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列寧黨內民主理論和實踐的局限性

2019-11-13 05:04王進芬
江漢論壇 2019年9期
關鍵詞:黨內民主局限性列寧

摘要:列寧圍繞發(fā)展黨內民主提出的很多觀點和進行的實踐探索存在種種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他關于發(fā)展黨內民主的一些認識和探索具有理想化和空想的成分;他提出的一些主張在特定條件下是正確、必要的,但并不具有普適性;他采取的一些反對官僚主義和派別活動的措施由于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本,只能是“揚湯止沸”;由于歷史條件的制約,列寧時期的一些正確決策被束之高閣因而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由于缺乏制度安排,列寧的一些建議沒能得到落實。我們應歷史辯證地看待列寧黨內民主理論與實踐的局限性,不能以今人的眼光苛求前人,也不能把列寧關于黨內民主的認識當成金科玉律,而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不斷深化對發(fā)展黨內民主規(guī)律的認識。

關鍵詞:列寧;黨內民主;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A82;D0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9)09-0051-05

列寧作為俄共(布)的領導人,圍繞黨內民主問題留下了大量理論思考和精辟論述,并進行了可貴的實踐探索。他圍繞黨內民主問題的許多理論闡釋和在實踐上進行的很多嘗試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但也毋庸諱言,列寧圍繞黨內民主問題進行的探索還存在種種局限或不足。學界關于列寧對發(fā)展黨內民主的貢獻,研究成果已經比較多,而對列寧黨內民主理論和實踐的局限性則明顯關注不夠,本文力圖對這一問題作初步歸納和分析。

一、列寧的一些認識和實踐探索具有理想化和空想成分

列寧圍繞黨內民主問題進行了寶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很多觀點即使在今天仍然是我們發(fā)展黨內民主所應該堅持和遵守的,也有很多探索仍然具有借鑒價值,但他的一些認識和實踐探索也存在過于理想化和空想的成分。比如,在建黨初期,當黨內有人批評實行嚴格的集中制有可能導致個人集權甚至葬送黨的事業(yè),即“如果中央偶然出現一個大權在握的無能的人,那么嚴格的集中制就很容易斷送整個事業(yè)”時,列寧提出的預防措施不是如何通過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約束權力,而是寄希望于“同志式的影響”,認為“任何章程也不能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只有‘同志式的影響才能防止”。① 這樣的認識顯然過于理想主義。再比如,列寧晚年針對黨的領導體制實際仍然是由1000個黨員選出1個代表參加黨的代表大會,然后由代表大會選出的19人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領導全黨,而且在莫斯科主持日常工作的是由中央全會選出的各由5名中央委員組成的所謂“組織局”和“政治局”這樣一種地道的“寡頭政治”② 狀況,提出了擴大中央委員會人數的建議,即把中央委員會的人數增加到幾十人到100人,且新增的這一部分人主要是來自普通勞動群眾的工農黨員而不是長期從事黨政機關工作的人。他這樣做的出發(fā)點是為了打破原來黨內由極少數高層領導人作出重大決定的狀況,是為了集思廣益以實現黨內高層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而且,他之所以主張新增加進來的人主要應是來自基層的工農黨員,也是因為他認為工農黨員比長期在機關工作的人員更了解工農群眾的實際狀況和真實訴求,讓他們參加到高層決策中來有利于避免和減少決策過程中那種拍拍腦門就作出決定的主觀臆斷,有助于作出更加符合實際的決策。對此,列寧講得很清楚:“增加中央委員人數的重大好處在于減少中央委員會決策時的個人的、偶然的因素,為決策作更多的準備,更精細地檢查在這些會議上作出的所有決定”。③ 但這不過是列寧的美好愿望而已。來自基層的普通工農黨員受他們自身的教育水平、工作經歷和生活經歷所限,在參與重大決策的時候,往往不具備必要的知識水平、管理素質和專業(yè)能力。這意味著,即便他們一步登天成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并擁有參與黨的高層決策的權利,也很難勝任被賦予的重大政治歷史責任,甚至還有可能淪為一種形式上的擺設和附庸。歷史發(fā)展的殘酷現實也充分表明,由于增加中央委員會人數的控制權掌握在書記處和組織局,而這兩個機構實際又由斯大林領導和掌控,結果導致列寧試圖通過增加中央委員會人數以擴大黨內民主的建議最終被斯大林所利用。正是通過安排聽命于自己的人成為新增加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委員,斯大林培植和制造出了有利于他的多數,從而在表決時通過少數服從多數達到了排除異己的目的。這里,列寧的建議不僅淪為形式上的民主,而且成為鏟除異己的工具。

