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玲 廣東省豐順縣潘田中心小學 廣東梅州 514354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教育部門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它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符合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始終堅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目標,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高素質人才。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改革的教育方針,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為學生今后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更注重對相關考試題目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語文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在實際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閱讀內容,掌握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教師在課堂上更愿意把自己的見解滔滔不絕的展示給學生,卻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意識,強制將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學生,即“填鴨式”教學,這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也不利于學生形成自主思維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扼制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標準。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教師在課堂上只能逐步引導學生去主動閱讀、主動思考,學會閱讀的技巧與方法,以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然而,想要拓展學生視野,為學生終身不斷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就需要家庭與學校的相互配合,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更為廣泛自主閱讀,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可以拓展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家長更偏向于課堂對學生的教育,忽視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也忽視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長期的建立與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興趣的養(yǎng)成【1】。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去開展閱讀,達到更高的閱讀效率。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引發(fā)學生興趣,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一文時,學生并沒有感受過戰(zhàn)爭時期的困苦,無法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含義,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在課前搜集一些有關戰(zhàn)爭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戰(zhàn)爭的殘酷,只有感受過戰(zhàn)爭的無情,才能體會到春天的美好,使學生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珍惜每一個春天、每一個清晨。如此一來,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學習文章、了解文章主旨,以及通過學習此篇課文給學生帶來的新的認識與思考能力的進步【2】。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要圍繞學生來展開,教師只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因此,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進一步挖掘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首先,教師要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發(fā)學生興趣;接著,教師要圍繞問題情境來不斷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與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尊嚴》一文時,首先,教師要提出問題:“什么是尊嚴?”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理解能力對“尊嚴”一詞充分表達自己的認知與觀點;接著,教師要剖出課文,請學生圍繞“文章中的尊嚴指的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并且文中的尊嚴與自己理解的尊嚴有何不同之處”等幾個問題來開展自主閱讀,閱讀完畢后再次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具體化的引導學生進行逐句逐段的文章分析,學習不同的文章寫作技巧與方式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
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文化水平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不斷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之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課堂上充分引導學生去自主尋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閱讀習慣;同時注重家校結合的雙重模式,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充分拓展學生視野,不斷提高學生自身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