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丑堂
南陽村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歷山腳下。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里曾是沁南抗日縣政府駐地和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岳分校所在地。
南陽村有一位老人,他忘我地挖掘當?shù)氐募t色資源,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就是72 歲的村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興榮。
南陽村是塊紅色熱土,1944年這里開展了全面向日寇反攻的戰(zhàn)斗。2004年初,王興榮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有關文獻史料的考證和收集中,謀劃著在本村辦一個紅色歷史展覽館,他多次找村干部商談此事,主動承擔起籌建本村“紅色歷史展覽館”的任務。一年間,他跑遍了附近10 余個村莊,執(zhí)著奔走在尋訪的路上。
王興榮平時省吃儉用,收集資料時背包里就是“一個玻璃杯,一個饅頭”。然而,一見到寶貴的歷史資料,他卻出手大方。他經(jīng)常到沁水縣城一些收藏愛好者那里轉(zhuǎn)悠,遇見有價值的資料,就果斷買下來。王興榮走訪千余名相關人員,一次又一次深入到事件發(fā)生地。由于他鍥而不舍的深挖細找,南陽村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一年時間就基本建成,展館共分10 個展室,展示了700 多張照片和上千件革命歷史文物。被省、市、縣委確定為三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啟動至今已接待參觀者2 萬余人次。
王興榮常說,歷史不能忘,傳統(tǒng)教育不能丟。從南陽村建起展館那天起,他就承擔起展館義務講解員的任務。每個節(jié)慶日、紀念日,王興榮就和村委、附近學校聯(lián)系,組織年輕人和學校學生參觀學習。
熟悉王興榮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責任心強,鉆研勁頭足的人,有股倔犟勁兒,認準的事10 頭牛也拉不回。他經(jīng)常守在展館為參觀者講述南陽村抗日歷史故事,無論人多人少,晴天雨天,總是隨叫隨到,熱情接待,認真講解。有的人挖苦他自不量力,老農(nóng)民還想當秀才;有的諷刺他,土都埋到脖子的人啦,還要出風頭;更有人勸他,要干,就去干掙錢的事。但他就是要當這個義務解說員,誰說也沒用。
2005年8月,王興榮的老伴突然去世,這一沉重打擊使他老胃病復發(fā)。正在這時,山西省黨史研究室的一行5 人來南陽參觀考察,沒個合適的人去解說。村干部不忍心在此時打擾他,但一時又沒有人能解說,只好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去請王興榮,他馬上投入工作,這次解說獲得省黨史辦同志的高度評價。
2017年“六一”兒童節(jié),王興榮應邀在展館作《沁南抗日根據(jù)地的歷史貢獻》專題報告。聽了他的講解,學生小張表示:“只有不忘歷史,才能更加珍惜今天。前輩創(chuàng)業(yè)垂千古,圓夢征程有來人。我們一定珍惜青春年華,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做貢獻?!蹦详柎逭桂^建立10 多年來,王興榮作各種報告、解說近700 多場。
“人,總要活得有點價值,跟年齡、身份無關,只要能堅持做些有意義的事就是好事。”“收集紅色歷史沒有休止符,傳承紅色基因也不能畫句號”。這是王興榮常掛在嘴邊的話。他被縣、鄉(xiāng)授予“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兩個文明建設縣級個人”等榮譽稱號, 2014年被評選為“沁水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