二、列寧在特定條件下提出的某些正確主張并不具有普適性

作為現實主義政治家,列寧時刻強調,黨內民主的實現必須服從服務于黨的工作重心和任務,為此不惜采取和黨內民主精神存在內在沖突的極端措施。比如,在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上,按照列寧的建議,通過了《關于黨的統一》的決議。這一決議嚴格禁止黨內一切派別活動,規(guī)定中央委員會有權將從事派別活動者開除出黨。之所以通過這樣一個決議,是因為當時由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戰(zhàn)爭給生產造成的破壞,經濟形勢極為糟糕,生活嚴重困難的工農群眾對俄共(布)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以致全國各地出現了此起彼伏的騷亂,1921年3月發(fā)生的喀朗施塔得海軍暴動更是喊出了“沒有布爾什維克參加的蘇維?!钡瓤谔?,俄共(布)面臨執(zhí)政以來最嚴峻的政治危機。這樣的情況要求執(zhí)政的俄共(布)眾志成城、共赴難關,但黨內當時卻因為在工會等問題上意見不同而在全黨范圍內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激烈爭論乃至出現了嚴重的派別活動傾向。毫無疑問,在這樣的條件下,通過嚴格禁止黨內派別活動的決議是完全必要和正確的。因為,派別斗爭不僅給黨的團結統一造成嚴重損害,也不利于集中精力完成黨的中心任務和克服所面臨的嚴重危機。如果對黨內派別活動視而不見、任其發(fā)展,就有失去政權的危險。但問題是,在危機過去以后和在黨內政治生活步入正軌的情況下,還要不要再繼續(xù)實行這一規(guī)定?是不是應該把這一特殊歷史情況下的決議絕對化?畢竟,對黨內派別活動采取開除出黨這一組織措施和發(fā)展黨內民主存在著內在的沖突。而且,由于黨員的認識水平、工作經歷、生活經歷不同,黨內在一些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甚至發(fā)生激烈沖突都是難以避免的,在黨內政治生活中如何界定什么是正常的不同意見分歧之間的自由民主爭論和什么是派別活動,非常難以把握。從這種意義上說,盡管《關于黨的統一》的決議就黨當時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來說非常必要,且客觀上也有力地保證了黨的統一,從而為黨克服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但這一決議的通過無疑也開創(chuàng)了黨內有不同意見就是分裂黨的先例。如果把它絕對化,不僅會嚴重妨礙黨內不同意見的正常交流和自由批評,從而導致黨在進行決策時失去集思廣益的可能,而且有可能異化成黨內重權在握的人排斥、打擊甚至鏟除異己的尚方寶劍。對此,當時在通過這一決議時,黨內就有人表達了擔憂。如狄拉克在黨的十大上的發(fā)言中就指出:“我覺得,這里采用了一項不知將來用來反對什么人的規(guī)則?!裉煳覀冞€不知道這一規(guī)則將如何貫徹,將可能出現什么復雜情況。而提出這一規(guī)則的同志們認為,它是反對有不同看法的同志的一把利劍。盡管我贊成這一決議,但我感覺到,它也可能被用來針對我們?!雹?從列寧去世后的歷史發(fā)展來看,這一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通過的決議被斯大林領導下的蘇共絕對化地運用到黨內政治生活中,濫用組織手段打壓持不同意見的中央委員在隨后的蘇共黨內斗爭中儼然成了常態(tài)。斯大林正是憑借或濫用這一決議,鏟除了以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和布哈林為代表的黨內反對派,實現了黨的統一,但這種統一卻是建立在禁止黨內意見分歧和扼殺黨內民主的基礎上的。列寧時期那種生機勃勃的積極討論和自由批評,讓位給了對上級和高層的言聽計從和俯首聽命。

