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濱久
筆者與青州人士、首部《青州市志》主編、續(xù)修《青州市志》顧問張景孔先生已有30 余年的志誼,曾與先生一起參與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項目《中國方志通鑒》方志理論部分的編寫,還在《黑龍江史志》上刊發(fā)過先生的多篇方志理論文章。2018 年11 月,先生編著的《北陽河》一書由齊魯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獲贈一冊。書到手后即饒有興趣地拜讀。
《北陽河》一書 46 萬字,以《寫在前面》開篇,《書后心語》殿后,中為《源流》《村鎮(zhèn)街道》《地形地貌》《橋梁》《治理》《文物古跡》《廣固城》《重要史實》《考察》《人物》《附錄》等十一篇。該書是青州學者編著的首部北陽河志書,對于存儲青州北陽河完整資料,推進北陽河治理和進行愛國愛鄉(xiāng)教育,將發(fā)揮重要作用,是不可多得的資治之書與鄉(xiāng)土教材,歷史將銘記景孔先生為青州地方文化事業(yè)做出的這一杰出貢獻。是書全面、系統(tǒng)、翔實、準確地記述了北陽河及其主要支流(青州段)兩岸多方面內容的歷史與現狀,重點記述北陽河昔日的暢流歡歌、后來的一度污染甚至斷流,以及治理后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書以志書體例、編寫方法為主,貫穿紀實精神,輔以論述與文學體裁,是一本資料性與著述性完美結合的地方志書。這與編著者長期從事地方志編寫、地域文化和方志理論研究,是一個有很深造詣的方志工作者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說,這是一部志者之書。
但存在一個疑問,既然是地方志書,為何不稱《北陽河志》而徑稱《北陽河》呢?筆者認為可能有以下的考慮:
其一,現在全國普遍編纂的省、市、縣(區(qū))志均為“官書”,由黨委領導,政府責成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持編纂,聘任主編、副主編及編輯人員組成編輯部進行具體編寫,編寫志稿的過程中要接受幾級審查,最后批準出版并備案。還有一大批鄉(xiāng)鎮(zhèn)村志、廠礦企業(yè)志、機關學校志、山川河湖志等,也受到編纂“三級志書”的影響,或是經地方志機構的指導幫助,其編寫套路大體如此。而景孔先生系一己編著,不循常規(guī)體制機制和編纂程序,不加“志”字,以示與常規(guī)編法相區(qū)別,自在情理之中。
其二,編寫地方志已形成一定的體例與方法,如強調以事分類,橫排縱述;橫不缺項,豎不斷線;據事直書,述而不論;七種體裁(述、記、志、傳、圖、表、錄),以志為主;通典不錄,越境不書等等。然景孔先生編著之書,除基本遵循志體、志法之外,尚有不少別具一格之處。如以《編輯說明》取代凡例。暗分章節(jié),條目記事。不設“概述”,而以《寫在前面》開篇,述說本人與北陽河的緣分、親歷的故事,以及北陽河的盛衰起伏過程。殿后的《書后心語》,在全書“志者記也”的客觀記述基礎上,敘說本人嘔心瀝血編著此書的動機、心路歷程與以此知恩感恩報恩家鄉(xiāng)的殷殷情懷。體裁上加進編著者本人的考證文章、考察日記、散文、故事,附載他人的散文、游記、考證文章、紀實材料、歷史回顧、通訊報道、逸聞趣事,以及詩詞、文告、碑記、墓志等,使體裁和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行文中融入詩歌和文學筆法,以家鄉(xiāng)系健在人物等??傊?,有許多獨到之處,以及客觀記述與主觀表達融為一體的現象。因此,取名與通常的地方志書有別,也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筆者由景孔先生編著是書的成功實例考慮到,現在私人所編著的志書寥若晨星,是地方志編纂熱潮中的一個不足,應該鼓勵個人編著志書,倡導地方志“官書”與民書的共同發(fā)展。
