我做了很多,我恨過自己,為什么沒有辦法喜歡上他,為了不傷害他,還是答應了他的表白。”連無法喜歡上一個人都是自己的錯,這樣的希,讓我心疼。
我問希:“你很蠢、你很笨,這樣的聲音是否在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希想到了父親。希的父親原本在一家大國企工作,在那個年代,算是穩(wěn)定,收入也還過得去。但父親原本是心氣兒很高的人,不滿足于拿死工資,聽朋友勸說,覺得做生意更賺錢,索性辭了職,與朋友做起了建材生意。
希出生成長的那幾年,恰好是父親事業(yè)起步的幾年,父親生性木訥老實,對于生意場上的種種,頗為不適。希說:“那個時候,父親很喜歡喝酒,在外應酬喝,有時候自己在家也喝,喝完酒就喜歡罵人,對我,更是沒有耐心,你怎么這么蠢、你怎么這么笨、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是父親常常掛在嘴邊的詞?!蹦赣H知道父親在外艱難,處處忍讓,也時常對希說:“爸爸在外面工作不容易,你別惹他生氣?!?/p>
記憶里,5歲那年,有一次,父親下班回家,她想倒杯水給父親,討得歡心。因為年幼,又對父親有著深深的恐懼,手一抖,水灑了一地。父親狠狠地給了她一個耳光,說:“你怎么這么笨,連個杯子都拿不好?!北悴辉倮聿撬?。
年幼的希,不會懂得父親的憤怒源于工作,母親的忍讓源于體諒。只覺得自己事事做不好,是給父母添麻煩的孩子。
而如今,長大的希,早已不需要父親的指責,因為經(jīng)歷的時間太久,父親苛責的聲音,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內(nèi)心。從某種程度上說,她早已認同了父親,并代替父親對自己說:“你不行”、“你很差”……這個聲音,如此真切。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边@句話,用來形容我的來訪者希,再貼切不過。因為童年被苛責得太過猛烈,她們在不知不覺間,內(nèi)化并承認了自己的無能,并因為這種無能,對自己深深地憤怒。
一個人,如果對他人憤怒,甚至對世界憤怒,都可以選擇指責、抱怨、甚至暴力,予以排解。而對自己的憤怒,卻只能獨自食下,且越積越深。而后,演變成一種無力感。而要去除這種無力感,消除這種隨時隨地的指責,首先要做的是,與那個內(nèi)化在心里、揮之不去的客體和解。
希在咨詢室里,慢慢地理解了父親當年的處境,并在一次與父親的深談中,聽父親親口說“當年,對你太沒有耐心了”的時候,開始明白,“原來,我沒有那么笨,我不是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在你的內(nèi)心,也一直留存這樣一個自我指責的聲音,請一定試著去與它們和解。因為,只有和解才能帶來改變。而你,最最要不得的,是對自己的憤怒!
摘自《人生與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