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哥
上個月,我到本城一個仿古風景區(qū)玩,看到一個房間里,幾十個小孩子穿著寬大的漢服坐在椅子上,講臺前坐著同樣著漢服的老師。我不禁竊笑:著漢服為什么不干脆席地而坐?這情景好不倫不類??!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國學班了。
國學是個筐,啥都往里裝。此前我聽聞某地國學班讓學生學習三叩九拜,聯(lián)想到前不久飽受詬病的女德班,再發(fā)展下去是不是得男孩子要留辮子,女孩子要裹小腳?
其實,某些辦國學班的人并不懂國學,國學成了別有用心的人瘋狂斂財?shù)墓ぞ?。某些國學班根本就沒有合格的師資,更缺少系統(tǒng)的教材,如此教來教去,只會耽誤孩子們的大好時光。近日,教育部發(fā)文,叫停了一些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jīng)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父母送孩子上國學班代替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的,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
呼啦啦辦學風過后,人們似乎對國學更迷茫。前陣子有人在上海發(fā)現(xiàn)了一名叫沈巍的流浪漢。他出口成章,《左傳》《尚書》等國學經(jīng)典講來頭頭是道。人們大呼:“啊,原來國學在這里!”于是,各路人馬蜂擁而至?!傲骼舜髱煛鄙蛭≌屑懿蛔×?。他不知道為何偶爾表達幾句卻弄得他的“隱居”生活成了一場空。他說:“這有什么奇怪的?要學習國學,你們得回去讀書啊!別跟著我!”他不知道,人們對他的知識不感興趣,而是對他的身份感興趣。你想想,病退的前公務員—撿垃圾吃的流浪漢—國學大師,再加上蓬亂的胡須、打結的頭發(fā)、破舊的衣服,多有沖擊力??!于是,“流浪大師”秒變“流量大師”。
從國學班的叫停到“流浪大師”的走紅,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國學經(jīng)典那么深奧,它為什么會熱起來?是的,國學深奧,人生苦短,還是一日成名、一夜暴富來得痛快。這正是“流浪大師”沈巍所無法理解的——原來,國學熱的背后其實是金錢在作祟。隨著一場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真正的國學漸行漸遠。
也許,真正的國學愛好者應該是沉下去的,而非浮起來、熱起來的。(孤山夜雨 摘自《今晚報》?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