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炳
摘要:學困生轉化問題在小學各科教學中都會存在,因為數學知識邏輯思維性比較強,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困生轉化問題尤為突出,為了讓小學數學課堂能夠得到更高效的發(fā)展,老師在課堂上必須注重關注學困生,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們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逐步的引領他們脫困。
關鍵詞:少數民族;小學數學;學困生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0-0168-01
雖然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教育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一些比較偏遠及經濟發(fā)展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qū),小學生的教學水平依然很落后,因此就導致了農村少數民族小學的教學質量達不到理想的標準。
每一個孩子學習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拉開了學習的差距,肯定也是有相對應的原因的,有的可能是由于家長教育觀念不強沒有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有的可能是家長忙于工作疏忽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還有的可能是因為缺乏家庭的關愛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學習成績的落后……每一個孩子學習落后的原因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老師通過日常的觀察,及時的了解到學生們成績落后的原因。所以在農村少數民族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想讓學困生的數學成績得到進步,就一定要先了解學生成績落后的原因,然后再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如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會及與學生在課外談心等多種途徑來了解學生成績落后的原因。如有大部分學生都是因為家里教育觀念不強而導致學生自制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這時,老師就可以加強學生們在學校的學習管理,老師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可以加強這些學生們課后作業(yè)的檢查,有時老師留的預習作業(yè)老師可以單獨檢查這些學生的,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逐步的讓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逐漸地讓學困生改掉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可以有不斷的進步,讓學生們在將來的學業(yè)上可以有更大的發(fā)展。
在農村少數民族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在對待學困生時要充分的考慮學生們的學習基礎和心理承受能力,對待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引導學生們制定短期的學習目標和最終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們就像上樓梯一樣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腳踏實地的不斷前進,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一些學生有了新的進步,老師一定要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多位數乘一位數》時,對于學困生老師就在留課外作業(yè)時,先給他們布置一些簡單好算的乘法,當學生們計算完畢并且計算效率達到理想的標準后,老師就及時的對學生進行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也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農村少數民族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學困生都缺乏競爭意識,就有一種反正我什么也不會,成績也就這樣,怎么也比不上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了的消極心理,這種心理導致學困生更不愿意好好學習。面對學困生這種心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把班里的學生按照不同的層次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里的學生進行比賽,比一比看誰的課外作業(yè)完成的好,看誰的課堂聽課效率最好,看誰的進步最快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老師就可以把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照顧到,可以讓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可以得到整體的提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萬以內的加減法》時,在課堂上老師就可以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比賽,看小組里誰聽課最認真,發(fā)言最積極,知識掌握的最快等,充分的調動學生們的斗志,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課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課外作業(yè)的比賽,看小組里誰的作業(yè)寫的最工整,作業(yè)正確率最高等,讓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在課外也不會松懈,當學生們能持之以恒的堅持下來時,那么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都會得到有效的提升,讓班級的學困生逐漸減少直至沒有。
在農村少數民族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學困生因為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就不是很強,所以在課后作業(yè)完成時就會遇到各種的困難,因為不能及時的得到老師的解決,如果這些問題不斷地遺留下來,就會打消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班級里的優(yōu)等生,讓他們自愿與學困生結成幫學小組,讓優(yōu)等生利用課余時間給這些學困生進行學習輔導,這樣不僅讓學困生在課后遇到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還能加強優(yōu)等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以此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因為學生們剛剛接觸分數,所以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可能會有相應的難度,尤其是學困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可能更加困難,這時老師就可以讓班級里的優(yōu)等生在課外來幫助學困生進行知識點的理解,優(yōu)等生在幫助學困生的過程中,就等于對知識點進行了有效的復習,加強了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學困生在得到優(yōu)等生的幫助后,即使不能全部的掌握,但也絕對是有所提升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久而久之學困生就能主動的向優(yōu)等生進行問題的請教,有效的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數學學習效率可以得到不斷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農村少數民族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可以得到穩(wěn)定持續(xù)的上升,最終擺脫學困生的稱號。
參考文獻:
[1]?許玲平.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新課程(上),2017(5):135-135.
[2]?呂榮權.淺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探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