三、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列寧采取的一些措施只能是“揚湯止沸”

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共(布)成了執(zhí)掌國家政權的黨。與此相伴隨,官僚主義也開始在黨內滋長并變得越來越嚴重。這不僅嚴重損害了工農群眾對黨和國家領導干部的認同,也使列寧領導的黨中央遭到了黨內反對派比如“工人民主派”和“民主集中派”的猛烈批評。列寧對官僚主義也非常厭惡,將其看作黨的肌體上的有毒膿瘡,認為官僚主義如果不根除,必將給黨的事業(yè)帶來致命危害。他一再強調必須同官僚主義作堅決斗爭,但卻收效甚微,官僚主義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不斷擴大和蔓延的態(tài)勢。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在于列寧對官僚主義根源的認識沒有切中要害,因而也就做不到對癥下藥。就黨和國家機關中為什么會產生官僚主義,列寧主要談到了三個方面:第一,黨和國家機關于缺乏管理人員,很多崗位都是由舊社會的官僚把持著,他們身上帶有根深蒂固的官僚主義習氣。第二,蘇俄的文化建設比較落后,工農群眾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缺乏管理國家的知識和能力,這嚴重制約了蘇維埃政權作用的發(fā)揮并造成官僚主義死灰復燃。第三,蘇俄汪洋大海般的小農經濟和小農仍占人口大多數的現實狀況也是官僚主義滋生的土壤,“農民愈分散,中央機關的官僚主義也就愈難避免?!雹?后來,列寧還指出,黨和國家機關職能的嚴重不分也造成官僚主義日益嚴重。必須承認,列寧的這些分析都是有道理的,但卻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和真正切中官僚主義產生的要害,因而也就不可能找到醫(yī)治黨內官僚主義的良方。實際上,無論是當時黨內的“工人反對派”,還是“民主集中派”,在對黨內日益嚴重的官僚主義進行猛烈抨擊的過程中,都多次向列寧領導的黨中央提出,黨內的集中制和委派制是導致官僚主義的根源。他們明確指出,權力過分集中是黨內官僚主義的總病根,醫(yī)治官僚主義這個毒瘡的良方就是充分發(fā)揚民主,廢除集中制和委派制,舍此別無他路?!懊裰骷信伞备巧羁讨赋觯谂c官僚主義作斗爭這一問題上,最根本的是要廢除集中制和任命制,實行民主和選舉制度。與此相比,設立監(jiān)察機關實在只是一個“次要問題”。“從根本上說,問題在于有正確的組織,而完全不在于增設監(jiān)察機構”⑥。這些認識可謂入木三分,如果權力過度集中的領導體制不改變,即便成立了監(jiān)督機構,這些機構也只能是裝潢門面而已。因為如果監(jiān)督機構由官僚把持,那么他們就無法在反對官僚主義問題上發(fā)揮作用。但遺憾的是,這些正確觀點并沒有引起列寧領導的黨中央的足夠重視。在反對官僚主義問題上,由于以列寧為首的黨中央的認識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本,只能采取那些建立監(jiān)察委員會或工農檢察院的措施來治療官僚主義,其效果也只能是“揚湯止沸”,而不可能是“釜底抽薪”。這也導致列寧晚年勾畫的通過把改組后的工農檢察院和中央檢查委員會結合起來以實現對黨的高層權力的監(jiān)督的美好藍圖化為泡影,而且黨的監(jiān)察機構逐步淪為斯大林清除黨內異己的工具,所有這些都不能不說是歷史的悲哀。

