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翻譯學視角下張愛玲自譯《金鎖記》的啟示

2019-11-11 12:18馬漪然
卷宗 2019年29期
關鍵詞:金鎖記場域張愛玲

馬漪然

摘 要:《金鎖記》28年間相繼衍生的四個自譯文本在社會翻譯學視角下頗具研究代表性。對自譯作品在廣闊的社會歷史時空產生的不同接受效果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復雜因素分析,比單純從譯作尋找答案更具系統性。張愛玲是不善對譯作的發(fā)表園地進行社會因素考量的人,所處時代也生不逢時,而今天的外譯活動在強調新時代翻譯面臨的新挑戰(zhàn)、新作為時應重視“翻譯中國”國家戰(zhàn)略服務如何真正產生社會效益、實現社會價值。

關鍵詞:社會翻譯學;慣習;場域;張愛玲;自譯;金鎖記

張愛玲自譯《金鎖記》跨越了28年,1943年到1971年這段時期的時代特征本身從社會學研究角度來講就頗具代表性,而她的先后四個自譯文本又充分體現了張愛玲譯作風格的穩(wěn)定性,這些都足以引起翻譯研究者的興趣。

自譯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純粹的語碼轉換,而是受“慣習”和“場域”的影響。慣習是在譯者心中一種始終如一的內在力量,作為驅動力使譯者以自認為最具合理性的行文方式做選擇。場域對張愛玲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即“文學場”(重點在其贊助人)和“權力場”(即決定張愛玲作品外譯接受效果的目的語社會環(huán)境)。捷克學者吉瑞·列維在1967年發(fā)表的題為《翻譯是一個決策過程》的論文中首次將社會學的分析方法運用到翻譯研究中。出現“社會轉向”是很自然的現象,因為語言的意義產生于語言與社會的建構和互動,語言的使用和社會聯系緊密。

1 出版被拒的“The Pink Tears”

《金鎖記》自譯的首次嘗試就受挫,究其內因主要源自張愛玲的“慣習”。張愛玲作為“作者”和“譯者”的雙重身份促使她更加忠實于原語的文化精髓和表達習慣。使“慣習”在張愛玲自譯作品中形成了穩(wěn)定性和獨特性。

首先,原語的文化背景是殖民化過程中的上海,這是張愛玲作品偏愛涉及的,因為被殖民者的生存歷史和貴族階層從高貴富足走向平民化,都是她最為熟悉的,她在筆下使得那種蒼涼的文化意味顯得更加真實深切,深邃刻骨。在這樣的背景環(huán)境下創(chuàng)設形形色色的人物,無論男女老幼,其主題總繞不過“蒼涼”二字。作為譯者的張愛玲堅持保留這份“文化精髓”,在目的語社會體系中的“碰壁”是不難預料的。

其次,張愛玲的“慣習”表現在她所堅持的表達習慣上。張愛玲采用的翻譯策略即為一種“抵抗式翻譯”,或叫“異化”。這樣的表達是沒有去迎合譯入語表達習慣的傾向的,甚至本身帶有顛覆和叛逆。張愛玲的“慣習”有用語“精雕細琢”的特點。她將在中文創(chuàng)作中的這種精雕細琢也嫁接在了英文創(chuàng)作和英譯中,欲罷不能。張愛玲的譯入語實際上是沒有完全走出書齋的,這與她自身的生活經歷相關,她缺乏日常交流機會,更談不上真正融入英語社會。因此可以說,張愛玲其實和英語的本土世界是隔離的狀態(tài),這就大大降低了她自譯作品的可讀性。

而“The Pink Tears”被拒的外因應從譯作所處的“場域”來看?!癟he Pink Tears”成文于1956年。1950-1971期間正是中國現代小說在美國譯介的蕭條低潮期。這個時期譯介的中國文學作品較少,僅有的一些也是被當做觀照中國現代社會的范文來研究,帶有一定政治偏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竭力推行“遏制政策”以鎮(zhèn)壓共產主義的發(fā)展,帶有明顯的“反共研究流派”傾向。夏志清對張愛玲十分賞識,且多次鼓動她對《金鎖記》的自譯,并親自做她幕后社會關系的搭橋者,甚至數次幫助修改潤色譯文,但對于張愛玲類似作品在美國的多次被拒也無能為力,只能作罷。這正是此時“文學場”已淪為“權力場”的附庸最典型的表現。

