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祖根 陸水根
王金元,中共黨員,常熟市原虞山鎮(zhèn)莫城管理區(qū)文體干部,在群眾文化崗位上工作了40 余年,2010 年退休。從1999 年開始,王金元結緣皖南涇縣革命老區(qū),扶貧助學20年。截至2019年2月,他自己和通過牽線常熟愛心人士,資助涇縣309 名家境貧寒、瀕臨失學的學生完成學業(yè),參與了募資重建涇縣孤峰鄉(xiāng)田坊小學,牽線常熟企業(yè)家捐資在涇縣設立獎學金,還組織資助人與受資助學生互動51 批次。王金元20 年奔走于常熟、涇縣之間,成為扶貧助學“愛心大使”。2008 年王金元被江蘇省人口與計生委評為“關愛女孩十大新聞人物”,2017 年被蘇州市文明辦評為“蘇州好人”,2018年被授予“常熟市第四屆道德模范”稱號。
常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老區(qū)。1938 年,中共常熟縣委組建起常熟人民抗日自衛(wèi)隊和新六梯團,開展抗日武裝斗爭。1939年5月,新四軍六團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名義東進蘇常地區(qū),與常熟的地方抗日武裝會合于陽澄湖畔,從此,“江抗”“民抗”并肩戰(zhàn)斗,開辟了蘇常太抗日游擊根據地。涇縣是新四軍軍部所在地、“皖南事變”發(fā)生地。從孩提時代起,王金元就喜歡聽老人們講述新四軍英勇抗戰(zhàn)的故事,對新四軍、對涇縣老區(qū)充滿了敬仰。
1998 年10 月,時任常熟市莫城鎮(zhèn)文化站站長的王金元,收到了一本安徽省涇縣原孤峰中心文化站老站長王直寄給他的《重建盤坑小學紀念冊》,書中詳細記述著65 歲的王直老人為重建已倒塌6 年的涇縣孤峰鄉(xiāng)盤坑小學,向社會愛心人士募資建校的感人事跡。王直是曾經戰(zhàn)斗在涇縣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退休以后仍在為造福后代貢獻力量,王金元對他非常尊敬。得知王直準備以同樣方式籌資重建即將倒塌的田坊小學時,他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決定參與這項義舉,也為老區(qū)人民作一點貢獻。1999 年7 月16日,王金元懷揣4000 元錢(王金元的1600 元和募得的2400元)來到涇縣孤峰鄉(xiāng),將第一筆重建田坊小學的善款交給王直老人。王直和鄉(xiāng)教委主任劉文龍帶著王金元考察了即將倒塌的田坊小學和擬將重建的小學新址??疾旌?,王金元更堅定了投身扶貧助學的信念。
回到常熟,王金元就為募資重建涇縣田坊小學奔走呼吁。他從常熟日新機械廠廠長陸永平處募得2 萬元,又從另外幾處募得3 萬元。王直那邊也從新四軍老戰(zhàn)士處募得3 萬元。有了這些啟動資金,田坊小學于1999年11月奠基動工。2001年8月,田坊小學竣工并投入使用,周邊5 個村290 多個孩子有了安全良好的讀書場所。
涇縣老區(qū)有許多因家庭貧困而面臨失學的孩子,王直一直在為他們募集善款,很多新四軍老戰(zhàn)士積極響應,捐款設立了新四軍老戰(zhàn)士獎學金。有一位叫章央芬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已經91歲了,她把全部積蓄交給王直,用于資助家境貧寒、品學兼優(yōu)的女童。在這些新四軍老戰(zhàn)士的感召下,王金元決心接過他們扶貧助學的接力棒,宣傳扶貧幫困,弘揚社會美德,動員常熟愛心人士幫扶這些學生。從此,由兩位老王牽手,常熟老區(qū)、涇縣老區(qū)兩地結緣,社會愛心人士參與,共同演繹了許多扶貧助學的感人故事。
王金元1950年出生,初中畢業(yè)正值“文化大革命”動亂時期,使他失去了升學的機會。參加工作以后,王金元深感自己文化知識的不足,通過函授取得了大專學歷??吹嚼蠀^(qū)兒童求學的艱難,王金元深深感到幫扶一個孩子就讀,對于孩子前途,對于這個貧困家庭,對于社會人才的培育都意義重大。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經王金元牽線,常熟市莫城中學連續(xù)三年接收了3名涇縣孤峰鄉(xiāng)的貧困家庭學生,免繳初一至高三的所有學雜費用,還每人每月發(fā)給生活費150 元。8 年中,王金元成了這3 名學生的實際監(jiān)護人。開學、放假王金元都要到車站接送,節(jié)假日留他們在家吃住,為他們買衣服;還時不時和他們作些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他們去博物館、圖書館和常熟的景區(qū)游覽,和他們交朋友。后來3 名學生大學畢業(yè)都走上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
