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夷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成都水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成都611130)
成都軌道交通18 號線火車南站車站結構形式為地下二層島式站臺車站,車站總長約565m,有效站臺長186m,標準段寬22.6m。本站基坑深度約17~21m,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YDK10+133.000。根據(jù)管線綜合圖及現(xiàn)場調(diào)查,在車站里程YDK10+328.06 處存在一根中水管,中水管為DN1800mm(內(nèi)徑,壁厚160mm)無縫鋼管,外包混凝土方管(C20 混凝土),邊長約2.13m(見圖1),呈東西走向,需在基坑開挖前對其進行懸吊保護,懸保的長度約為21m,管頂高程492.715m。
圖1 中水管懸吊保護剖面示意圖
超大直徑的中水管懸吊保護所用的貝雷梁采用3 組3 排單層加強型貝雷梁作為主梁,貝雷梁兩端固定于該處基坑冠梁上(貝雷梁與冠梁接觸面鋪設鋼板),分段掏槽懸吊,采用20 組6×37 型 φ24mm 鋼絲繩拉桿,間距為1m,一側設有緊繩器,與鋼絲繩鋼絲破斷拉力總和324kN 匹配。為了使鋼絲繩與中水管包封受力均勻,在兩下邊角設置有U 形鋼板,采用竹夾片進行填塞或墊橡膠。貝雷架下弦桿上橫向鋪設20A 工字鋼,用于吊設鋼絲繩,工字鋼上設圓形鋼墊板固定槽,后加橡膠層。
懸吊梁荷載=梁自重+管線重量(中水管重量=管中水重+管線自重),管中水量按滿管流考慮。
基坑寬度l(即梁跨度),懸吊梁按均布荷載的簡支梁計算,僅計算主梁受力狀況。管線自重為M1,管中水重量為M2。貝雷梁自重為M,安全系數(shù)為?。則懸吊梁所受荷載為q=?(M1+M1+M)g,最大彎矩Mmax=ql2/8,應力 σ=M/W,撓度計算:f允=L/400。
通過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CIVIL 進行建模分析,假設中水鋼管荷載全部傳至九榀貝雷梁,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CIVIL 進行建模分析;九榀貝雷梁采用連接桿連接。計算模型包含:節(jié)點963 個,梁單元1944 個。
2.2.1 基本假定與邊界條件
計算基于以下基本假定:(1)所有材料均在彈性范圍,不考慮材料塑性性能;(2)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為彈性小變形;(3)計算分析重點為九榀貝雷梁承載力分析;(4)不考慮非結構材料對結構抗力的貢獻;(5)兩端通過施工措施,約束良好;(6)計算的可靠性建立在設計、施工均遵守相關規(guī)范、技術規(guī)程的基礎上。
邊界條件如下:(1)按照簡支梁模型,貝雷梁梁一端三向約束和另一端三向豎向約束;(2)九榀貝雷梁頂部節(jié)點自由。
2.2.2 有限元模型
九榀貝雷梁片與片之間采用連接桿連接,采用鋼絞線對中水管進行懸吊保護,鋼絞線放置在貝雷梁橫斷連接桿上??v向設置7 片貝雷梁,總長約21m,橫向設置剪刀撐和水平撐,每道剪刀撐和水平撐縱向間距小于6m。
2.2.3 計算模型
通過計算模型設置中水荷載于最外側貝雷梁片上,貝雷梁受力為34.35kN/m,兩側固接處反力最大為125.7kN(見圖2),最大位移為47mm,撓度控制為1/450,最大拉應力為208MPa,最大壓應力為198MPa,小于16M 鋼材應力允許值。
從九榀貝雷梁計算模型結果可以看出,中水鋼管在借助九榀貝雷梁懸吊作用下,貝雷梁可以滿足懸吊荷載作用要求,結構安全。
圖2 最不利荷載組合作用反力圖
在進行懸吊保護前,清除管線上方覆土,采用機械、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線上方既有路面采用機械破除開挖,為防止管線在開挖過程中遭到擾動、破壞,機械破除路面后采用人工進行開挖。首先從端頭人工開挖找出管線,然后沿管線方向進行開挖,人工開挖至露出管線頂面即可,管線兩側覆土采用機械掏挖,掏挖至管線底部高程以下即可。
超大直徑中水管懸吊從一端向另一端跳槽進行,首先從一端距基坑側墻150mm 處開始1m 一段分段掏槽,掏一段懸吊一段,并通過鋼絲繩上面的緊線器調(diào)節(jié)松緊度,保證管線底部高程不變。分段依次進行下道吊繩的安裝,所有吊繩安裝完成后進行復檢,查看鋼絲繩是否有松動的,如果有個別松動需重新進行調(diào)整,同時保證所有吊繩松緊度一致,管線懸吊高程順延原中水管內(nèi)包鋼管底部高程。貝雷梁固定前需進行定位,貝雷梁必須與管線垂直對中,即線中心在同一垂線上且要保證懸吊后基本不改變管線高程和位置。
