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存
先秦時期,黃河就叫“河”,沒有別的名字?!昂印睘辄S河專用,其他河流不叫河,叫“水”或者“川”。
《說文解字》對“河”的解釋:“水。出墩煌塞外昆侖山,發(fā)原注海。從水可聲?!庇腥烁鶕?jù)甲骨文作進一步解釋,說最初造“河”字,左邊水流,右邊一個人在吆喝,要渡到對岸去。說明水流浩大,非舟船無以渡,是北方第一大川。“河”字原本就是為黃河而誕生。
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發(fā)祥地,先秦文獻中經(jīng)常提到黃河,一律寫作“河”或者“河水”。《山海經(jīng)》里寫著許多河流,幾乎是一個格式,先說某山,接著說山上有何奇珍異物,接下來就是某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或者東流注于河。比如渭河:“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比如汾河:“管涔之山,其上無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p>
我們熟悉的一些先秦典籍里,經(jīng)常能看到“河”。《列子·夸父逐日》:“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蔑嫞帮嫼游?。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薄肚f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薄对娊?jīng)》提到河的詩篇更多:“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薄昂铀笱?,北流活活。”“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呂氏春秋》里同時說到川、河、水:“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p>
偶爾,河字也會被借用到別處,泛指河流。比如《孟子》曰:“禹疏九河?!薄渡胶=?jīng)》曰:“昆侖山,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去蒿山五萬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環(huán)其墟。”雖然有借用,但黃河還是叫河,沒有別名。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雄心勃勃要將帝王大業(yè)傳以子孫,二世、三世以至萬世無窮。有人綜合儒、法、道諸家學(xué)說,給秦始皇獻上五德循環(huán)論,說黃帝得的是土德,所以當時有黃龍和巨大的蚯蚓出現(xiàn)。夏朝得的是木德,所以當時有青龍棲息在郊外,草木茁壯茂盛。殷朝得的是金德,所以當時有白銀從山中流出來。周朝得的是火德,所以當時有紅色烏鴉的符瑞?,F(xiàn)在秦朝取代了周朝,是水德的時代。從前秦文公出外打獵,捕獲了一條黑龍,這就是水德的祥瑞。這番說教得到了秦始皇的認可,于是秦朝就把黃河改名叫“德水”,規(guī)定以冬季十月作為一年的開始。
秦始皇給黃河改名之事,載于《史記》的《秦始皇本紀》和《封禪書》中:“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p>
然而秦王朝的水德不中用,敵不住農(nóng)民起義的烈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云集響應(yīng),秦二世而亡。黃河改名時間短促,“德水”沒有叫響。秦亡以后,“德水”之名也隨即廢棄,黃河重新復(fù)名為“河”?!妒酚洝穼憹h代祭祀黃河,一律稱之為“河”,不用“德水”之名。
我的家鄉(xiāng)山西省保德縣位于黃河岸邊,對岸是陜西省府谷縣。府谷縣有學(xué)者撰文,說“德水”之事既然載于《史記·封禪書》,由此可以推斷秦始皇曾黃河封禪,封禪地點就在府谷縣的太極龍灣,因為那里是黃河入秦的起點,“秦源德水”,有一處地名還叫做封禪臺。學(xué)者還順便提出,保德縣名也與黃河改名“德水”有關(guān)。