經王金元宣傳動員,常熟莫城的一些企業(yè)家和愛心人士參與結對資助涇縣貧困學生。2005年6 月8 日,王金元將籌集的第一筆助學款17000元電匯給涇縣王直賬戶,開始了常熟—涇縣兩位老王牽線的結對助學活動。涇縣方面由王直牽頭,成立“王直助教中心”,調查提供貧困家庭學生情況,推薦給常熟王金元,由王金元拿著推薦表聯(lián)系落實結對助學。開始時資助小學、初中學生每學年1000元、高中學生每學年3000 元、大學生每學年4000 元,后來又調整為每學年小學初中學生2000 元、高中、大學學生4000元。
從2005 年首批牽線結對資助9 名瀕臨失學的女童開始,王金元把尋求社會力量結對助學作為自己的一份事業(yè),宣傳動員,牽線搭橋,四處奔走,不遺余力。他成功發(fā)動的愛心助學者累計220 多名。結對開始時王金元找的是熟悉的企業(yè)和愛心人士,熟悉的人找遍了又去找知名而從未打過交道的人,再后來又去找外地來常經營的企業(yè)和老板,扶貧助學的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大。在這過程中,王金元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也經受了許多的不解和委屈,遭遇過冷嘲熱諷、閑言碎語、惡言拒絕,甚至被懷疑成騙子。對此,王金元坦然面對。他說,幫貧困學生找到資助人,這對改變學生的命運,乃至改變一個家庭的境遇是多么重要,花再多的時間,受再多的委屈也值得。
為了宣傳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結對助學,幫助老區(qū)孩子,2005 年8 月,王金元冒著酷暑到涇縣攝錄第一批9名受助女孩的家庭資料,制成光盤,動員時播放,并發(fā)放給資助人。這些孩子都是家徒四壁,墻上卻貼滿了獎狀。當看到學生家長訴說著家庭不幸和對社會的感恩時,人們都會禁不住流下眼淚。王金元觸景生情,創(chuàng)作了歌曲《小路》,他把這些大山里的女孩不畏貧窮、頑強學習的精神唱出來,把扶貧助學的愛心唱出來。這首歌獲得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舉辦的“關愛女孩行動主題歌創(chuàng)作征集比賽”一等獎。
2010 年王金元退休了,而他扶貧助學的熱情始終不減,尋求資助者,組織活動,收發(fā)資助金,建立受助學生檔案,給受助學生寫信,打電話給予關懷,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傾注結對助學。2013 年6 月,王金元因胃癌切除了2/3 的胃。住院期間,在上海、杭州、常熟、宣城等地已工作和仍在讀書的受助學生紛紛趕往醫(yī)院看望,還為王金元輸血,王金元深受感動。他在住院日記中寫道:“皖南資助之事,我不會放棄??吹竭@么多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彬彬有禮,溫文爾雅,成為有用之才,我打心底里高興,扶貧助學是我心愿?!?/p>
在常熟、涇縣兩位老王攜手結對助學的感召和組織動員下,扶貧助學的氛圍不斷增強。江蘇中和貿易公司老總楊建輝和夫人陳紅琴資助的6名學生已大學畢業(yè),2017 年下半年開始他們又資助2 名大學生。許多資助者在第一輪資助的學生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后,又開始新的結對助學。馮鳴和范晶母女倆一位是普通職工,一位是待業(yè)人員,本身生活并不寬裕,聽說革命老區(qū)的孩子讀書有困難,也自告奮勇結對資助2 名學生。常熟市精工電器元件廠馬小明從2005 年開始參加結對助學,目前,他資助的4名大學生均已畢業(yè)。2018年,他兒子、兒媳、女兒都參加了結對助學,剛工作不久的孫子也開始結對資助1 名涇縣貧困學生。結對助學成為他家綿延的家風。常熟市平方五金廠已去世的老板平雪明先生,先后資助了7 名涇縣的貧困學生,2016 年因病去世,去世前還牽掛著老區(qū)的貧困學生,囑咐家人委托王金元給涇縣王直匯款15000 元。更讓王金元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已有8 名當年接受資助的學生,大學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為了感恩社會,也加入了結對助學的行列。扶貧助學的愛心接力棒在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