該書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在文中融入了詩歌,體現了景孔先生的詩人情懷與素養(yǎng)。景孔先生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主編過詩集《海岱新詠》,著有《庚辰詩草》《青州百詠》等詩集,在《人民日報》《人民文學》《人民教育》《詩刊》《中華詩詞》等報刊上發(fā)表了大量詩詞,書中隨文賦詩,詩文結合,或言志,或抒懷,或詠物,或證史,有如璀璨珠璣點綴其間,為陽河添彩,為家鄉(xiāng)增光,增強了志書的文學性、趣味性和可讀性,也彰顯了先生的詩思才情。如先生幾次踏訪北陽河南北兩源匯流處,浮想聯翩,作《岔河村南河》:“遙來兩水隔山峰,至此匯流同步行。人世紛爭多少事?二源依舊唱合聲?!庇删吧?,感慨嘆之,頗具哲理。再如,先生為探北陽河之源五登為山,撰寫《五登為山》一文,吟詠七律《五登為山》:“二十年前登此山,山魂無日不思牽。足登磐石身力拙,心浴清風鬢發(fā)斑。緣愛月陽山下水,不辭稀歲五臨巔。頂峰指點情真切,歸鳥流霞同往還?!北磉_了對真相探尋的渴望與艱辛,以及得到真知后的情懷與感悟。中國是個“詩的國度”,重視“詩教”。春秋時期,各國執(zhí)政卿大夫,在宴饗、慶典、祭祀、外交等重要場合,常以吟誦《詩經》中的某篇表達觀點態(tài)度,以致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也間有詩詞曲賦。景孔先生正是對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發(fā)揚。
縱觀全書,還體現了景孔先生的學者魂,這是編寫地方志書之本。胡喬木等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領導認為,地方志是學術著作,編纂地方志是搞學問。景孔先生正是以嚴謹務實的學術態(tài)度來編著是書的。歷時25 個寒暑,跑過諸家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閱盡所搜羅殆盡的有關北陽河文獻,不畏艱苦繁難爬山涉水、走村串巷進行實地勘察和訪談,體現了景孔先生刨根問底、一絲不茍的精神。所寫河源、泉水、村鎮(zhèn)、街道、山體、平原、橋梁、治理、文物、古跡、史實、人物都是可以坐實的。對于一些有爭議或有異議的史實史料,則進行認真考證。如對北陽河源流的認定,不僅依據文獻,還進行了大量踏查。尤其對廣固城、五龍口位置的考證認定,歷經20 多年鍥而不舍地艱苦探索和研析,綜合得出廣固大城、小城遺址在北陽河南北兩源匯流前北源南岸、郇杜莊東至南源北岸,又東西跨南源劉家莊北至曹家莊間河段、東至仰天山路延伸至水源路這片土地上的結論,而北陽河上險要渡口五龍口在廣固城遺址北側、岔河村南北陽河兩源匯流河灘以東河道之“瓶頸”處,解決了自元代于欽《齊乘》、明嘉靖《青州府志》就誤記的歷史遺留學術問題,更加凸顯了景孔先生的嚴謹治學風范。
景孔先生除自己考證史實之外,還虛心采納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如認可山東大學李森教授考證的薛邑故城遺址在滕州南而非青州的結論,并附李森先生的考證文章。對于有多種說法而不能確證的史實,則采取諸說并存的做法,如樓鄉(xiāng)縣古城遺址,今人孫鳳瑛考證說,其縣治“疑在今青州城北南、北馬蘭之間?!鼻嘀莶┪镳^原副館長孫新生則考證說,“鳳凰臺,即樓鄉(xiāng)故城遺址”。將兩說并列,以待后人進一步研究,體現出景孔先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作風。
總而言之,景孔先生將實證的學術精神和澎湃的詩人情懷融于《北陽河》這本地方志書之中,是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