《史記·封禪書》記載,夏、商、周三代對名山大川都要祭祀,但祭祀對象和地點并不固定。到秦代有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祭祀名山十二座,大川七條,第一條就是黃河,但祭祀地點在“臨晉”,今天的陜西省大荔縣,而不是府谷縣的太極龍灣。秦始皇黃河封禪史書無載,只是一種猜想,難以確認。
從漢唐到宋代,評價秦朝總是暴政,始皇是暴君。保德縣建城設(shè)官在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取名定羌軍,十幾年后改為保德軍,再改為保德州。據(jù)《保德州志》記載,“保德”二字取意為“民保于城,城保于德”,這句話出自《左傳·哀公七年》。給保德取名的時候,去秦代已經(jīng)一千多年,“德水”之名沒有幾個人記得?!暗滤碧仁菆蛩粗?,或許會有人懷念,拉扯到名字里面還有些說頭。但“德水”是秦始皇的創(chuàng)作,宋人不會去追捧,保德之名應(yīng)該與“德水”無關(guān)。
“德水”之后,西漢一度曾經(jīng)將黃河叫做“濁河”?!妒酚洝じ咦姹炯o》載,高祖六年十二月,劉邦采用陳平計,拘捕了韓信。大臣田肯先向劉邦表示祝賀,然后分析天下大勢,說到齊國之地重要時,有這樣幾句:“夫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边@里的濁河就是黃河。由這幾句對話可看出,將黃河稱作“濁河”在漢初較普遍,說濁河大家都清楚所指為黃河。
“濁河”離“黃河”已是不遠,何時由“濁”變“黃”?黃河水利委員會編纂的《黃河大事記》中有這樣一條:“‘黃河’之稱始見于漢初?!妒酚洝じ咦婀Τ己钫吣瓯怼芬凉h高祖封爵之誓曰:‘使黃河若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古文獻中黃河之稱即由此始?!钡啞妒酚洝?,封爵之誓卻是十六個字:“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黃委會的引文生生多出來一個“黃”字,不知是從何處搬來的??v覽《史記》,多處提到黃河,但除過一處用“德水”,一處用“濁河”以外,其余皆以河相稱?!妒酚洝ず忧穼懰?,記載黃河多次決口,也都寫作“河”,沒有“黃”字。
另有學(xué)者考證,黃河一詞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常山郡·元氏縣”的釋文里。原文如下:“常山郡,高帝置。莽曰井關(guān)。屬冀州。戶十四萬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萬七千九百五十六。縣十八:元氏,沮水首受中丘西山窮泉谷,東至堂陽入黃河?!边@里沮水有誤,應(yīng)為泜水,因為沮水發(fā)源于陜西留壩縣,注入了漢江。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集》顯示,雖然黃河在遠古時候曾經(jīng)流過堂陽一帶,但到西漢時,河道已東移到現(xiàn)在的德州附近,距堂陽大約有一百公里。到東漢,黃河繼續(xù)東移,距堂陽超過一百五十公里?!皷|至堂陽入黃河”顯然有誤。對照東漢時期地圖,泜水在堂陽是入了漳水,最后流入渤海??v觀班固的《漢書·地理志》和《溝洫志》,寫黃河皆以河相稱,只有“元氏縣”這里寫成了黃河,估計是漳河之誤。然不管正誤,這好像是古籍上第一次出現(xiàn)黃河二字,由此推測,黃河的名字此時已經(jīng)誕生。
班固之后約一百五十年,三國魏明帝時有李康作《運命論》,文中寫道:“夫黃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鳴而圣人出,群龍見而圣人用?!边@篇文章筆力雄肆,波瀾壯闊,被選入《昭明文選》,流傳廣,影響大。毛澤東曾經(jīng)引用:“過去美國人罵我比希特勒還希特勒,蔣介石罵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的土匪。李康《運命論》說:‘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褪侨吮亓R之,人不被別人罵不好?!崩羁翟谖闹惺状伟腰S河與圣人扯到一塊,“黃河清而圣人生”這一句流傳一千多年,代代有人念叨,仰起脖子瞎盼望,希望黃河清,圣人生。直到上世紀修建三門峽大壩,人們還在念叨這一句話。