基坑模型是結合懸吊梁模型計算相關荷載對基坑受力進行復核。模型采用理正深基坑軟件進行計算。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在中水管處設置了樁間距為3.75m 圍護樁,東側其余樁間距為2m(A3型樁),西側其余樁間距為1.5m(A1型樁),圍護樁持力層均為中風化泥巖。樁頂設置了1.6m×1.2m 冠梁,支護形式為0.7m×1.2m 混凝土內(nèi)支撐,第2 道和第3 道支撐設置有雙拼45C 工字腰梁和609 鋼管支撐,預加200kN 水平力。由于現(xiàn)狀基坑一側已經(jīng)施工處理封頂狀態(tài),另一側為開挖坡道,計算時可按一側封堵和另一側邊坡考慮。
2.5.1 基本假定與邊界條件
1)本計算基于以下基本假定:(1)不考慮中水管自身承擔縱向荷載;(2)九榀貝雷梁整體受力;(3)9 榀貝雷梁支座設置在維護樁中軸線上;(4)不考慮其他懸吊管線影響;(5)本分析的可靠性建立在設計、施工均遵守相關規(guī)范、技術規(guī)程的基礎上。
2)邊界條件如下:(1)維護樁進入中風化泥巖3.5m,嵌巖狀態(tài);(2)基坑上冠梁貫通連接,一側端堵和另一側邊坡。
2.5.2 計算模型
各圍護樁受力情況如圖3 所示,根據(jù)主動土壓力進行導入,同時,加入了9 榀貝雷梁作用于冠梁上荷載。
圖3 基坑計算模型水平受力圖
從基坑圍護結構計算模型結果可以看出,懸吊中水鋼管的九榀貝雷梁的荷載全部作用在基坑圍護結構時,基坑圍護結構可以滿足懸吊荷載作用要求,施工時結構安全。
為了確保施工期間周圍環(huán)境及結構自身的施工安全,在施工過程中需進行測點的設置、日常量測工作和數(shù)據(jù)處理、信息反饋工作,進行信息化施工,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通過監(jiān)控量測達到以下目的:
1)將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與預測值相比較,判斷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支護參數(shù)是否符合預期要求,以確定和調(diào)整下一步施工,確保施工安全;
2)將現(xiàn)場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信息及時反饋,已修改和完善設計,使設計達到優(yōu)質(zhì)安全、經(jīng)濟合理;
3)將現(xiàn)場測量的數(shù)據(jù)與理論預測值比較,用反分析法進行分析計算,使設計更符合實際,便用以指導今后的工程建設;
4)監(jiān)視圍護結構應力和變形情況,驗證圍護結構的設計效果,保證圍護結構穩(wěn)定、地表建筑和地下管線的安全;
5)監(jiān)測項目及控制值如表1 所示。
表1 監(jiān)測項目控制值及預警值表
管線懸吊保護期間的質(zhì)量控制措施包括:(1)所有進場材料均在現(xiàn)場按指定地點存放,由現(xiàn)場統(tǒng)一管理,保證使用的原材質(zhì)量,如懸吊所用的鋼絲繩、貝雷架存放時需注意防潮,避免生銹;(2)在管線懸吊后,需對基坑圍護結構進行密切監(jiān)測,以防止基坑圍護結構因受力過大而產(chǎn)生傾斜、失穩(wěn),從而危及基坑安全;(3)管線懸吊保護過程中,需定期對鋼絲繩松緊度進行檢查,如發(fā)現(xiàn)松動,需及時調(diào)整,以保證被懸吊保護的管線各部位受力均勻。
安全保證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1)成立現(xiàn)場應急響應領導小組,負責安排、落實管理、檢查施工作業(yè)期間管線的保護。加強組織,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廣大職工的緊急情況處理能力和警覺性,并在施工時加強與相鄰工點的聯(lián)系,互相配合,確保安全施工。
2)工地預備足夠的防洪物資及設備,如草袋、篷布、大功率抽水機械等,并嚴禁挪用防洪物資和設備。在大量水浸泡基坑引起土體膨脹,從而造成支撐軸力突變、基坑垮塌等問題時,人員必須撤離,機械、設備均需從基坑內(nèi)轉移到地面,以免被淹,在盾構隧道洞口處,組織人員堆砌沙袋并安放抽排水泵對積水進行有效抽排,防止水流倒灌至盾構隧洞。
3)配備一定的自發(fā)電能力,以確保突然停電情況下的排水需要。
4)定期檢查排水管網(wǎng)及抽水設備的可靠性,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綜上所述,橫跨地鐵深基坑的管線懸吊保護是一項科學而系統(tǒng)的工作,施工前需對管線進行針對性的方案編制,并對受保護的管線及基坑圍護結構進行受力分析,以確保基坑開挖過程中的施工安全。本文結合成都軌道交通18 號線土建1標橫跨地鐵深基坑的超大直徑排水管懸吊保護的施工實例,針對施工過程中的管線、深基坑圍護結構的受力分析及材料選型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安全質(zhì)量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鑒與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