再比如,在反對黨內派別活動這一問題上,應當肯定,在黨的十大上,為了克服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嚴重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針對俄共(布)黨內的派別活動傾向,列寧主張采取將從事派別活動的人開除出黨這樣嚴格的組織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必須指出,單單依靠組織措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真正實現黨的團結統一。對此,托洛茨基后來明確指出,“單是依靠禁止的方法,不僅沒有絕對的保障,而且沒有重大的保障,足以使黨防止產生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新派別?!雹?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反對派別活動問題上,列寧之所以難逃托洛茨基所指出的局限性,正是因為他對派別活動產生的深層原因缺少足夠清醒的認識。就黨內派別活動的產生,列寧更多的是將其歸因于一些人身上的無政府主義,而沒有真正認識到黨內出現嚴重派別活動傾向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在于黨內民主的嚴重不足和日益嚴重的官僚主義,在于黨的一些領導機關聽不盡黨內不同意見,甚至對持不同意見的同志進行壓制和打擊從而把他們逼上了派別活動的道路。對此,托洛茨基后來在《給黨的會議的信》、《關于黨內新老兩代的問題》等文章中進行了更為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官僚主義是派別活動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聽不進批評,壓制不同意見,必然導致黨內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許多黨員由于感覺不到自己是全黨工作的積極參加者,由于自己向黨提出的問題得不到應有的及時答復,就開始為自己尋找黨員獨立活動的代替物,即各種小集團和派別。”⑧ 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針對黨內的派別活動傾向,列寧除了采取極嚴厲的組織措施外,沒有找到更為有效的辦法和措施。

四、由于歷史條件的制約,列寧時期的正確決策被束之高閣

在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上,鑒于戰(zhàn)時共產主義時期實行的“戰(zhàn)斗命令制”導致黨內民主的嚴重缺失和黨內生活的日益官僚化,俄共(布)在列寧的領導下通過了《關于黨的建設問題》的決議,強調“極端集中制”已經不適應黨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要求,必須代之以“工人民主制”,以調動全體黨員參與黨內政治生活的積極性?!蛾P于黨的建設問題》的決議要求黨內從上到下的所有機關廢除任命制,實行普選制度、黨的各級領導向黨員報告工作的制度和監(jiān)察制度。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也是列寧時期通過的一個發(fā)展黨內民主以活躍黨內政治生活的最好的決議。如果付諸實施,必將極大地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黨內充滿生機和活力,也必然有助于實現黨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并對黨內高度集中的權力形成有效制約。但在當時,由于黨在工會等問題上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論,乃至出現了派別活動的傾向和組織分裂的危險,在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又作了一個旨在反對無政府主義傾向和實現黨的團結統一的報告并建議大會通過了《關于黨的統一》的決議,決議規(guī)定對黨內從事派別活動者可以采取開除出黨的嚴格組織措施。這樣一個決議必然會對黨內不同意見的自由表達造成嚴重影響,因為到底什么是黨內不同的思想認識,什么是派別活動,并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正如前文所言,鑒于俄共(布)當時面臨的極為嚴峻的經濟政治形勢和黨內呈現的嚴重混亂局面,又必須通過這樣一個決議。因而,可以說,正是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導致《關于黨的建設問題》這一有利于充分發(fā)展黨內民主的決議并未受到足夠重視,更別說得到貫徹執(zhí)行了,以致后來蘇聯共產黨的官方教材在提到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時竟沒有只言片語提到《關于黨的建設問題》這一決議,蘇共黨內很多人也壓根不知道有這個決議。這樣,列寧曾經作出的發(fā)展黨內民主的正確決策也就根本沒有發(fā)揮什么作用,黨內民主嚴重缺失、黨內政治生活日益官僚化的趨勢不但沒有克服,反而越來越嚴重。

