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中
清朗的風(fēng)拂過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東湖似一塊天然巧成的翡翠落在閭閻撲地的鬧市之間;它“月出海東頭,澄湖百頃秋”,是老“豫章十景”之一“東湖夜月”的由來。
西大門枕湖而建,重脊高檐,青綠色琉璃瓦屋頂線條柔順,造型優(yōu)美,矗立其上的“八一公園”金色大字分外醒目。門墻粉黃,白色方形藝術(shù)格窗幽雅地鑲嵌進(jìn)墻內(nèi)。進(jìn)入大門,抱成團的海桐樹翠綠靚麗,逗人喜愛;沿湖畔小徑而行,冬青樹極力斜伸出長枝,濃密虬枝,青綠樹葉,柔情地為你遮陽擋雨。
風(fēng)沿湖面趕趟般前赴后繼,漣漪一圈圈放大散開,又一圈圈接踵而至,似乎在講述精彩無限的故事。穿過石砌雕欄的九曲橋,映入眼簾的是花團錦簇的三座小島,俗稱北、南、東三洲——“百花洲”。我放慢腳步走進(jìn)三洲之一南洲,瞻仰“觀鰲亭”與石質(zhì)“碑亭”名勝,觀賞假山、“百花仙女塑像”和繽紛的花樹?!坝^鰲亭”是兩圈立柱的重檐八角攢尖亭。亭子為正八邊形,平面分布十六根柱子,外圍檐柱一圈(八根)支撐下層屋面,里圍一圈金柱(八根)支撐上層屋面。重檐結(jié)構(gòu)增加了亭子的體重,擴展了高度和層次,增強了亭子的莊嚴(yán)和雄偉。亭子的裝飾色彩華麗,對比強烈,外表黃綠相間,柱子為紅色,屋頂為琉璃瓦八角攢尖,顯得富麗堂皇。“觀鰲亭”在選址上也獨具匠心,它置身于假山之上。假山為疊石式平地起山,堅實而潤澤,怪險而玲瓏,空洞而又相連。亭與假山渾然一體,步移景異,氣脈連貫,道法自然,在園景中形成“亮點和構(gòu)圖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與此相反,石質(zhì)“碑亭”是單檐四角攢尖亭,結(jié)構(gòu)簡單,色彩暗淡。下面是略高于地面的石板,石板上立有四柱,屋面四坡,坡面較陡,四坡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交合于頂部一點,上覆寶頂。它不靠華麗取勝,不靠怪異引人,而靠樸實、文秀、韻致和境界取勝。
我置身“觀鰲亭”,猶聽得當(dāng)年士兵們駕戰(zhàn)船操練、搖旌旗吶喊的聲音。南宋紹興年間,豫章節(jié)度使張澄在東湖訓(xùn)練水軍,開發(fā)南洲,種植花木,修建了“觀鰲亭”的前身“講武亭”。其后,“講武亭”歷經(jīng)千載滄桑,屢毀屢建,不絕于世。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講武亭”改名為“觀鰲亭”。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江西巡撫岳睿把“觀鰲亭”整修一新,江西布政使彭家屏?xí)獭鞍倩ㄖ蕖比齻€大字于大青石之上。后來石碑?dāng)鄵p,公元1983年11月重新勒石(用黑金石制作),并建石質(zhì)“碑亭”一座。
風(fēng)或輕或重掠過北洲樹林,紅黃的樹葉留戀地從樹枝落下,風(fēng)無意,葉有情,圍繞著樹干翩躚起舞。我沿著逶迤的柳堤北上,從南洲來到北洲,見樹木繁盛、百花爭艷中有一座“水木清華館”。館前有單體屋宇式屋門,門的兩邊是立于坤石之上的兩根立柱“立柱傍有低矮的月兔墻,畫有圖畫”,與橫梁卯榫相接。屋門的進(jìn)深為網(wǎng)步架,前后作雙步,面間為一大間,兩邊接游廊,門扇裝于正間脊桁之下。柱頭、橫梁與屋頂之間使用了外檐整體斗拱。這斗拱重重疊疊,精巧雄偉,代表著頂天立地的精神;這斗拱向外出挑使屋頂出檐深遠(yuǎn),蘊含著渾然天成的氣質(zhì);這斗拱藏匿于華麗屋檐之下,默默無語支撐著“水木清華館”歷經(jīng)風(fēng)雨滄桑。門屋和整座館既注重構(gòu)圖美,形成既有變化又有對稱的平衡,展現(xiàn)方正、莊重、典雅、規(guī)范的意味;又注重色彩美,全體朱紅的色彩不僅是溫暖、光明、喜慶的象征,而且還有等級制度的含義。
“水木清華”意思是園林的花木湖水清幽美麗;“館”者,散寄之居也,泛指房屋。館的規(guī)模不及堂,但比堂更有人情味和靈活性。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江西巡撫郝碩在“水木清華館”附近的空地上修建了樓閣和游廊。使當(dāng)時的“百花洲”名聞遐邇,人氣更旺。遷客騷人經(jīng)常來這里把酒臨風(fēng),吟詩作賦,留下千古文章和不朽詩篇。但是,如今的北洲更美,館屋游廊周圍,翠竹掩映之中,花木繁多,種植了桂花、銀杏、楊梅、樟樹和夾竹桃等喬木,也有春鵑、金葉女貞、金盞菊和三色堇等多種花卉。布局考究,疏朗有致,四季花開,欣欣向榮,湖水、館屋、廊橋、樹木、花卉構(gòu)成詩情畫意的景觀。我,或漫步于花間小徑,或靜觀湖水蕩漾,或小憩于秀麗游廊,內(nèi)心升騰起寧靜、舒適、幸福的感受。
