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城
關鍵詞: 箕 烽火圖板 窅 不一└二
(73EJT24∶225)(1)甘肅簡牘保護研究中心等: 《肩水金關漢簡》(壹)—(伍),中西書局2011—2016年。以下所引金關漢簡均據(jù)此書。
(73EJT37∶1544)
可知初先生未釋出“圖”字,而將其讀如“冪”字,解釋爲蒙覆,從而將“烽火圖板”與唐兵部《烽式》所載用以覆蓋煙囪的“瓦盆”聯(lián)繫起來。其後程喜霖先生則直接將該字釋作“冪”,謂“所云‘冪’,蒙覆之謂,冪板當作覆蓋囪口或開啓,以控制形成一煙、二煙的烽煙信號,凡烽燧配備煙灶、冪板一套施煙設備?!?10)程喜霖: 《漢唐烽堠制度研究》,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87頁??芍渫耆且蛞u初師賓所説。這種看法現(xiàn)在看來是不正確的。
所謂“烽火圖板”,又見於前述居延漢簡,簡文如下:
曰: 吏卒更寫爲蓬火圖板,皆放辟非隊,書佐壹手
(199·3)(11)簡牘整理小組: 《居延漢簡(叁)》,(臺北)中研院史語所專刊之一九,2016年。以下所引居延漢簡均據(jù)此本。
吳礽驤先生曾將該簡中的“圖”字引作“圇”,説“此‘蓬火圇板’與‘烽火板’當爲一物,均作觀察蓬火信號用,屬守禦器具,亦應嵌於塢上女墻內(nèi)。日常,候望戍卒即在塢上女墻後,升舉候表,施放苣火。”(14)吳礽驤: 《漢代蓬火制度探索》,甘肅省文物工作隊、甘肅省博物館編: 《漢簡研究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53頁。吳先生亦在“圖”字未釋出的情況下認爲“烽火圖板”是作觀察烽火信號用的守禦器具,恐怕也不妥當。于豪亮先生在正確釋讀出該簡中的“圖”字後認爲烽火圖板“乃是把圖繪在木板上,這是小區(qū)域內(nèi)的隧位置地圖。”(15)于豪亮: 《釋漢簡中的草書》,《于豪亮學術文存》,第245頁。
顧名思義,“烽火圖板”當如于豪亮先生所説,指一種木板地圖,但這種地圖當和烽火有關,或是指放置烽火的地圖。(16)此點爲匿名審稿專家指出,本文從其説,謹致謝忱。西北漢簡所見烽火信號據(jù)位置的不同可有“亭上烽”“堠上烽”“塢上旁烽”“塢上表”“地烽”“地表”等的區(qū)別,(17)李明曉: 《西北漢簡中的烽火信號“表”》,《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五輯,巴蜀書社2010年,第450頁。不同位置的烽火信號代表不同的含義,因此其放置當有嚴格的要求。據(jù)簡73EJT37∶1544可知“烽火圖板”爲守禦器具,其用以標明烽燧中各個烽火用具所處的位置是合理的。又上引簡199·3“吏卒更寫爲烽火圖板,皆放辟非隊”提到吏卒仿照辟非隧重新寫烽火圖板,或説明每一烽燧均有烽火圖板。
(EPT27∶56B)(18)張德芳主編: 《居延新簡集釋》,甘肅文化出版社2017。以下所引居延新簡均據(jù)此本。
甖二破 毋盂二 承索少 毋時板 毋脂及橐
(290·14+230·13A)
(EPT5∶263)
(EPT58∶46)
(EPF22∶197)
與該簡文相近的辭例居延漢簡562·15作“□縣南首,□偃,口吟,目窅,手捲,足展,身完,毋兵刃木索”。和簡(2)比較可知,不同之處在於一作“目”,一作“目窅”。此兩簡均是對某人員因疾病而死所作屍檢的證明爰書,對屍體的描述應當一致。居延漢簡562·15中“目窅”的“窅”字作形,《説文》曰:“窅,深目也。”義爲眼睛深陷??芍獰o論從字形還是文義來講,作“目窅”都是毫無疑問的。因此按理説,簡(2)也應當作“目窅”爲是。但是簡(2)中卻作“目”,釋作“”的字和“窅”字的寫法明顯不同。
簡(3)爲《甲渠言永不當負駒》簡冊中的一簡,大意是説止害隧長侯永求索守塞尉放所放走的驛馬,因爲夜晚昏暗,而沒能求索得到。於是又回去騎了放的馬去行檄,把放的馬駒圈在了隧內(nèi)。並非是説去求索放所放養(yǎng)的馬,在夜裏捕捉,而未能捕得。
“窅”有“昏暗貌”的意思,《史記·項羽本紀》“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fā)屋,揚沙石,窈冥晝晦?!迸狁椉庖鞆V曰:“窈亦作‘窅’字?!薄稄V雅·釋詁三》:“窈,深也?!蓖跄顚O疏證:“窈、窅、杳並通?!?24)王念孫: 《廣雅疏證》,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84頁??芍胺悺迸c“窈”“杳”通,皆有“昏暗貌”之意,如《説文·木部》:“杳,冥也?!薄冻o·涉江》:“深林杳以冥冥兮,猨狖之所居?!薄痘茨献印さ缿罚骸翱梢躁?,可以陽;可以窈,可以明。”因此,“夜”的“”亦當釋作“窅”,“夜窅”是説夜色昏暗。至於簡(1)中的“”字,由於簡文殘缺,其文義尚不可解,但根據(jù)簡(2)(3)中該字當釋作“窅”來看,其也當一並改釋作“窅”。
(4) 四月辛丑夜詬火,天風填窅不知時,騂北亭受橐他莫當隧 騂北亭長褒移
(73EJC∶611)
肩水金關漢簡中有一語句作“燭見不一└二”,見於如下簡文:
(73EJF3∶182A)
該簡屬書信,“燭見不一└二”此前未見,其意不明。但是西北漢簡書信用語中,常見有很多和“燭見不一└二”相似的語句,如“今相見不一└二”(73EJT23∶626A、(26)該簡中“不一└二”原作“尓└二”,魏璐夢改釋。參看魏璐夢: 《〈肩水金關漢簡(貳)〉詞彙專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範大學2016年,第29頁。73EJT37∶181B)、“爲見不一└二”(73EJF3∶159A、73EJF3∶212B、EPT2·5B)、“前見不一└二”(73EJF3∶212A)、“前相見不一└二”(73EJF3∶604A)、“見數(shù)不一└二”(73EJT23∶789A)等。
通過比較可知,“燭見不一└二”明顯是和上述“前見不一└二”等所指相同的語句,因此他們的意思大致一樣。關於其中的符號“└”,李均明先生曾指出是句讀符,且認爲“由於簡牘文字爲豎寫,而數(shù)詞一、二、三爲橫畫,假如一、二之間不加句讀符,則易誤認作三;同理,一、三之間不加句讀符,讀之爲“亖(四字的古寫法,楚簡及新莽簡常見)不謂錯。因此,有關數(shù)詞之句讀符,最常施於一、二、三之間。”(27)李均明: 《簡牘符號考述》,《華學》第二輯,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94—95頁。
馬怡先生亦認爲“└”爲勾識符,表示其前後的“一”和“二”分開,以免在豎行中將這兩個字合在一起而誤爲“三”字。(28)馬怡: 《〈趙憲借襦書〉與〈趙君存物書〉——金關漢簡私文書釋考二則》,《簡牘學研究》第五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2頁。尚穎先生則認爲:“常常出現(xiàn)在兩個數(shù)詞之間,可見其用法等同於今天的頓號?!?29)尚穎: 《〈肩水金關漢簡(1—2)〉所見各類符號及其作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2015年1月11日,http: //www.gwz.fudan.edu.cn/Web/Show/2420。
可知不管是句讀符、勾識符還是同於頓號,“└”這個符號加在“一二”之間,主要是爲了防止誤認。至於“不一└二”,《中國簡牘集成》注釋曰:“不一└二,指時間倉促,不能一一細説?!?30)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編: 《中國簡牘集成》第5冊《居延漢簡(一)》,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222頁。《居延新簡集釋(五)》注釋謂:“不一、二,漢時書信習語,即不能一一細説?!?31)肖從禮: 《居延新簡集釋(五)》,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426頁?!毒友有潞喖?六)》注謂:“漢代書信中常用詞,不一二猶言之未盡之意?!?32)張德芳、韓華: 《居延新簡集釋(六)》,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278頁。其中的“一└二”魏璐夢先生認爲是“詳細地、緩慢地説明,猶今天的‘一一説來’。”(33)魏璐夢: 《〈肩水金關漢簡(貳)〉詞彙專題研究》第83頁??梢钥闯?,對於漢簡書信用語“不一└二”的解釋,除《居延新簡集釋(六)》認爲是未盡之意外,其餘諸家説法比較一致,這種説法應當是可信從的。因此上述“前見不一└二”等語句,蓋是表達之前見過面,信中就不詳説這樣一種意思,而“燭見不一└二”意思也大致如此,至於爲何用“燭見”兩字,則頗難理解。
明白了漢簡書信中“前見不一└二”“不一└二”等語句的意思,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肩水金關漢簡中有一些相關的簡文釋讀有誤,應當據(jù)以補正。現(xiàn)分述如下:
(73EJT23∶364A)
(73EJT23∶866A)
(4) 爲今元不一└二,謹因往人奉書,叩頭再拜白
(73EJT24∶20B)
此外,新近出版的紅外綫圖像版《居延新簡集釋》(下稱《集釋》),(36)張德芳主編: 《居延新簡集釋》,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其中亦有和“不一└二”相關的簡文,整理者對其中文字或符號的釋讀偶有失誤之處,現(xiàn)一併據(jù)以校訂。
(EPT2·5B)
(EPT59·689A)
(EPT65·200A)
“倉卒”前面的符號“/”,《集釋》注謂:“漢代書信中常用的一種符號,表示其下文字爲補記。楊芬《出土秦漢書信彙校集注》(頁九五)認爲,書信正面第一行‘叩頭言’與‘倉卒爲記’之間有符號‘/’,似是提示其下文字是補字?!?39)張德芳、韓華: 《居延新簡集釋(六)》第278頁。
(EPW∶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