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燕燕
我喜歡寫作,我喜歡寫劃過臉頰的柔風(fēng),寫道路上肆意盛開的野花,寫枝頭鳥兒點綴的春光……它們都是夾縫里填塞的陽光,跳躍著柔光與溫暖——那是我眼中的美好。
文字則是世間美好留下的光影,散布世間各處,它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忽略了它的美麗,美好不僅是眼神的匯聚、耳朵的傾聽、鼻子的細(xì)嗅,更是我們心靈的觸摸。而寫作之于我,大抵便是用心靈感觸,而后主動追尋那些光影,再把它們充盈我的心。
常常是晚上,從書架上抽出這本丁立梅的散文,米白色的封面,隨意的藝術(shù)字體,旁側(cè)靜靜地探出一枝花,淡淡幾筆還有花苞,讓人覺著柔軟。
一個人,雙腿盤坐在木椅上,目錄也不看,隨意一翻,我要是覺著有趣了,便往下讀。書里沒有什么跌宕起伏的劇情,細(xì)膩的文字印在偏黃的不刺目的紙張上,詞句里講述著一些美好的事物,許是半空綠色蜻蜓的翅膀,窗口折射出陽光的味道,道上可愛孩童的歡笑,細(xì)水流長般的溫柔。像是有花骨朵兒,被點了淡淡幾筆的陽光,柔軟了我的心。
是哪一篇溫暖了我呢?
可能是作者記敘的童年,那有穿過耳朵的紅繩子,指甲蓋上的鳳仙花,從老太那兒偷拿的兩元錢——那是女孩活潑靈動的時光。
可能是作者碰上的普通人,他們是開花店照顧生病老公的胖女人,是小山寨里眼神憂郁的女孩,是笑納死亡的病人——那是蕓蕓眾生中堅強的存在。
也可能是短短的故事,那個悄悄攢錢想給過世妻子買戒指的老人,那對八十年后修成正果的戀人,那對錯過后不能再彌補的青梅竹馬——那是情感里的百態(tài)。
慢慢地,陽光般的溫暖溢滿整本書,流淌出書本,漫延到我的心尖兒。
真是奇怪的啊,明明是微不足道的事物啊,那么平平淡淡、不張不揚,卻讓我的心房落滿陽光。
這些詞句串成的篇章,能發(fā)出花的幽香,那不是張揚的味道,是柔和的,或許是不知名的小花,在不經(jīng)意間溢開來,讓我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世上有那樣普通卻又美麗的事物。
于是走在路上,我也會被小事物吸引了。
那日看到個可愛的約三四歲的小妹妹,穿著漂亮的小裙子,站在一個圓柱上,被她哥哥穩(wěn)穩(wěn)扶著。小朋友雖站在高處卻仍然沒有哥哥高,于是踮著腳,“吧唧”地親了一口他,哥哥一手拎著菜,一手想把妹妹抱下來,他滿臉微笑地問小妹妹“親夠了沒有啊”,卻見那小妹妹緊緊地拽著他的衣袖,喊道“不夠不夠,再親哥哥幾口”,便又貼上去了。
我悄悄擦身而過,心里彌漫著溫暖,身后仍飄蕩著二人細(xì)碎的歡笑,我也忍不住抿嘴笑了。
也想起了公交車上的小事,老人家上了車后,竟有三四個人同時從座位上起身,大家彼此一愣后,相視而笑,而那位老人也滿臉笑容地說著“謝謝”,走到一個座位前;還想起了網(wǎng)絡(luò)上認(rèn)識的朋友,雖彼此不深知,卻在看到我無心的一次消極的動態(tài)后,立馬給我發(fā)來了關(guān)懷……
其實世界的旮旯里,都悄悄開著花吧,含苞的、綻放的,沐浴在陽光底下,細(xì)細(xì)密密,柔軟的花瓣,溢開的幽香,全都藏著所有的美好與溫暖,就像這本書講述的這般。因為這本書,我學(xué)會了去觸摸花瓣的柔軟,學(xué)會了去品嘗陽光的甜美,學(xué)會了去讓心柔軟——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