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要】古詩詞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內涵深刻、意境深遠的特點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和積累古詩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古詩詞的教學,融入古風情懷,引領學生深入了解詩意,以期達到豐富小學生古詩文積累的目的,使學生感受古典文化的底蘊?;诖耍疚膶⑨槍鹘y(tǒng)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融入古風情懷,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提出幾點合理性的建議。
【關鍵詞】古風情懷;小學語文;古詩詞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僅用寥寥數(shù)十字就能描繪出一種意境,或者借事借物抒發(fā)詩人的內心情懷?,F(xiàn)階段,古詩詞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這部分內容既是知識教學的難點,也是促進學生扎實語言基礎的學習素材。因此,教師要注重古詩詞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在教學中融入古風情懷,使學生通過了解詩意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對古詩詞更透徹的理解和領會,充分發(fā)揮古詩詞的藝術價值。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課堂的古詩詞教學是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古詩詞教學還停留在背誦、默寫的初級階段,使得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一)只注重背誦,缺少深入理解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將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古詩詞的背誦和默寫方面,在課堂上用很少的時間對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境進行講解,甚至往往會忽視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的美感。這種初級的古詩詞教學模式,只能達到短時間的記憶效果,會減弱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重視重點詩句的講解,忽略整體性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圍繞學生的考試成績展開的。教師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過于重視對名句的講解,其他詩句機械性地翻譯成白話文,缺少對古詩詞意境的整體性把握。這就使得學生只是理解詩詞的淺層意思,不能體會到古詩詞的美感,學生的審美情趣自然得不到提高。
(三)教學方式單一
很多教師對古詩詞教學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教學模式仍然采取檢驗舊知識、講解新知識、布置作業(yè)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自主思考的空間,對知識的講解只是一味地灌輸,并沒有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目的去引導教學,從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抑制了學生想象力的提升,影響了小學語文古詩詞的課堂教學質量。
(四)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古詩詞的重視度還不夠,對古詩詞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不注重古詩詞思想內容,本身對文學詩詞的鑒賞能力也是有限。受自身專業(yè)素質的影響,教師對古詩詞的講解也只是把作者簡介、詩詞大意、創(chuàng)作背景簡單地呈現(xiàn)給學生,缺少對古詩詞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就無法把握詩詞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也就很難理解和記憶詩詞。
二、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措施
新課程背景下,古詩詞教學應當創(chuàng)新,充分融入古風情懷,喚醒學生的審美體驗,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古詩詞,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效率。
(一)結合背景,理解詩意
古詩詞作品中的語言通常都是十分簡練的,要讓學生通過這寥寥幾句話就體會作者的情懷難度是比較大的。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首先要保證學生對詩詞文字意思的了解,這是學生理解詩詞作品所蘊含情感的基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人作詩的初衷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懷,教師可以結合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來進行知識的講解,有利于學生在掌握詩人當時的處境和心態(tài)的基礎上更能了解詩意,把握詩詞的整體知識結構。例如,在講解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一詩時,此詩表面是寫獨游敬亭山的情趣,但其中更深含之意是表達自己的曠世孤獨感、懷才不遇,想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托。詩人為什么會在這樣的季節(jié)有這樣的心理感受呢?此時可以結合作品的寫作背景:當時李白長期處于漂泊的生活,嘗盡了人間心酸,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因為懷才不遇,心中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疲憊,所以寄情山水得以慰藉。教師通過對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講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范疇,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獲得新的認知,更能體會詩詞所要表達的詩人情懷,極大提升了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質量。
(二)吟誦體味,體會情感
吟誦是小學生理解古詩詞和體會情感的重要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認識,深化對古詩詞內涵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初讀讓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基本內容,對作品形成一個基本的印象。然后進行精讀,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詩中的情感。最后對古詩詞進行品讀,通過教師有感情的示范朗讀和指導學生朗讀等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且在朗讀中可以將蘊含古風情懷的樂曲作為朗讀的背景音樂,能使學生充分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和情感。例如,在講解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送別詩時,可以將古箏樂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渲染氛圍。首先教師要進行示范朗讀,讓學生在欣賞教師的朗讀中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在某種意義上,古詩詞和音樂有共同之處,不同的節(jié)奏和韻律可以調動讀者的不同情感,利用舒緩婉轉的《高山流水》樂曲引導學生在朗讀此詩時語氣語調要舒緩、悠長,要以平和的心境去感受故友惜別的不舍情感。
(三)合理想象,融入意境
一首古詩詞往往是一幅寫意畫,古詩詞的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感和客觀事物的相互融合。因此,古詩詞的意境體會需要讀者的想象,讀者借助合理的想象再現(xiàn)作者當時所處的畫面,讓學生更好地領會作者的情懷內涵,這也是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例如柳宗元的《江雪》,詩人通過山巒、飛鳥、山徑、行人、漁船、老人、江河、白雪等構建了一幅凄清的畫面。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對詩句進行“補白”,仿佛置身于那幅畫面中,感受古詩詞的意境,對詩歌傳達的內容的理解立馬變得生動立體起來,并且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走進作者內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感悟詩蘊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不能僅僅拘泥于教材,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拓展延伸課堂教學范疇,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透徹領會,還能促進學生獲得新的知識的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古詩詞教學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效。例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教師可以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引導學生了解“唐宋八大家”,以點帶面,使學生不局限于一首詩,從而加大了教學密度,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再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中,此詩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詩人運用逆挽的寫作手法,巧妙地借助于時空的轉換,營造出耐人尋味的惜別氛圍,具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引導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和藝術特征,幫助學生了解詩人的作詩風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吸收。
三、結語
總而言之,融入古風情懷,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
參考文獻
[1]曾小霞.小學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36).
[2]王瑞珍.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J].散文百家,2014(12).
[3]劉紅.人文觀照視野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J].語文天地,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