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玉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福建福清 350300)
從課程改革前后的英語高考大綱內(nèi)容來看,其在很多方面都發(fā)生了改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高考對英語的考查方向發(fā)生了變化。當面對這種變化時,如果我們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將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
將新課程改革前后高考英語考試大綱所發(fā)生的變化進行對比,我們能看到其中所發(fā)生的變化:(1)要求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從原來的2000個上漲到了3500個;(2)針對閱讀部分,新課程改革前僅僅要求考生能讀懂說明、公告、廣告以及雜志當中相對較為簡短的一般性文章,而在新課程改革以后還增加了一項要求,即能獲取其中的相關信息;(3)課程改革前要求學生能準確地使用相關的詞匯與語法,課程改革后要求學生能有效應用所學的知識;(4)課程改革前并沒有對口語部分有任何的要求,課程改革后則要求考生能根據(jù)提示進行口語表達;(5)課程改革前在考綱中有“題型示例”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兩部分內(nèi)容,課程改革后則將這兩部分內(nèi)容刪除了。
根據(jù)課程改革前后高考英語考試大綱的對比我們能看到,課程改革后,高考英語對學生的考核方向已經(jīng)轉變,所考查的學生素質(zhì)也發(fā)生了改變,要求學生從以往純粹的英語學習者轉變?yōu)橛⒄Z語言的使用者[1]。首先,對詞匯量、語法考核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課程改革以后的高考英語更加重視對學生自身英語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開始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查,不僅包含了課改前對語法的考查,而且還重視對學生口語能力、詞匯等方面的考查。其次,弱化了考試形式,增強了話題和功能意念。在課改前,英語高考題型以及考試形式都是固定的,即便是那些自主命題的省份也很難在英語高考命題上有發(fā)揮的空間。而課改以后,由于標準相對較為寬松,導致英語高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整個課改背景下,英語高考命題變得更加自由和豐富,每個省都可以根據(jù)當?shù)鼐唧w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英語考查,這使各地的高考英語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首先,對英語基礎內(nèi)容的考查。從高考考試大綱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高考考查的內(nèi)容應有一定的難度和區(qū)分度。然而,基礎知識是一個科目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也是將其與其他科目區(qū)分開的關鍵。所以,不論課改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都會重視對基礎知識和內(nèi)容的考查。
其次,突出了英語學科的特點。語言是人類用以交流和思考的重要工具,英語是世界上的通用語言之一,其本身符合了語言的一切要求,也就是為人類的交際提供服務且具有很強的社會性[2]。例如,2018年全國Ⅰ卷英語閱讀理解B篇,這篇文章有效結合了新聞風格與敘事風格,所以,學生在閱讀時首先要把握好文體,厘清其中的現(xiàn)象和脈絡,這樣才能達到高效解題的目的。閱讀理解對高考考生的考查已經(jīng)不僅僅是基礎的知識點,更在于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對語言邏輯關系的掌控和語言的應用能力,如果在答題時忽視了英語作為語言本身所具有的交際功能,那么學生將難以將該題答對[3]。
最后,考查學科技能。語言的能力和知識都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得到的,在語言學習中所使用的技能為聽、說、讀、寫。課改以后,高考大綱對這些進行了明確要求,其中,在聽力上的要求是要能聽得懂簡單的對話;在口語上要求學生能根據(jù)要求進行口頭表述;在閱讀上要求學生能讀懂雜志、報紙等媒體上相對簡短的文章;在寫作上則要求學生能根據(jù)題干要求進行書面表達。
我們應對新課程改革以后的高考大綱進行對比,了解其前后發(fā)生的具體變化,并正確理解大綱的要求。例如,在2017年福建省高考英語大綱的前后對比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對閱讀評測的目標進行了更改,由之前“歸納文章主旨和大意”改成了“歸納段落或文章的主旨大意”,從這一變動就能看出福建省英語高考對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以后的英語教材(人教版)一共11本,在這些教材中,必修教材為5本,選課教材為6本,而每本教材中的內(nèi)容都是非常豐富的,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需要講解的內(nèi)容,導致很多英語教師難以完全講解完所有的內(nèi)容。所以,當面對這種變化時,教師應當轉變自身在教學上的思路。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不受教材的限制和影響,正確應用教材進行學習即可,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4]。通過對新舊教材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加重視對學生聽力和口語上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僅要做好教學工作,使其不受教材的束縛,而且還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豐富性,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
對新課程改革以后高考試卷進行分析后我們了解到,學生在很多題目上之所以出現(xiàn)錯誤,表面上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靠,實則是因為其自身的語言意識較弱[5]。因此,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正常教學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聽讀訓練,以此來保障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能培養(yǎng)自身的語言意識。此外,從新課程改革以后的英語學習情況來看,語篇定位是一種趨勢,這要求學生能對自身的思維進行訓練,以此來不斷提升其在語篇上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當學生充分掌握了語篇的各種閱讀技巧、提高了語篇的應用能力、領悟能力以及總結能力后,還需要對相關的文化背景進行學習,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面,這對于面對新課程改革以后高考英語題型的變化也具有積極作用[6]。
總之,新課程改革必然會引發(fā)高考試題的變化,要想應對試題變化對教學工作所產(chǎn)生的影響,教師在當下的英語教學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而且還要重點分析考試大綱,靈活應用教材來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如此才能有效面對高考英語試題發(fā)生的變化,從而降低試題變化給學生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