風(fēng)或斜或直,或左或右,多情地?fù)崦疤K圃”院落的圍墻?!疤K圃”位于東洲,是舊的“豫章十景”之一的“蘇圃春蔬”遷置之地。它三面環(huán)水,僅一條“蘇堤”和南洲相連。我從南洲順著“蘇堤”東行,放眼湖面,碧波映日,晴空朗云;湖上鳶飛魚躍,畫舫穿行;岸邊游人如織,歡歌笑語。
走到東洲“蘇圃”門前,見綠樹掩映,竹影扶疏中是一座幽靜別致的院落。其圍墻高低起伏,宛然前行,色彩外飾白粉,琉璃瓦壓頂,白色圍墻與青灰色門框相互映襯,顯得質(zhì)樸明凈,美觀大方。其門為扇形洞門,四周為青灰色磨磚門框,墻體較厚,呈筒狀,使人產(chǎn)生幽深之感。其圍墻窗戶為漏窗,漏窗是具有各種漏空圖案的窗孔,漏窗為橢圓形,清水磨磚的邊框,窗蕊彎曲,線條遷回,圖案為幾何形體,給平直的墻面增添了無盡的生氣。透過漏窗隱約可見窗外景物,使景物似隔非隔,似隱還現(xiàn),千姿百態(tài),繽紛美麗,滿足視覺享受,產(chǎn)生愉悅心理。它還蘊含形態(tài)語義,具有文化意義,與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吉祥觀念有共通之處。它尚可作為取景框,把外面的花草、山水美景和人文景觀包含其中形成框景,產(chǎn)生畫中有窗、窗中有畫、窗畫一體的藝術(shù)魅力。真是“半窗圖畫梅花月,一枕波濤松樹風(fēng)”。進(jìn)入院內(nèi),見靠近門邊的是一座白粉墻屋,屋頂飛檐翹角,亭亭如蓋。院內(nèi)四周有一條青磚鋪就的環(huán)形路,四環(huán)中間地上不見田畦,不見菜蔬,但栽種了松樹、橘樹、芭蕉、葡萄等果樹。西邊一角,有一古亭,上有明代名人王仲序題詩:“四序花開月月紅,三春時發(fā)年年碧”。
這三面環(huán)水、鬧中取靜的“蘇圃”也是歷史名人勝跡,為紀(jì)念南宋名士蘇云卿而建。說起南昌人和蘇云卿的關(guān)系還真讓我不可思議,這蘇云卿,論籍貫是廣漢人(今四川綿竹),與南昌相隔千里,世無瓜葛;論官位是一介平民,種菜農(nóng)戶一個;論業(yè)績也不過是開荒種菜,披荊斬棘??赡喜藚s對他敬重有加,將他與漢末名士徐稚相提并論,建“蘇公祠”,命名“蘇圃路”來紀(jì)念他。何也?其實,人們欣賞一個人是:“始于顏值,敬于才華,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終于人品”。
相傳南宋紹興年間,蘇云卿在東湖南岸結(jié)廬種菜,他身長七尺,美須髯,寡言笑,待鄰曲有恩禮;他不慕官場,開荒種地,秉燭織履,急人所難,人品高潔,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蘇翁”。有一天,蘇翁家中來了兩位客人登門拜訪,兩人游士打扮,蘇翁以禮相待,吸泉煮茗,品茶共敘,談天說地,怡神快意之際,客人話題一轉(zhuǎn),似隨口問他是哪里人?
蘇翁回答:“廣漢人?!?/p>
二客問:”張德遠(yuǎn)也是廣漢人,你認(rèn)得他嗎?”(張浚,字德遠(yuǎn)。)
蘇翁曰:“認(rèn)得?!?/p>
二客問:“你覺得德遠(yuǎn)這個人如何?”
蘇翁曰:“賢人也。第長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庇址磫枺骸暗逻h(yuǎn)現(xiàn)在做什么官?”
二客曰:“今朝廷起用張公(當(dāng)朝丞相),欲為國家選拔真正的人才?!?/p>
蘇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p>
原來這兩位客人分別是江西路安司和轉(zhuǎn)運司的帥、漕,收到丞相張浚送來的百兩黃金,一封委托書函:我和同鄉(xiāng)蘇云卿多年失去聯(lián)系,他有管仲樂毅之才,現(xiàn)聽說他在江西南昌東湖結(jié)廬種菜,現(xiàn)附上黃金百兩,作為進(jìn)京盤纏,請兩位幫忙送蘇云卿進(jìn)京。
二客起而言曰:“張公令某等致公,共濟大業(yè)”。因出書函金幣置幾上。
云卿鼻間隱隱作聲,像是在埋怨自己剛才的失言。
二客力請共載,蘇云卿肅然堅決地推辭說:“現(xiàn)在不行,明天一定與你們同去拜訪張丞相。”
第二天遣使迎伺,見門戶緊閉,推門進(jìn)去,則書幣不啟,家具如故,而翁已先遁矣,竟不知所往。
蘇云卿這種離群索居、開荒種地、樂善好施、不慕官場、不攀附權(quán)貴的高潔人品贏得了人們(包括南昌人)的敬重和仰慕,很多人游東湖百花洲時,都要到蘇圃舊址追思憑吊,留下許多文章和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