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靈
《文心雕龍》是南朝劉勰創(chuàng)作的一部理論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嚴密、論述細致的文學理論專著。學界一般認為,自1914年黃侃先生率先在北大教授《文心雕龍》,標志著現(xiàn)代意義上“龍學”的誕生。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龍學”研究經(jīng)歷了發(fā)展期、停滯期、繁榮期及創(chuàng)新期?!褒垖W”研究雖有挫折,但成就輝煌。總體來看,七十年“龍學”研究專著豐碩,論文眾多,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隊伍發(fā)展壯大,海內(nèi)外影響力不斷加強,系統(tǒng)梳理和總結(jié)反思七十年“龍學”研究得失,可以促進“龍學”在新時代更好的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文心雕龍》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為了普及大眾而作的校注釋譯工作。王利器《文心雕龍新書》(1951),最先由巴黎大學北京漢學研究所出版,后經(jīng)作者加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后在“龍學”界廣為流傳。作者采用“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對《文心雕龍》進行了校訂,對初學者解讀《文心雕龍》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首次完全地征錄李祥補注全文,使廣大讀者在補注很難見到的情況下得以窺其全貌,并通過附錄向讀者展示了《文心雕龍》在歷史上的流傳與影響;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除了作校注釋義工作外,力求闡釋《文心雕龍》義理主旨。此外,普及性今譯工作也艱難開展。張光年率先嘗試語體翻譯,周振甫、趙仲邑、劉禹昌等嘗試《文心雕龍》部分篇目的翻譯。同時出現(xiàn)了陸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龍選譯》(上下)、郭晉稀《文心雕龍譯注十八篇》等最早的選譯本。
改革開放以來,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拾遺》堪稱《文心雕龍》校注史上的雙子星。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是“范注”以來最為完備的白話注釋本。詹锳《文心雕龍義證》體量宏達,材料豐富,但也出現(xiàn)選材不精的缺點。祖保泉《文心雕龍解說》對于篇章解說、重難點問題探討有理論貢獻。在今譯工作方面,出現(xiàn)了大量的全譯本。如陸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龍譯注》、郭晉稀《文心雕龍注譯》、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此外,趙仲邑、向長清、賀綏世、王運熙等都有全譯本。
新世紀《文心雕龍》的校、注、釋、譯工作仍在繼續(xù)。經(jīng)典著作如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周振甫《文心雕龍》、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附征引文錄》在本世紀不斷一版再版。這說明經(jīng)典著作在學界深遠持久的影響力。此外,相關專著還有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讀〈文心雕龍〉》、張立齋《〈文心雕龍〉注訂》《〈文心雕龍〉考異》、吳林伯《〈文心雕龍〉義疏》(全二冊)、雍平《〈文心雕龍〉解詁舉隅》、涂光社《〈文心雕龍〉范疇考論》。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重要的理論專著為陸侃如、牟世金合著的《劉勰論創(chuàng)作》。
改革開放以后,理論研究也取得了突破。研究角度新穎、類型多樣。如從創(chuàng)作論、風格學、文學史論角度展開論述的分別有王元化《文心雕龍創(chuàng)作論》、詹锳《文心雕龍的風格學》、張文勛《文心雕龍文學史論》。從美學角度進行研究的專著有繆俊杰《文心雕龍美學》、易中天《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趙盛德《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韓湖初《文心雕龍美學思想體系初探》。從理論體系角度進行研究的專著有杜黎均《文心雕龍文學理論研究和譯釋》、張少康《文心雕龍新探》。部分學者研究《文心雕龍》的個人論文集也紛紛出版。如馬宏山《文心雕龍散論》、牟世金《雕龍集》、蔣祖怡《文心雕龍論叢》、王運熙《文心雕龍?zhí)剿鳌?、涂光社《文心十論》、李慶甲《文心識隅集》、穆克宏《文心雕龍研究》。
新世紀《文心雕龍》研究專著呈現(xiàn)國際化趨勢,出現(xiàn)了多種語言的譯本。除早期的日文、韓文版外,此階段出現(xiàn)了法文、意大利文版等,如陳蜀玉《〈文心雕龍〉法譯及其研究》等;采用新方法、新理論,嘗試從語言學、心理學、地理學、修辭學、民俗學、歷史學、佛學等角度,尋求新突破。如胡海《〈文心雕龍〉與文藝學》、李天道《〈文心雕龍〉審美心理學》、王萬洪《四川思想家與〈文心雕龍〉》、王萬洪等《巴蜀古史傳說人物與〈文心雕龍〉》、戚良德《儒學視野中的〈文心雕龍〉》;將《文心雕龍》與中國傳統(tǒng)文論、原典《文選》《詩品》《滄浪詩話》《莊子》作比較研究,如陳迪永《多維視野中的〈文心雕龍〉兼與〈文賦〉〈詩品〉比較》、李長庚《〈文心雕龍〉與〈易〉關系探微》;關注《文心雕龍》的歷史接受和批評研究,如楊倩《明代〈文心雕龍〉接受研究》、高林廣《〈文心雕龍〉先秦兩漢文學批評研究》;《文心雕龍》本身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以及藝術構(gòu)思和理論體系的再研究,如于景祥《〈文心雕龍〉的駢文理論和實踐》、安海民《〈文心雕龍〉樞紐論新探》(2018)、董家平《〈文心雕龍〉理論體系研究》等。
