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欣
小學語文課堂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利用信息化教學這種學生都喜歡的形式,讓語文課堂重新“活”起來,讓學生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形式,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也更加注重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一、信息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愛玩是天性,他們對學習沒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認識,也沒有足夠的重視,總是在學習中自我放松。再加上還有部分教師仍然秉承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使得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就可以在語文課堂中融入信息化教學,利用科技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能夠將語文課堂變得有聲有色,通過各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仿佛真的身臨其境一樣,感受語文課堂帶來的樂趣。
2.有利于緩解課堂壓力
語文是一門以文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到非常枯燥,在學習語文時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壓力。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就可以有效地緩解這種壓力,由于信息技術為課堂帶來了豐富的顏色和聲音,讓學生在精神上感到很放松,也對這種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想去一探究竟。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效地緩解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壓力,讓學生重新愛上語文,不在對語文產(chǎn)生抵觸心理。而通過信息化教學,學生感到原來語文學習也是這么的豐富多彩,在語文中不僅能夠領略各大山川的風光,還可以真正看到這些優(yōu)美的景色。
二、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主動性
在當前科技發(fā)展的新形勢之下,語文課堂要與信息化教學進行結合,展現(xiàn)出當代信息化的優(yōu)勢,才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信息化教學手段同樣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讓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有效地提高語文水平。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手段,感受到原來語文課堂的時光也是愉快而短暫的,就更加珍惜上課的每一分每一秒了。再通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出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也可以讓學生沉浸在這樣的一個個場景之中,想想如果是自己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會怎么做呢?如果自己看到了這些優(yōu)美的景色,會發(fā)出什么樣的感嘆呢?例如,在講述《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涉及老北京許多的春節(jié)文化傳統(tǒng)和習俗,如果只是靠文章文字的描述和老師的口頭語言,很難向學生傳達出老北京春節(jié)的民族特色風光,學生也很難想象到到底是什么樣的盛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信息化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小學生的判斷能力不強,只能夠做出直觀性的選擇。豐富多彩的圖片和多種多樣的動畫,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了這些圖畫上,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忽視了語文課堂的實際性內(nèi)容。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也要把控好信息技術這個度,如果運用得當,信息化教學就能夠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益。如果把控不好,就容易使學生顛倒主次,在課堂上找不到重點,降低學習的效率。同時,除了教師課堂上的多媒體呈現(xiàn),還可以在課前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并自己收集有關北京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以小組為單位呈現(xiàn)出自己認為最好的材料內(nèi)容。
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
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相結合,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以為課堂帶來很大的趣味性,大大的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更能夠全身心的投到語文學習中。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同樣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思維發(fā)展空間,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比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幅白雪皚皚的場景,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自主發(fā)揮,看看能夠在這銀裝素裹的世界中畫出什么?并對學生說:“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朋友,他們都是非??蓯鄣男游?,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畫畫的吧!”然后通過課文的朗讀和理解,知道了這些小動物可以畫出非常多的圖形,小鹿可以畫出梅花,而小馬則可以畫出月牙,其他的小動物也可以畫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教師再說:“那么通過這一思考,我們可以畫出什么呢?”有些學生說:“我們可以畫出手指的形狀?!边€有一些學生說:“我們可以畫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因為我們有工具?!本瓦@樣,通過信息技術這種創(chuàng)新型的手段,同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4.利用信息技術突破重難點,提升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中的某些知識有一定難度,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進而對語文產(chǎn)生一定的消極心理。而利用信息技術找到其中的突破點,就可以將困難的知識簡單化,同時也能夠突出重難點,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一些語言知識確實比較抽象,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發(fā)展不完全,對一些困難的比如科普的類的文章就很難理解,像是《爬山虎的腳》一文中,爬山虎腳的特點,有些學生就常常理解不了。所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和思路,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5.積極學習理論知識,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
在學習“松鼠”或者“鯨”這一類型的文章時,可以利用網(wǎng)絡搜索的特點,結合文章的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去獨立探索這個有趣的動物世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自由組成小組進行合作,通過瀏覽網(wǎng)上的有關動物的信息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去尋找松鼠為什么以松果為食,鯨魚是否是魚類呢?通過有關于松鼠和鯨魚或者其他一些動物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外面多姿多彩的動物世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到來也要應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將信息化教學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利用信息化教學可以充分調動課堂氛圍,豐富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