2 調整與妥協的“The Rouge of the North”

拒絕出版“The Pink Tears”的Scribner公司恰恰是讓她第一本英文小說《秧歌》走向英美世界的曾經的合作者,這對希望在美國文壇大展拳腳的張愛玲來講是不小的打擊,后將自譯活動擱置,直到1961年,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出版,對張愛玲做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yōu)秀最重要的作家”。在其鼓勵和推動下,張愛玲再次自譯《金鎖記》,于是產生了“The Rouge of the North”,成稿約在1964年上半年,這距離第一次自譯已近十年。而這次的自譯雖“僥幸在英國付梓,可輿論評價卻極差,堪謂飽受挫折”。

張愛玲雖然認識到了“The Pink Tears”中《金鎖記》原有故事架構和人物設置的“不討巧”,在“The Rouge of the North”中淡化了其悲劇的濃烈程度,也弱化了女主角人物性格上近乎瘋癲變態(tài)的魔性。但筆者認為,“曹七巧”為原型的這樣一個身份低微卻輕狂囂張的女子,在譯作中變化的身形不過是她靈魂的影子,張愛玲始終放不下的是對歷史現實處境中典型原型的喻說。張愛玲無論創(chuàng)作多少個女人,都如她自己所說的,“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她們具有相似的角色身份、思維方式、生存目標和活動空間。

從“場域”來看,張愛玲的“自我東方主義”遭受的是“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歧視。20世紀60年代,美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世界大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造成其文化心態(tài)的膨脹,給張愛玲的自譯努力甚至是文學創(chuàng)作帶來了坎坷,這也是為何“The Rouge of the North”轉戰(zhàn)英國的原因。雖然譯作得以在倫敦出版,但上世紀六十年代受“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越戰(zhàn)”等運動的影響,整個歐洲世界也呈現出一種反傳統、反權威的思潮,張愛玲在自譯作品中盡管刻意突出了“一個女人的奮斗史”,但她的努力很難打動讀者產生共鳴,出版不久便淹沒在主流思想風起云涌的激蕩中。

3 本土認可的《怨女》

《怨女》的創(chuàng)作和出版是緊隨“The Rouge of the North”其后的,但從時間節(jié)點來講,兩個文本有諸多的平行,說明張愛玲在為“The Rouge of the North”爭取海外市場的同時從未放棄對港臺市場的依賴,究其原因也是在異國他鄉(xiāng)不得志、為生計所迫造成。這一點在夏志清回憶中提到:“她不時在信上提到要給我些commission,我當然不會拿她一分錢的,她翻譯《金鎖記》所得的酬勞費可能只有四百美金,連五百元都不到,我總覺得有些對不住她。”

從“場域”來看,《怨女》得以在臺灣出版也是波折不斷?;楹蠹匆恢笨繌垚哿狃B(yǎng)家的丈夫賴雅,每月只領社會福利金五十二元,連付房租都不夠,丈夫身體每況愈下,1966年秋已癱瘓在床,張愛玲為生計所迫將《怨女》書稿寄送香港的友人宋淇夫婦,委托代為接洽連載事宜,但書信溝通中的延誤造成譯稿疑似中途遺失,沒了下文。張愛玲懊惱之際只有同時聯絡夏志清幫忙,待重新恢復溝通,期間已出現了不少“混亂”,借用宋淇的兒子宋以郎后來的口述歸因,“由于沒有一兩個固定合作的出版社,她經常不知道究竟哪里會連載她的作品,哪里又會出版單行本,就這樣,她本人和我爸爸便往往要浪費很多時間寫信跟人澄清誤會?!痹诘弥伤七z失的《怨女》書稿已在香港的星島晚報連載后,滿懷著疑惑與無奈,張愛玲只好寫信向相關方解釋并再次委托夏志清幫助聯絡《怨女》一書在臺灣的出版,可見“文學場”中的贊助人夏志清對《金鎖記》這次自譯活動的成功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而張愛玲移居美國后,在出版界沒有穩(wěn)定的合作伙伴,主要靠代理人到處兜售、以及朋友的臨時推薦,這也是致使她心血多數乏人問津的原因。事實證明,在《怨女》出版后,張愛玲因與皇冠出版社的“不解之緣”而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也緩解了其一直以來“毫無穩(wěn)定收入”的窘況,《怨女》在臺灣的認可度也讓張愛玲重新恢復了自信。

