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于威 劉欣 高占文
摘要:青毛豆脫莢機械化水平較低制約了我國青毛豆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亟需研制青毛豆脫莢裝置。在機械采摘過程中摘莢裝置對青毛豆的損傷率是一個重要指標(biāo)。介紹青毛豆脫莢損傷的形式,分析影響脫莢損傷率的主要因素,以期為青毛豆脫莢裝置的研制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青毛豆;脫莢;損傷;形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225.92? ? 文獻標(biāo)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19)05-0060-02
青毛豆又稱菜用大豆、鮮食大豆,是指豆莢飽滿、莢及籽粒呈翠綠色、籽粒尚未達到完全成熟(即生理上處于鼓粒盛期到初熟期)、籽粒填充達到莢長80%~90%時采收的大豆類型。青毛豆富含植物蛋白、礦物質(zhì)、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不僅在國內(nèi)備受青睞,還遠銷日本和歐美。
目前我國青毛豆機械化采摘收獲技術(shù)尚處于探索和試驗階段。在機械采摘過程中,摘莢裝置對青毛豆的損傷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機械摘莢損耗過多會影響青毛豆摘莢機的推廣,而出口標(biāo)準(zhǔn)中對青毛豆豆莢的長度、寬度和損傷也作了相關(guān)的規(guī)定。
1 青毛豆脫莢損傷形式
1.1 表皮擦傷
青毛豆的表皮擦傷(如圖1所示)是由于青毛豆豆莢外部受到外力而產(chǎn)生的損傷,主要是由摩擦造成的。表皮擦傷不影響青毛豆的食用功能,但對外觀成色影響比較嚴(yán)重,在儲存銷售活動中需要剔除。表皮擦傷在青毛豆脫莢損傷中所占比例最高、影響最大。
1.2 表皮損傷
青毛豆的表皮損傷(如圖2所示)也是由于青毛豆豆莢外部受到外力而產(chǎn)生的損傷,主要是由擠壓造成的。表皮損傷對食用會產(chǎn)生影響,受損的部位不能食用,在儲存銷售環(huán)節(jié)中必須剔除。表皮損傷在青毛豆脫莢損傷中所占比例較低。
1.3 折裂損傷
青毛豆的折裂損傷(如圖3所示)是由于青毛豆豆莢在長度方向受到外力而產(chǎn)生的損傷,是由脫莢時偶然因素造成的。折裂損傷降低了青毛豆品質(zhì),影響儲存銷售。折裂損傷在青毛豆脫莢損傷中所占比例最低。
1.4 縫線開裂
青毛豆的縫線開裂(如圖4所示)是由于青毛豆豆莢在縫線方向受到外力而產(chǎn)生的損傷,是由擠壓或受力位置不理想造成的??p線開裂不影響食用,直接銷售影響不大;但對清洗有要求,如果浸泡時間過長,會因縫線開裂導(dǎo)致毛豆從豆莢中脫出,影響儲存銷售??p線開裂損傷所占比例較低,尤其在人工脫莢中少見。
1.5 縫線脫落
青毛豆的縫線脫落(如圖5所示)是由于青毛豆豆莢的縫線受到外力脫落而產(chǎn)生的損傷,是由受力角度不理想造成的??p線脫落不影響食用,對品相有一定影響;同樣影響清洗,浸泡時間過長會加大縫線脫落,導(dǎo)致縫線開裂,導(dǎo)致毛豆從豆莢中脫出,影響儲存銷售??p線脫落在脫莢過程中是難以避免的,所占比例僅次于表皮擦傷。
2 青毛豆脫莢損傷影響因素
2.1 脫莢方式的影響
脫莢方式與損傷密切相關(guān),采用不同的脫莢方式對豆莢的損傷形式有所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機械結(jié)構(gòu)對脫莢的損傷形式也有差別。由于人工脫莢手動操作,可控性強,其損傷遠低于機械脫莢。囿于青毛豆豆莢的物理性征,無論采用人工脫莢還是機械脫莢,青毛豆的表皮擦傷和縫線脫落占總損傷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2.2 采收期的影響
青毛豆的采收期視品種不同有所不同,多為半個月左右。不同采收期豆莢物理性征不同,所表現(xiàn)的損傷形式差異較大。采收前期豆莢表皮較嫩,成熟度稍差,但韌性較強,表皮擦傷及表皮損傷較高,而縫線開裂及縫線脫落損傷較低;采收中期表皮擦傷及表皮損傷比例較低,縫線開裂及縫線脫落比例同樣較低,是最佳的采收期;采收后期豆莢成熟度過高,表皮擦傷及表皮損傷比例增假,縫線開裂比例增加。
2.3 其他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傍晚和早晨氣溫較低,此時采收青毛豆品質(zhì)最佳,且損傷比例相對較低。機械采摘時,梳刷式結(jié)構(gòu)的表皮擦傷及表皮損傷比例較高,而雙輥式結(jié)構(gòu)的表面擦傷及表皮損傷比例較低。
3 結(jié)語
青毛豆豆莢損傷率是青毛豆脫莢機械的關(guān)鍵參數(shù)之一,也是影響青毛豆脫莢機械推廣的重要問題。今后需在減少豆莢損傷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為實現(xiàn)青毛豆豆莢機械化收獲奠定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 張秋英,楊文月,李艷華,等.中國菜用大豆研究現(xiàn)狀、生產(chǎn)中的問題及展望[J].大豆科學(xué),2007(6):950-954.
[2] 朱建錫,鄭濤,陳長卿,等.毛豆機械化收獲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時代農(nóng)機,2018,45(7):75-77.
[3] 吳偉誼,鄭微波,呂建華,等.青毛豆收獲機試驗及應(yīng)用[J].現(xiàn)代農(nóng)機,2018(2):51-52.
Research on Pod Removal Damage of Green Soybean
LIU Gang1, YU Wei2, LIU Xin1, GAO Zhanwen1
(1. Liaon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henyang 110161, China; 2. Lingyuan City Lingbei Street Office Agricultural Service Station,Chaoyang Liaoni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The low mechanization level of green soybean pod removal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soybean industry in China,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the pod removal device of green soybean. The damage rate of green soybean is an important index in the process of mechanical pick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rm of pod damage of green soybean and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of pod damag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d removal device of green soybean.
Key words: green soybean; pod removal; damage; form; influencing f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