五、由于缺乏制度安排,列寧的一些建議沒能得到落實

列寧去世前,清醒地意識到掌握了絕對權力的斯大林如果不能謹慎對待手中的權力就會給黨的事業(yè)帶來嚴重后果,并對中央委員會領導核心的幾位主要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個人特性表現出極大的憂慮。他深刻認識到黨內存在的權力過分集中等突出問題和黨的領導制度有關,由衷希望盡早通過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來消除黨內隱患。在《給代表大會的信》中,列寧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我很想建議在這次代表大會上對我們的政治制度作一系列的變動?!雹?列寧以這句話來開篇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他對當時權力高度集中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現實危機感。他強烈地感受到,必須對俄共(布)賴以運轉的政治制度進行變革,這是一個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對此,列寧明確指出:“如果我們不實行這種改革……我們的中央委員會就會遭到很大的危險?!雹?列寧深知,黨的權力高度集中的領導體制雖然在革命勝利前和戰(zhàn)爭時期是必要的,但在進入和平的建設時期以后,這種體制的弊端已經表現得十分明顯,黨內日益嚴重的各種危機,特別是黨的高層出現的集權、分裂的危險,以及黨內針對這種高度集中的權力越來越猛烈的批評都表明,這種黨和國家機器運轉依賴個人(領袖)而不是依靠完善的制度的局面再也不能繼續(xù)了。但遺憾的是,此時的他已經病入膏肓,縱有滿腔的抱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而只能通過給代表大會寫信的方式來表達愿望,并沒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至于后人會不會認真對待他在信中表達的愿望,則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比如,針對手握重權的斯大林,雖然列寧清醒意識到,一旦他和托洛茨基等黨的其他領導人由于性格等原因發(fā)生沖突并憑借手中的權力為所欲為,將會對黨的事業(yè)造成難以估量的嚴重后果,但列寧并沒有或來不及通過制度設置有效地約束和防范他,而只是在給代表的信中建議想一個什么辦法讓斯大林不再擔任黨的總書記而代之以一位“較為耐心、較為謙恭、較有禮貌、較能關心同志,而較少任性等等”{11} 的人。歷史發(fā)展表明,由于沒有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列寧表達的希望黨內高層加強合作以更好地實現黨的集體領導的愿望非但沒有實現,斯大林反而憑借手中的權力把敢對自己持不同意見的政治同伴一個個加以清除,從而走向更加專權獨斷。這也雄辯地證明:沒有制度的保證,不僅美好的愿望不可能實現,反而可能會結出惡的果實。

