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
上周收到了一位來訪者Z的郵件,她這一次發(fā)郵件是告訴我她要結(jié)婚了,現(xiàn)在過得很幸福。
1
我對她的印象很深刻,在5年前,她以為自己再也遇不到幸福了。
Z當(dāng)時有一個交往近5年的男友,感情很好,原計劃來年結(jié)婚,但男友突然提出了分手,她始料未及,哀求了很久,男友都沒有回心轉(zhuǎn)意,給出的分手理由也很決絕,不愛了。
分手后沒多久,Z就發(fā)現(xiàn)男友有了新歡,這個所謂的新歡其實是自己的舊友,大學(xué)期間住上下鋪的好閨蜜。從Z和男友談戀愛開始,閨蜜就是他們愛情的見證者,三個人經(jīng)常一塊出去玩,閨蜜早就承諾過要做他們婚禮的伴娘??擅\真愛開玩笑,伴娘要變新娘,新郎還是同一個。
閨蜜后來跟她講了真相,分手的半年前,閨蜜就跟男友有了情愫,兩個人無法自持,所以只能懇請她原諒。
Z跟我講述這一切的語氣特別像在講別人的故事,平靜又克制,即便是偶爾夾雜了感慨,她也只是說造化弄人,再無多言。
如果真的能順利消化這段經(jīng)歷,她是必然不會走進咨詢室的,當(dāng)我問起她對男友和閨蜜的感覺,她說:“我不恨,我感激他們”。
感激什么呢?Z說是他們讓自己意識到世事無常,也幸好這一切發(fā)生在婚前,他們給自己上了一課。不得不說,Z的表達很官方,充滿了防御。
而至于恨,她不是不恨,她恨的是自己。
從那件事開始,Z的生活也進入了低谷,工作不順利,跟父母也開始鬧矛盾,她自責(zé)怨懟,為什么明明是個理性的成年人,卻什么事都處理不好?
2
Z的表現(xiàn)很反常,被自己的閨蜜和男友同時欺騙,5年的感情無法善終,怎么會不恨,怎么會如此冷靜?
她只是把所有的情緒都隔離了起來,藏不住的指向他人的恨都轉(zhuǎn)化成了對自己的責(zé)備,她堅持用理性武裝自己,但理性這個武器卻變成了傷害自己的兇器。
Z代表了比較典型的一類人,他們是向內(nèi)攻擊型,這樣的人可能看起來脾氣不錯、善解人意,包容大度,但是對自己,他們做不到同樣的尺度。
哪怕不是自己的錯,他們也只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不會對他人表露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
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壓抑情緒和需求導(dǎo)致的,情緒和需求找不到出口,鎖在自己的心里,最后成了自己跟自己的困獸斗。
他們甚至因為自己偶有討厭他人、討厭他人的情緒而自責(zé),覺得自己不夠善良不夠平和。
3
這不僅是性格原因,我們成長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環(huán)境,都不太允許我們表達負面情緒,尤其是指向他人的恨和討厭。
長大后,我們學(xué)會了世故和委婉,我們不說討厭不說恨,我們最多承認“不喜歡”。
但小孩子不是這樣的,或者說這不是我們的天性,人類的情緒其實都很直接,只是被壓抑住了。
我想起小時候,我跟父母提起過不喜歡一個鄰居家的小孩,因為每次一起玩,她都欺負我,弄壞了我的玩具也不道歉。但是爸媽說,她不是故意的,要讓著她,你們還是要做好朋友,團結(jié)友愛。
后來那個欺負我的小孩,被我揍了。
這件事是我成長史中的一個污點,小小年紀就那么“兇殘”,我承認我錯了,打人不對。但是學(xué)了心理學(xué)之后,我才明白,因為情緒無法表達,被壓抑了,我只能在行為層面表達我的不滿和攻擊。
那對于孩子的負面情緒,父母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呢?
如果父母能允許孩子表達,接納他的情緒,合理化孩子的恨,也不讓孩子強求去做好朋友去原諒,那潛意識里孩子會知道:負面情緒也不是很糟糕,它不是要逃避的怪物,它是我們在某時某刻的一部分,就像快樂興奮一樣,它是中性的,會出現(xiàn)也會消失,它不是事兒。
而長期壓抑的結(jié)果就是,負面情緒這個怪物,會一直藏在我們心里,總想找到出口,既然不能指向他人,那就只好恨自己了。
4
恨,真的有那么可怕嗎?我倒覺得恨是一種對自我的保護,它讓我們趨利避害。
我恨欺負我的鄰居小孩,這種恨提醒我離她遠一點,少挨欺負。我恨給我?guī)韨Φ娜耍@種恨提醒我把時間精力多花在愛我的人身上,我能為自己爭取更多快樂的機會。
但你如果不讓我恨,我就要委屈自己的心意去跟討厭的人相處,讓自己長期陷入一種擰巴的狀態(tài)里,不自洽,很痛苦,長期的自責(zé),也會消磨一個人的自信和意志。而恨這種情緒也會反彈,壓抑得越狠,破壞性越大。
小時候的我承受不住,我揮起了拳頭,承受不了的成年人會怎么樣呢?要么自我崩潰,要么加倍地報復(fù)他人。
說回來訪者Z吧,在我們的咨訪關(guān)系建立起信任之后,Z有放心表達情緒的端倪了。她承認了對閨蜜和男友的怨恨,如釋重負之后,我記得她說過一句話,“把恨給了他們,把原諒給了自己,我現(xiàn)在輕松了很多”。
恨交出去,才能置換到愛,情緒不流動,凝固在心里,它永遠不會自行消散。
歸根到底,恨落地到生活里,無非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
但你控制不了別人啊,怎么辦?你可以控制自己,所以恨就成了一種動力,讓自己過得好,比你恨的人過得好,這就是該做的事。
承認自己是凡人,沒有絕對的理性,但我們可以利用這份感性,保護自己,成就自己,會恨的人,其實更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