從《運命論》開始,黃河走入詩文中。魏晉時期,向秀作《思舊賦》:“濟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南北朝的《木蘭辭》里有“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王褒《渡河北》里有:“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南朝范云出使北魏,渡黃河時作詩,題目便是《渡黃河》。
黃河的名字雖然在魏晉時已常有使用,但南北朝酈道元作《水經(jīng)注》,依然將黃河稱為“河”或“河水”,其他河流則都叫做“水”。比如“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渭水出隴西首陽縣渭谷亭南鳥鼠山”,“河”字還為黃河專用。
到唐朝,黃河這一名字已廣泛使用,出現(xiàn)在眾多詩文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fēng)簸自天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數(shù)不勝數(shù)。黃河的名字普遍使用以后,“河”字不再專有,用到了許多河流上面,如汾水也叫汾河,渭水也叫渭河,唐詩中也常見:“汾河流晉地,塞雪滿并州”,“豈必汾河曲,方為歡宴所”,“忽似往年歸蔡渡,草風(fēng)沙雨渭河邊”,“吳岳夏云盡,渭河秋水流”等等。
唐朝一代,完成了黃河名字的轉(zhuǎn)變,延續(xù)到宋代,黃河名字徹底固定下來,悠悠千年,一路到今天。
一條黃河,分為上、中、下游三段。黃河無言,分界點不是自己說的,是人給定的。但查找許多資料,一直找不到分界點于何年何月為何人所定。專門購得黃河水利委員會編纂的《黃河大事記》,全書870頁,記事3000余條,上自堯舜禪讓,大禹治水,下到公元2000年,黃河上的事包羅萬象,但就是沒有記載分界點的確定時間。專業(yè)管護黃河的委員會尚且不知,我也沒有辦法。
分界點既不知定于何時,也不知流傳了多久,只是到21世紀,一個點的名字起了變化,一個點的位置起了爭執(zhí)。
上中游分界點在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zhèn),21世紀以前,各類地理書皆如是書寫。雖然河口鎮(zhèn)在1938年日偽政權(quán)期間便被撤銷,變成了河口村,但此后半個多世紀,各類書籍堅持不變,依舊寫著河口鎮(zhèn),如同虛位以待,等著內(nèi)蒙古來恢復(fù)古鎮(zhèn)。但不幸的是,內(nèi)蒙人遲鈍不悟,即便到了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九十年代,依然沒有意識到河口鎮(zhèn)是價值連天的金字招牌,居然在設(shè)鎮(zhèn)的時候,將河口鎮(zhèn)所在地取名為雙河鎮(zhèn),好像覺著兩條河比一條河更壯觀。眼見河口鎮(zhèn)恢復(fù)無望,一個知名度極高的地理坐標總不能長期坐空,于是從2000年左右起,教科書和其他書籍逐步修改,將上中游分界點改為河口村。還有一些文章大概嫌“村”小家子氣,籠統(tǒng)寫成了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
2010年我去尋找上中游分界點,走進河口村,看黃河邊矗立著的分界標志碑,看清朝同治年間鑄造的蟠龍旗桿,深感河口鎮(zhèn)把名字丟失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倘若河口鎮(zhèn)被黃河卷走了,找不到了,名字丟失出于無奈也罷?,F(xiàn)在鎮(zhèn)子在,街道在,蟠龍旗桿等古物也還在,名字卻給弄丟了。21世紀,許多地方挖掘歷史,將一些消失得連半塊磚頭也找不到的古跡重建起來,甚至打造出了孫悟空的故鄉(xiāng),牛郎織女談戀愛公園之類。內(nèi)蒙人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一個天下聞名的古鎮(zhèn)消解為山村,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河口鎮(zhèn)恢復(fù)名字原本易如反掌,但內(nèi)蒙人不為之,金字招牌丟棄不說,還使得天下書籍不得不改變歷史說法,無端引出不少的繁瑣甚至混亂。