4 回歸直譯的“The Golden Cangue”

《金鎖記》的最后一次自譯是60年代末受夏志清之邀,彼時的張愛玲,經濟上因丈夫的病逝,和《怨女》的緩解,不再是“謀生的刀子懸在頭上”,她寡居避世,心態(tài)已大變。從張愛玲晚年的信件中可以了解到她的經濟狀況并沒有好到哪兒去,從1971年之后的整整三年都沒有固定收入,幸而舊作大量發(fā)表而有稿酬,并且在1974年6月9日給夏志清的信中說到:“投稿都是為了實際的打算”即要賺稿費。那么為何“The Golden Cangue”不去迎合而是回歸直譯、試圖向美國讀者原汁原味地呈現張愛玲筆下的《金鎖記》?

筆者認為除了發(fā)起人兼贊助人夏志清作為“文學場”起的影響之外,他將“The Golden Cangue”收錄在自己和劉紹銘等編譯的《二十世紀中國短篇小說》中以示支持,還是離不開張愛玲的“慣習”。張愛玲談及翻譯,最經典的便是在《我對現代文中的一點小意見》中的一句:“翻譯是世界之窗,我們這玻璃很臟?!边@樣的翻譯觀使她對自己的作品堅持自譯、拒絕他譯,也解釋了為何她屢次并不看好自譯作品的面貌,索性回歸直譯。在給夏志清的信中提到改寫,她說“那部小說改寫不是為了能不能出版的問題,因為改了之后也不見得有人要”,又說“《金鎖記》說實話譯得極不滿意,一開始就苦于沒有十九世紀英文小說的筆調,達不出時代氣氛?!?/p>

5 結束語

社會翻譯學為翻譯活動研究提供了社會學的角度和方法,使得翻譯活動的社會屬性得以揭示、與譯者相關的社會制約機制得以深入探究,彰顯譯者與翻譯活動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從考察對象和研究方法來看,社會翻譯學在很大程度上因襲了社會學的“綜合性”特征,以它為視角的翻譯研究不能作孤立的局部考察,而是強調對社會翻譯現象以及對其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因此,翻譯研究中的社會學視角要朝著不同學科知識相融合的目標繼續(xù)前進。它給張愛玲自譯活動的研究帶來了啟示,對我們審視當今的外譯活動頗為有益。張愛玲不善于對其作品(尤其譯作)的發(fā)表園地進行社會因素考量,所處的時代也是生不逢時。但今天的我們應看到,外譯活動所推出的文化產品應在目的國享有一定的接受度,產生社會效益就是要使譯作文本的翻譯傳播能夠在另一個現實世界中實現社會價值。黃友義強調新時代翻譯面臨的新挑戰(zhàn)、呼吁新作為,即“從翻譯世界到翻譯中國”。張愛玲所處的時代,中國在國際上的聲音非常微弱,而現在,中國需要向世界傳播自己,世界需要傾聽中國的聲音,擺在譯者面前的任務,是學會如何與各種社會因素融洽,為翻譯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傳英.翻譯規(guī)范理論的社會學重釋[J].上海翻譯,2013(03):04-19.

[2]葛校琴.“信”有余而“達”未及——從夏志清改張愛玲英譯說起[J].中國翻譯,2013(01):76-79.

[3]王洪濤.社會翻譯學研究:理論視角與方法[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7.

[4]仲偉合,馮曼.翻譯社會學視角下文化外譯研究體系的建構[J].外語研究,2014(03):57-62.

[5]黃友義.把握翻譯新趨勢,抓住翻譯新機遇[J].當代外語研究,2018(05):88-89.

猜你喜歡
金鎖記場域張愛玲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九月雨
“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鎖記》
試論《金鎖記》對《狂人日記》的繼承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夢里夢外——評張愛玲《天才夢》
悲憫中的蒼涼一一透過《金鎖記》看張愛玲小說的底色
《金鎖記》改寫改譯的曲折歷程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