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政
著名的語言學家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要培養(yǎng)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就要從讀詩開始。”誦讀無疑是一種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因為詩歌簡短押韻、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詩歌的內容一般比較簡短,語言凝練,不對客觀現實作全面的描繪,只是選取現實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斷,將作者的情感與表達融為一體,勾勒出詩歌的意象。在詩歌的意象中,往往飽含詩人的喜怒哀樂,蘊含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古詩詞音韻鏗鏘,節(jié)奏鮮明,通過反復朗讀、吟誦品味有助于體會感情,進入詩的意境。這種效果是教師分析講解無法達到的,古詩詞的學習本來可不斷地玩味欣賞,不同年齡不同時間吟誦,會有不同的體會。因此對學生進行古詩文教學,更要注意反復吟詠。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吟詠,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在抑揚頓挫的韻律中,孩子們搖頭晃腦、囫圇吞棗式的吟誦。先不求甚解,讀多了,感悟多了,自然也就會明白個三五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歷的增加,自然會慢慢悟出其中的奧妙來。
現行教材的特點是容量大,且有一定的難度,并且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收集資料的能力。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的。為了不增加孩子的課業(yè)負擔,也為了防止要求數量出現欲速不達的情況。以一個星期為單位時間,根據孩子對古詩掌握的程度學習更新1-2首古詩,因為每首古詩的難易程度不同。這樣的數目既不增加孩子額外的課業(yè)負擔,也不用刻意地留有專門的時間來教學古詩。孩子們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讀讀、背背在輕松的過程中習得古詩,不會因為過重的負擔產生厭惡古詩的心理。
吟誦的時間可以是見縫插針的,利用每節(jié)課的課前準備時間以各種形式讀讀、背背??梢札R讀,可以男、女生分讀,還可以小組賽讀,或者是抽取個別同學到講臺上帶著背誦。內容既可以是讀背這星期的新詩文,也可以是復習以往學習過的古詩文。在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中開始一堂課的教學既鞏固了一首新詩,又讓孩子們快速地靜下心來投入到新的學習當中去,可謂一舉兩得、一箭雙雕。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多元解讀,要有自己的獨得之見。因為文學作品本身在主題、人物形象等方面就存在多義性。一首古詩,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自主吟誦獲得的獨特感受才是誦讀真正的魅力所在。
古典詩歌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它需要感性認識和情緒體驗,王國維《人間詞話》“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說的也便是詩的意境。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支離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辦,學生就會興趣寡然,更談不上去體味挖掘詩的意境美了。教師要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形象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古詩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古詩文的美不但是語言本身的韻律美,還有詩詞描繪的一種意境美(畫面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安荒芙探滩模滩慕獭?,即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我們更不能就詩教詩,教師要勇于把語文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學生一道開發(fā)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百花齊放的語文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