《文心雕龍》在歷史上一直都被關注和研究,也在影響著歷史發(fā)展?,F(xiàn)代學者對《文心雕龍》的研究史進行了梳理。鑒古知今,才能繼往開來。相關研究著作有張文勛《文心雕龍研究史》與張少康、汪春泓、陳允鋒、陶禮天合著《文心雕龍研究史》及李平《文心雕龍研究史論》等。
部分學者致力于《文心雕龍》工具書的編纂,給“龍學”研究提供了豐厚而扎實的文獻幫助。如吳美蘭《文心雕龍研究成果索引》、朱迎平《文心雕龍索引》、馮春田《文心雕龍詞語通釋》。賈錦福和周振甫分別主編了《文心雕龍詞典》,還有楊明照掛名主編《文心雕龍學綜覽》,因其全面性和權(quán)威性,受到學界高度贊許。值得重視的是戚良德《文心雕龍學分類索引》,作者收錄了近百年來有關“龍學”的論文、注釋、序跋、書評、通訊、索引等單篇論文和專著。
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單篇論文數(shù)量不多,論題主要集中在劉勰的思想是佛家還是儒家,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如吉古《〈文心雕龍〉和劉勰的世界觀》、張啟成《談劉勰〈文心雕龍〉的唯心主義本質(zhì)》;也有討論《文心雕龍》是現(xiàn)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作品,如陸侃如、牟世金《劉勰有關現(xiàn)實主義的論點》及《劉勰有關浪漫主義的論點》;還有針對《文心雕龍》藝術構(gòu)思等問題,學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受時代政治條件影響,該階段研究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時,雖取得部分理論突破,但也有些生搬硬套,不能真正將馬克思主義方法運用到《文心雕龍》的實際分析。
改革開放以后,單篇論文數(shù)量多達1000多篇。質(zhì)量上,也有不少好的文章出現(xiàn)。在前一階段研究成果基礎上,該階段論文研究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劉勰生平和思想研究、《文心雕龍》各篇目的理論研究以及在其他學科背景下的比較研究。關于劉勰的生平考證和思想研究,主要聚焦于劉勰的生卒年以及爭論劉勰思想中的儒、道、佛、玄觀念;《文心雕龍》50篇幾乎都被學者進行了深入細致研究;也有部分學者借助民俗學、文化學、心理學、語言學研究成果,嘗試對《文心雕龍》進行新的探索研究。此外,還有學者注重對《文心雕龍》的研究史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如牟世金《“龍學”七十年概觀》、王運熙等《建國以來國內(nèi)〈文心雕龍〉研究情況概述》。
新世紀,論文產(chǎn)量豐富,平均每年都有一兩百篇文章產(chǎn)生。與20世紀論文相比,新世紀更注重對《文心雕龍》英譯版本的比較和國外翻譯情況的梳理,如胡作友、張丁慧《權(quán)力話語與中國話語的建構(gòu)——以文心雕龍首部英文全譯本為例》及胡作友、盧茜《厚翻譯與〈文心雕龍〉英譯——以宇文所安和楊國斌英譯本為例》、戴文靜《北美〈文心雕龍〉的譯介和研究》、陳萍《斯坦納闡釋學翻譯理論視角下〈文心雕龍〉兩英譯本比較研究》等;嘗試新視角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闡釋學、文學地理學、符號學、圖像學、音樂等角度研究《文心雕龍》,如朱文民《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文心雕龍〉研究述論》、張斌《音樂審美結(jié)構(gòu)論視域下〈文心雕龍〉“詩樂觀”解析》等。
1983年,中國《文心雕龍》學會成立,創(chuàng)辦了《文心雕龍學刊》(1994年改名為《文心雕龍研究》),“龍學”研究隊伍組織化、紀律化,此后不斷發(fā)展壯大。該學會定期召開《文心雕龍》國內(nèi)和國際學術研討會,吸引了大批海內(nèi)外學者積極參與,會議論文涉及“龍學”各個領域,最后集結(jié)成刊,在學界流傳。目前,該學會已成功召開中國《文心雕龍》學會第13次年會,并出版《文心雕龍研究》第十一輯。
七十年“龍學”發(fā)展,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問題。論文數(shù)量頗豐,但學術質(zhì)量有待考察和商榷;論題雖豐富,但很多舊題重寫,重復率高,很難突破前輩結(jié)果,難以有個人創(chuàng)見和新的發(fā)現(xiàn);研究方法采用中西文論比較方法,雖然新穎,但如果不能對二者文化背景作細致深入了解,就作比較,會顯得生搬硬套;研究隊伍后繼乏力。老一輩學者在“龍學”領域辛勤耕耘、兢兢業(yè)業(yè),但年事已高。年輕學者因功底較淺、畏難畏艱,唯恐自己難以有成就和突破,已轉(zhuǎn)向其他領域。
面對新時代,“龍學”研究任重道遠,大有可為。隨著西方各種思想和文化的涌入,保持文化自信才是我們的態(tài)度。研究者應認真梳理《文心雕龍》的發(fā)展史,夯實文獻基礎,提高理論水平,借鑒西方優(yōu)秀理論成果,為己所用,尋求突破。同時,希望年輕學者能克艱克難,加入到“龍學”隊伍中來,為中國傳統(tǒng)文論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