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期鵬
劉玉堂用一生書寫沂蒙,被譽為“當代趙樹理”和“沂蒙歌手”。
玉堂先生的突然辭世,讓許多人驚愕不已,也讓許多事情有點措手不及。比如,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這座“劉玉堂文學館”。
早在五六年前,我就開始和先生討論建文學館的事情。但先生當時感覺尚年輕,有的是時間,總說“不晚,不晚”。后來再問,他就說自己的文學成就還遠遠不夠,不配建這個館。直到最近兩三年,我與鳳珍開始著手整理他的圖書、資料,編寫《劉玉堂文學年譜》了,他才慢慢重視起來。
他大概接受了我的一個觀點,就是建館并不是為他一個人歌功頌德,而是試圖保存、傳承和弘揚一份文化記憶。從小處說,對他的家鄉(xiāng)沂源,尤其是對沂源的莘莘學子們,是有意義的。試想我們小時候,如果有這樣一個堪稱榜樣的前輩作為先導和激勵,將會迸發(fā)出多少激情,激蕩出多少夢想!況且,他和他的作品對于沂蒙山,對于齊魯大地,乃至對于整個中國文壇,都是不可或缺的。是的,不可或缺。如果山東文學少了劉玉堂,那得缺少多少民間的智慧、凡人的庸常、鄉(xiāng)野的味道,那得缺少多少溫情與幽默!而今,那個讓人想起來就不禁滿含熱淚的劉玉堂走了,但他的文學永遠地留下了。
終于,在兩年之前,我們開始具體探討文學館建設的事情了。當然,先生還是一貫地低調、務實,還是那種“城里的鄉(xiāng)下人”的想法。他說,館要建在農村,建在泥土之上,最好是個農家院;院里要有樹,最好是石榴樹。他說,要經常有人來這里,閱讀、交流、感受,不能天天關著門。他還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學館,不要搞成高大上的東西,要“土”一點、再“土”一點,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土得掉渣也不怕。這,也是我們的共識。
就在這個時候,他有機會回到家鄉(xiāng),走上桃花島,認識了一個頗有作為的企業(yè)家董方軍——一個跑遍了世界各地但始終帶有土腥味的人。真想不到,他們的氣味是如此相投,一拍即合。
是啊,命運中許多事情都是前世注定,那種難以捉摸、不可言說的“氣味”,有時可能會成為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識相知的重要媒介。比如我與先生,比如先生與董方軍。
在董方軍的桃花島上暢游暢懷,先生忽然文思泉涌,寫下那篇神情飛揚的《龍子峪的傳說和真實故事》。那個開頭,簡直就是神來之筆:“北京有海嗎?有的,比方中南海。沂蒙山有島嗎?有的,比方桃花島?!蔽蚁嘈?,是這篇文章打動了董方軍。哦,不,應該是先生濃濃的家鄉(xiāng)情結和令人驚嘆的文學創(chuàng)造打動了董方軍,一種想為先生做點事的沖動瞬間溢滿了胸懷,并且久久難以淡去,甚至永遠不會淡去。做什么?當然是建劉玉堂文學館。
建一個最接地氣、最靠近泥土的文學館的構想就這樣誕生了?,F(xiàn)在看來,也只有這樣一個文學館,才最符合先生的性情、風格,才是他的所愿所盼所思所想。
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我們都在與他一筆一筆細致地勾畫這個藍圖。查閱我2019年春節(jié)之后的記事,我與先生幾乎每周都要見面,有時甚至一周幾次,每次都在談文學館。5月11日和12日,我與好友趙風國陪先生暢游桃花島,并細致考察了董方軍在劉家坡村和龍子峪村開發(fā)建設的民居,最后確定將文學館落戶龍子峪,并初步籌劃了建設劉玉堂工作室和玉堂書屋諸事。沂源縣委書記王義樸親臨現(xiàn)場,與先生傾談,并表達了全力支持的強烈意愿。
呼喚多年的劉玉堂文學館,終于要呼之欲出了。5月28日上午,沂源縣委領導又帶領有關人員來到濟南,與先生具體商談有關事宜,并確定了9月份開館的總體構想。但任何人都沒有想到,就在所有參與此事的人都懷揣著激動與夢想的時候,先生突然在當天晚上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所無比愛戀的讀者和朋友,離開了在他心目中正在勾畫成型的文學館。
這一驚天霹靂,將我們全打蒙了,好幾天都回不過神來。這個時候,是董方軍把我們從夢幻拉回了現(xiàn)實。他對我說,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咬緊牙關,堅定不移地完成先生的遺愿,以告先生的在天之靈,以慰四面八方的讀者、朋友之心。
從那個時刻起,我們致力建館的全體同仁,就在哀痛的同時,始終處于一種感動之中。我們哀痛先生的過早離世,更感動在他身后,在他已經不能再聽聽、再看看、再說說的時候,許許多多的領導、專家、讀者、朋友為文學館建設所做出的無私奉獻。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張煒先生不僅在先生生前就為文學館題寫了館名,在他去世之后,又飽含深情地寫下了“沂蒙文章大家劉玉堂”的題詞。
著名作家、被譽為“小兵張嘎之父”的94歲高齡的徐光耀先生聞聽此事后,揮毫寫下了“玉駿馱千卷,堂前盡書香”的嵌名聯(lián)。
還有那么多老作家、老學者、老書畫家和很多中青年朋友,都熱情為文學館發(fā)來了令人溫暖的賀詞和豐富多彩的書畫,讓先生的形象更加光彩,也讓文學館充滿了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忘記的。
我們不能忘記的,還有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山東社會科學院、山東省散文學會、齊魯書畫家協(xié)會、山東省青年作家協(xié)會和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臨沂大學、魯東大學、萬松浦書院、山東文學館、馮德英文學館、淄博市文聯(lián)、山東省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院、半島都市報社等眾多文化主管部門、教學研究機構的支持和關注,他們的賀信是對文學館建設的充分肯定,也是對文學館今后發(fā)展的最好支持。
我們尤其感謝先生的夫人田衍英女士和兒子劉春雨先生,他們強忍巨大悲痛,無私幫助建館,這不僅是一種親情的付出,也是一種責任的承擔。謝謝他們!
我們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他以這種方式回到家鄉(xiāng),以這種方式繼續(xù)閃耀他的文學光彩和人格魅力,是我們所期望的,也是他所期望的。我們感到遺憾的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水平有限,還無力邀請先生更多的舊友故知,也無力把文學館建設得更加符合人們的期待。劉玉堂的文學是大家的,劉玉堂文學館也是大家的,今后的路還很長,我們愿與大家共同努力。
時間將會告訴人們,玉堂先生是不朽的。我們相信,我想很多人都會相信,一百年后,還會有人讀他的書,記住他的名字;二百年后,還會有人讀他的書,記住他的名字;三百年后,還會有人讀他的書,記住他的名字。
他將在沂蒙的山水間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