河流分界點的確定,以地理變化為主要依據(jù),同時也得兼顧地點的知名度。倘若定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地方,意義便不大。上中游分界點的地理依據(jù),是黃河流過河套平原,由東轉(zhuǎn)向南,沖入晉陜峽谷。但如果仔細考察,河口鎮(zhèn)尚屬河套地帶,西岸是庫布齊沙漠,東岸是一些黃土丘陵,河道六七里寬,兩岸沒有巖石,看不到半點峽谷的影子。從河口鎮(zhèn)順流而下,27公里處是喇嘛灣,兩岸出現(xiàn)砂巖,河道變窄。繼續(xù)向下10公里是三道塔村,兩岸突變?yōu)槭規(guī)r,山勢陡然挺拔起來,是為晉陜峽谷起點。如果單從地理位置講,喇嘛灣或者三道塔作為分界點更為準確,但這兩個地方知名度太小,而河口鎮(zhèn)當年繁華一時,名氣很大,將河口鎮(zhèn)定為分界點,天下皆知,甚為妥當。
河口鎮(zhèn)作為黃河上中游分界點歷來無異議,但內(nèi)蒙人不珍愛,把一個古鎮(zhèn)破掃帚一般丟掉了。中下游分界點卻恰好相反,河南人知道“點”的含金量,爭搶不已,而今已有了兩個分界點,第三個也在論證,呼之欲出。
黃河中下游分界點歷史上很明確,在洛陽市的孟津,各類地理典籍和教科書均有記載。其主要依據(jù)是黃河由此進入華北平原,還有一點,孟津名氣大。春秋年間,八百諸侯會孟津,震動天下,故事代代相傳。這樣一個著名地點,足以擔當?shù)闷鸬乩碜鴺说氖姑淼?959年,孟津縣城搬離了黃河岸邊,一并將孟津的名字也帶走,原地改叫會盟鎮(zhèn),當?shù)厝朔Q老城。名字一經(jīng)變化,事情就復(fù)雜起來,分界點被寫成了“舊孟津”。多了一個“舊”字,如同抹去了一段歷史,極易引發(fā)人的誤會,以為孟津沒有了。早年間我看到“舊孟津”三個字,也以為這個地方已不存在,由不得想知道新的分界點在哪里。精明的滎陽人大概也看到了這個“舊”字引出的漏洞,趁虛而入,推出了桃花峪。
桃花峪位于孟津下游大約100公里之處,鄭州滎陽市廣武鎮(zhèn)境內(nèi)。提出桃花峪分界點的依據(jù)是,此地處于中國一二階梯交界處,是黃河沖積扇的頂端??谔柡俺龊螅瑴铌柸艘环\作,桃花峪分界點便寫入了河南省志第四卷《黃河志》里面。到2013年,又寫入了人教版初中地理課本。宣傳造勢之余,滎陽市還于1999年在黃河邊的桃花峪山頂上建起了“黃河中下游分界碑”,以吸引游客,宣示主權(quán)。
孟津縣雖然手握歷史證據(jù),但抵不住滎陽市大張旗鼓的造勢,眼看分界點要順流而走了。分界點雖不是什么寶物,但也是祖宗留下的遺產(chǎn),丟了太顯無能。于是奮起爭辯之余,也于2010年在會盟鎮(zhèn)的黃河邊建起了“黃河中下游分界線紀念塔”,以捍衛(wèi)歷史。
兩個分界點搞得有點亂,需要去實地考察。2019年3月,我們一行六人從山西沿黃河下到河南。17日上午看過小浪底大壩,中午兩點半來到孟津標志塔附近。先路過漢光武帝陵,門前一塊巨石上刻著紅漆大字“東漢光武帝原陵”,巨石下面坐著十來個老漢,分成兩攤子在打撲克。這場景讓人想起了劉禹錫的那兩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苯酱x,世事也就如此吧。同伴們長槍短炮,以大字巨石為背景,拍了一組老漢們打撲克的照片。
往前走,左轉(zhuǎn)彎,不遠處就是“黃河中下游分界標志塔”。這里緊鄰黃河,距離小浪底大壩約27公里。河水出壩時碧波如藍,流到此處已重新泛黃。洛陽黃河公路大橋和二廣高速黃河大橋并排飛架,河邊為廣告宣傳的絕佳之地。
標志塔建在一個號稱五十畝大的廣場上,但我感覺好像只是十來畝的樣子。塔為金屬結(jié)構(gòu),火箭穿云一般直指藍天,高54.64米,寓意黃河總長5464公里。塔上用紅油漆豎寫著“黃河中下游分界標志塔”,塔座四面是伏羲畫卦、大禹治水、諸侯會盟、浪底飛瀑四塊大型浮雕。廣場入口處設(shè)置了寬9米、高2.4米的天然巨石,正面鐫刻著“黃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碑”,背面鐫刻了黃河流域圖和碑文:
黃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線紀念碑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
萬里九曲黃河,源于巴顏克拉山麓,繞阿尼瑪卿,躍岧峣祁連,闖巍峨賀蘭,經(jīng)荒野沙漠,貫黃土高原,穿行中條,翻越崤山,水以山勢而湍急,流因激越而咆哮,跌宕起伏,一瀉千里,行八百里而至孟津,地勢陡然平坦,河面倏爾開闊,浪靜風(fēng)平以屏聲哉,水勢平緩而息氣兮,孕育了光耀千秋的華夏文明。孟津,可仰觀黃河流域形勝之大觀,能俯察大河氣象之萬千,上接群山千重,下連平原萬頃,界黃河之中、下,其勢乃定也哉。有史以來,為皇家所首肯,得學(xué)者之贊譽,寫進教材,標于地圖,載入史冊,萬代流傳。
今逢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為福民強縣,振興孟津經(jīng)濟,供世人觀賞黃河中下游分界處風(fēng)光之壯美,飽覽黃河濕地景色之秀麗,體味母親河古老文化之厚重,著力弘揚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尊重歷史,法度自然,特矗黃河中下游地理分界線標志塔,永志黃河區(qū)域形勝,傳揚大河文化傳統(tǒng)。在標志塔矗立過程中,洛陽市林業(yè)局局長張玉琪先生慨然支持,撥付資金八十七萬元,社會賢達洛鋼集團許長植先生捐資五十萬元,玨隆工貿(mào)張光林先生捐資二十萬元共襄此舉,應(yīng)當百世銘記。
撰文 孫順通
孟津縣人民政府
公元二零一一年元月十日立
碑文咬文嚼字,百般用力,最后卻歸結(jié)到了捐資上面,有些虎頭蛇尾。橫排版,字距行距一般寬,需要仔細打量一番方可看出是橫著來讀。
一塔一碑建得不錯,但管理糟糕,碑座的貼面磚有幾塊已經(jīng)脫落,廣場上有雜草,廢塑料袋在風(fēng)中亂走,使人不想停留。
看過分界塔,了卻一樁心愿,然后沿著連霍高速一路向東,再去看滎陽人建的分界碑。碑在廣武山上的桃花峪景區(qū)內(nèi),距孟津分界塔大約100公里。廣武山也稱邙山,是約束黃河的最后一列山脈,歷史上有過多次戰(zhàn)爭,歷代文人詩作中多有提及。流過邙山,黃河兩岸再無山脈,滎陽人正是依此提出了中下游分界點。
桃花峪景區(qū)為森林公園,不要門票。直接開到停車場,卻見車輛以外,場上還站著一些騾馬,是當?shù)厝藶橛慰蜏蕚涞?,騎一回30元。騾馬糞尿撒滿一地,散發(fā)著復(fù)雜的氣味。停車場無人管理,也不收停車費。停車場往北,走過幾個小攤點,上幾級臺階便是分界碑廣場,約十來畝大。站到廣場北俯瞰山下,黃河從西而來,長風(fēng)獵獵,漫天卷地,顏色如同黃土高原。環(huán)顧四周,腳下是最高點,分界碑位置選得不錯。
分界碑高21米,石砌六面體,中間留一條縫,將碑體分為東西兩半,看上去如同一個大寫的H。這條縫落到地面,再用黑色大理石延伸到廣場上,以此為界,東西兩邊分別寫著下游、中游,意思這條線延入黃河,就是中下游分界線。
碑體中空,順樓梯可以盤旋登頂。原有鐵絲網(wǎng)攔著不讓游客上去,而今鐵絲網(wǎng)被人撕爛踩于地上,游客隨便上下。樓梯扶手有幾處斷掉了,頂上的欄桿既不高,也無防護設(shè)施,處處是危險。
廣場上轉(zhuǎn)一圈,想找一些說明文字,但除過碑上的“黃河分界線”和地面黑色大理石上刻著的“中游”“下游”,再無一字,如同一篇有題目無內(nèi)容的文章。
當初為旅游,滎陽市和孟津縣搶著在黃河上建分界碑。建起來了,管理卻都糟糕。給人的感覺是有心下蛋,無心孵雞。抑或這是前任領(lǐng)導(dǎo)下的蛋,后任領(lǐng)導(dǎo)不想撫弄這個蛋了。
滎陽市和孟津縣無心孵雞,卻又有一家在努力下蛋。焦作市武陟縣宣傳說,武陟縣的嘉應(yīng)觀才是黃河中下游分界點。已經(jīng)有學(xué)者在撰文論證這第三個分界點,不知武陟人會不會也建起一座碑或者塔來?
歲月悠悠,黃河滔滔,歷史上留下的兩個分界點,而今河口鎮(zhèn)丟了名字,孟津被桃花峪攻陷,導(dǎo)致書籍中也出現(xiàn)了混亂,經(jīng)常是河口鎮(zhèn)與河口村同在,孟津與桃花峪并存,把人弄得莫衷一是。由此想,河上兩個點的變遷尚且如此,涉及到人的那些歷史,你爭我奪,涂紅抹黑,該會有多么復(fù)雜,又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