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近日,一張截圖在朋友圈流傳,著名兒童歌曲《一分錢》被改成了《一元錢》。有人感嘆,時光飛逝,過去的“一分錢”“與時俱進”成了“一元錢”;也有人質(zhì)疑,這樣改編經(jīng)典,難道不是惡搞嗎?原作者、著名音樂家潘振聲的女兒馬莉?qū)Υ吮硎荆S意丑化或消解經(jīng)典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一分錢》創(chuàng)作于1964年,迄今已經(jīng)傳唱了半個多世紀。這首被一代又一代小學生傳唱的兒歌,早已成為無數(shù)中國人深沉的歷史記憶。歌曲反映的是社會期待少年兒童的精神氣質(zhì),如講公德、肯負責、天真無邪、不昧一文等,這樣的氣質(zhì),無論何時何地,都不過時。
此外,隨意竄改他人作品也涉嫌侵權。根據(jù)著作權法規(guī)定,音樂著作權的保護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F(xiàn)在《一分錢》仍在保護期內(nèi),因此,潘振聲的后代有權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資料來源:《新京報》《長江日報》)
■微言大義:《一分錢》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對金錢的衡量標準,雖“一分”而莫取、撿到一分錢也要交公。這樣的價值觀,同樣也適用于今天,不貪、不昧,身外之物,一介不取,不也很正常嗎?改成“一元”,真是畫蛇添足。
■適用話題:向經(jīng)典致敬;有一首歌;童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