以上,筆者從五個方面梳理了列寧黨內民主理論與實踐的局限性。對此,我們應以歷史辯證的態(tài)度加以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列寧時期的黨內民主理論與實踐與他所處的歷史條件有直接的關系,不能以今人的眼光苛求前人。在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的問題上,習近平明確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薄安荒苡媒裉斓臅r代條件、發(fā)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yè)績來?!眥12} 這也是我們今天在評價列寧時期的黨內民主理論與實踐時應該堅持的正確態(tài)度。比如,在十月革命勝利前和國內戰(zhàn)爭時期,總的來說,列寧對黨內集中的強調明顯甚于黨內民主。這并非因為列寧不想發(fā)展黨內民主而對集中情有獨鐘,而是黨所處的險惡的歷史環(huán)境和所面對的強大的敵人使得黨沒有充分的發(fā)展黨內民主的條件。在十月革命勝利前,正如列寧所明確指出的那樣,當黨所處的是黑暗的沙皇專制和憲兵隨時會進行抓捕這樣一種缺乏基本政治自由的生存環(huán)境的時候,追求什么廣泛的民主只能是有害的兒戲。在俄共(布)執(zhí)政后,蘇維埃政權很快又進入殘酷的國內戰(zhàn)爭時期。毋庸置疑,要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嚴格的集中比寬松的民主更能保證黨有效地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戰(zhàn)勝國內外敵人。正是基于此,當黨內反對派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上批評黨內缺少批評的自由時,列寧這樣批駁道:“我們處在殊死的內戰(zhàn)環(huán)境中,一般來講,不可能有什么廣泛的批評自由之類的東西?!眥13} 再比如,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的主張把從事派別活動的人開除出黨的《關于黨的統一》的決議,雖然和發(fā)展黨內民主的要求相違背,但在當時如果放任黨內無休無止的政治爭論,甚至出現派別活動趨勢,就不僅會分散黨對經濟建設的注意力,還會影響黨的團結,甚至引起黨的分裂,從而威脅到黨的執(zhí)政地位。正是鑒于這種形勢,列寧才從根本上改變了他過去一直以來對黨內反對派所持的寬容態(tài)度。他說:“現在不應該有反對派,現在不是時候!”{14} 可見,列寧禁止黨內派別活動的本意并不是要壓制黨內民主,而是不得已而為之。對此,他說得很清楚:“在新的情況下,在我們面臨相當急劇的變革,希望徹底消滅各自為政的情況下,這一條是必要的?!眥15} 由此可以說,列寧時期黨內民主理論與實踐的某些缺憾和局限與當時的歷史條件密切相關,我們不能脫離歷史條件以今人的眼光去指責前人。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列寧黨內民主理論與實踐的局限性也是人類認識過程中難以避免的現象,不能把列寧關于黨內民主的認識當成金科玉律。由于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和人類認識的有限性,人們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和掌握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對黨內民主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同樣也是如此。馬克思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創(chuàng)始人,只是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按民主精神建黨的原則,至于各個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如何發(fā)展黨內民主,特別是對一個在經濟文化落后、缺少民主傳統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無產階級政黨如何發(fā)展黨內民主,他們并沒有也不可能給出明確的答案。而且,列寧領導下的俄共(布)所處的環(huán)境和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環(huán)境又有很大不同,在發(fā)展黨內民主方面所遇到的問題也都是陌生的。特別是,列寧時期又大多都是處在進行革命和國內戰(zhàn)爭的歷史環(huán)境中,革命勝利后他又患上了嚴重的中風,這意味著歷史沒有給他充分的發(fā)展黨內民主的實踐條件,這也使得他對黨內民主的認識難免存在種種局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列寧關于黨內民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就好比一篇文章,只是在條件不充分的情況下完成了上篇,下篇只是列出了一些構想和提綱,還沒有來得及完成。可以想象,如果歷史能給列寧更長的時間,他或許就會有更多的發(fā)展黨內民主的實踐探索,從而對發(fā)展黨內民主也就會有更多的思考和認識。由此,我們也不能把列寧關于發(fā)展黨內民主的所有主張絕對化,而必須在實踐中結合我們黨的自身實際以及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不斷深化對發(fā)展黨內民主內在規(guī)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注釋:

①《列寧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頁。

②{13} 《列寧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7、320頁。

③⑨⑩{11} 《列寧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5、341、341、344頁。

④ [美]羅伯特·文森特·丹尼爾斯:《革命的良心》,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頁。

⑤{14}{15} 《列寧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2、36、88頁。

⑥ 中共中央編譯局國際共運史研究室編:《“民主集中派”和“工人反對派”文選》,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1頁。

⑦⑧ 鄭異凡編:《托洛茨基文選》,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85—86、94頁。

{12}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頁。

作者簡介:王進芬,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桂林,541004。

(責任編輯? 劉龍伏)

猜你喜歡
黨內民主局限性列寧
滴水藏海
拉美有多少“列寧”?
基于微課視角的國內翻轉課堂的理論探索
對禁止“妄議中央”,干部有哪些顧慮
禁止“妄議中央”的必要性、針對性與可行性
不準“妄議中央”≠壓制黨內民主
構成“妄議中央”有何條件,有何危害
紀念列寧
最后的歲月
列寧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