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楊紫涵
“知了……”當蟬聲成片響起時,我才覺得,這是一個夏天。
老家的那片樹林,總是落滿了這聒噪的小東西,大清早就吵得不得了,總是攪了我的好夢。我干脆翻身起床,匆匆扒兩口飯,就跑去找鄰居小孟了。干嗎去?捉蟬。
走過窄窄的土路,就來到了楊樹林,旁邊是一條清澈的小河潺潺流過。這樣的地方,蟬最喜歡了,我們也喜歡。由遠到近,蟬聲如一曲盛大的交響樂,又似風聲雨聲,很有些氣勢。在其中,忽然響起了一個特別的蟬聲,初時從草尖掠過樹梢,像微風拂過水面,后迅速在高潮處又婉轉成一弧彎彎的清麗,留下一串長長的幽怨。
倏地,我想起了爺爺教我背的那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走到一棵樹旁,我扶著小孟的肩膀,一手抓住樹干上一個凹進去的缺口,一撐就抓住了更高的粗樹枝。扭頭一看,離我們近的蟬早已因為大樹的撼動以及我們的吵鬧嚇飛了,唯有一只沒有飛走——那是剛從蟬蛻中脫殼而出的,黑色的鎧甲還未覆蓋,翅膀單薄得還未完全舒展。我如愿把它扣在了瓶子里。帶著“戰(zhàn)利品”,我們凱旋。
我們認為它們是吃樹葉的,便放了片葉子進去,又用塑料袋和橡皮筋封住了瓶口,然后圍著看它。這時,爺爺回來了,他一向和善,這次卻火冒三丈:“放了它!”
爺爺說,蟬在地下要等好多年才等來一個夏天,而且一生只有這一個夏天。他瞪著我們說話的樣子,我至今仍記憶猶新,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對生命的悲憫。
如今,那個村子已被高聳的大樓覆蓋,那片樹林已修建成了寬闊的停車場,那些小伙伴也追隨父母去了不同的城市,就像我一樣。我常常想沿著故鄉(xiāng)的路走回去,但是,我深知,我永遠無法返回了。縱使我重新站回到那個經緯度,也站不回那個盛夏的早晨了。我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溫習那片蟬聲,仿佛看到一張柔軟的網,罩著我童年的歡樂,也啟迪著我對生命的初次感知。
“知了……”又是明朗的蟬聲,有點孤單,有點邈遠。站在僵硬的柏油路上,我仍舊固執(zhí)地以為:當蟬聲成片響起時,才是一個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