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暉
隨著素質(zhì)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初中歷史教學不僅要向?qū)W生傳授歷史基本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歷史教師抓住歷史學科特點,努力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德育教育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本文筆者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希望為其他歷史教學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鑒。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說:“道德是真理之花?!钡赖率且粋€人最基本的素質(zhì),也是一個人立于社會的根基。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些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歷史是一門以史實為基礎的學科,而歷史的長河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德育因素。以史育德,既體現(xiàn)了歷史教學中的史論統(tǒng)一,又實現(xiàn)了歷史教學中德育與智育的統(tǒng)一。作為歷史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運用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下,筆者將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從三個方面談一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開展德育教育。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陣地,歷史教材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依據(jù)??鬃釉f:“君子憂道不憂貧?!边@句話中的“道”指的就是道德。中國歷來就十分注重道德的教化,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德育素材。相比于政治德育題材,歷史德育題材是與具體的史實相聯(lián)系的,因此更加鮮活和生動。教師在利用教材中的史實進行德育滲透時,盡量不要對學生進行德育灌輸,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的德育情境,感染和熏陶學生。
例如,教學《中華文化的勃興(二)》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德育題材進行德育滲透。眾所周知,春秋時期是一個思想繁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許多思想對后世乃至當今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我讓學生圍繞“百家爭鳴”這個話題,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流派,以“圓桌會議”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闡釋自己流派的主要道德觀點。儒家思想強調(diào)“仁”和“禮”,這也是孔孟一直所倡導的;墨家思想強調(diào)“兼愛”和“人人平等”,這是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道家思想強調(diào)“天人合一”和“尊重自然”。通過這樣有意義的討論,學生就會對良好的行為品德有更深的認識。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國會在紀念日,紀念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比如,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端午節(jié),為了紀念春秋名士介子推設立的寒食節(jié)等。
例如,在介紹五四運動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相關(guān)的紀念活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每年的5月4日,社會上會針對五四運動開展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發(fā)表重要的紀念文章等。我讓學生將社會上關(guān)于五四運動的報道整理出來,并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另外,我還讓學生圍繞五四運動開展演講活動。學生可以收集紀念五四運動的詩,也可以寫下自己對五四運動的感悟。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生的愛國之情就會油然而生,就會更加奮發(fā)圖強地去讀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比绻麑W生的德育教育只停留在理論教育的階段,那么這樣的德育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而課外實踐活動是對德育教育的有效補充。通過德育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到的德育知識,提高自身的德育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歷史德育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增加知識積累,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訪當?shù)氐牟┪镳^、紀念館,或組織學生展開野外調(diào)查等。
例如,在講到抗日戰(zhàn)爭這部分歷史時,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采訪抗戰(zhàn)老兵”的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看望本地的抗戰(zhàn)老兵,為老兵帶去慰問和關(guān)心。通過對老人進行采訪和與老人交談,了解抗戰(zhàn)那段崢嶸的歲月。我讓學生針對老人的事跡和采訪的內(nèi)容書寫感悟。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更加了解抗戰(zhàn)那段艱難的歷史,也了解到抗戰(zhàn)老兵勇敢和無畏的精神,從而更加珍愛和平,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