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東渚實驗小學校 郁 琦
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要明確現(xiàn)代化的教育不單單是教授給學生知識,更是給學生傳遞一種正確的學習習慣、學習思維。而語文閱讀審美思維是離不開課外讀物的,現(xiàn)階段我國也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適合小學生的有趣課外讀物。這些課外讀物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小學生對閱讀的熱愛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課堂的深度,為小學語文寫作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在新式語文教學中提倡的是全面教育,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年齡層次帶來的學習特點,如果教師單單只教授教材中的課文內容,難免會出現(xiàn)局限性和單調性。因此,教師應該在新教學理念的引領下,注重課外閱讀內容,把課外閱讀作為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動力源泉。
例如在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中關于《煙臺的海》這一篇課文,在課文中,文章著重描繪了煙臺海洋冬日的凝重、夏日的迷人、春日的爛漫、秋日的安靜,但如果教師只是講述關于課文中的風景,有時候很難讓學生感興趣,那么教師如果引入課外讀物,比如《海底兩萬里》,課文中講述的是海的表面風景,而海底兩萬里中描繪的是海洋深處。相比較課文,偏向于小說性質的《海底兩萬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拓展了課堂的深度,將枯燥的、較為直白的課文與有趣的,較為豐富的課外讀物相結合起來,更便于引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最后,豐富的課外讀物也可以增加小學生的人生閱歷,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學生閱讀一些具備深度的課外讀物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思考:在那種處境下,為什么他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為什么他們會敢于犧牲自己或者敢于去探索?從而培養(yǎng)學生拼搏奮進的人生觀。
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寫作課教師主要教給學生的應該是記錄生活的習慣。語文教師強調的不應該是作文的排版、一些句型的使用,更應該是要提高學生對于生活中美麗事物的敏感度。培養(yǎng)學生看見了美麗的事物想把它記錄下來的習慣。而小學生因為本身年齡較小,由于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和寫作技巧,也沒有過豐富的寫作方法,所以一開始寫作的時候,小學生往往會感覺自己寫出來的內容比較枯燥乏味。而這個時候,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就可以為小學語文寫作提供一個豐富的素材積累,比如說,小學生想寫一篇關于“春天要來了”的作文,但是現(xiàn)在不是春天而是秋天,在沒有具體事物參考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利用自己有限的記憶去描繪春天真正的景色,而課本中也沒有這方面的介紹,這個時候課外讀物就可以很好地彌補這方面的缺陷,課外讀物里的描寫是不是也會讓學生在寫作手法上更加嫻熟和生動?在這個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加入一些因素去促進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學生看到了一些課外讀物中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比較動人的描繪,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記錄下來,甚至可以給學生發(fā)一個小本子,讓學生每個月在上面寫下十句他在課外讀物中看到的動人的句子,然后全班評比誰的句子最好,誰把句子運用到了作文中,他用了后作文是不是更加生動了?而這樣有計劃、有目的的課外讀物閱讀,必然會讓學生慢慢地積累豐富的素材。
小學語文教師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寫作課上一般強調的是學生對于句型的排版,對于詞語的使用,而忽視了寫作其實是一種主觀表達的東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提高學生的人生閱歷為主,如果單單從課文中獲得人生經歷,有時候較為片面,教師這時候應該靈活教學,引入課外讀物。比如說在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語文《半截蠟燭》課文中描繪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一位夫人把絕密的情報放進了半截蠟燭中,然后遇到突發(fā)情況,靠著自己的機智在最關鍵的時刻成功瞞過了敵人,這對于處于和平年代的小學生來說是一段新奇的人生體驗。而在課堂的末尾,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課外讀物《蠟燭的故事》,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完蠟燭的故事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鼓勵學生用自己記錄下的句子去加入文章中,思考兩個關于蠟燭的故事有什么不同點,它們各自傳達的是什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也嘗試寫出一篇關于蠟燭的故事,這樣做也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閱讀了更多的課外書籍,豐富了自己的文化儲備。
一些意義比較深刻的課外讀物,學生也可以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經驗,比如在小學階段的課外閱讀《三毛流浪記》,如果學生認真仔細地閱讀完這本書,就會自然地去思考故事中的三毛在那種處境下都可以做一個好孩子,那么自己是不是更應該愛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更應該努力地學習,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而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出對于三毛的心里話,在傳達了正確理念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教育大改革的形勢下,教師應該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單單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判標準,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作為主觀表達比較多的一部分,教師更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讓課內課文與課外讀物形成一個互補的循環(huán),用豐富的課外讀物去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去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和人生閱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推薦高質量的文學作品,適當?shù)匾龑W生去記錄去總結,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