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教學(xué)目標】
1.通過比較,了解三只貓在家中的地位。
2.在矛盾沖突中,體會“我”對第三只貓前后不同的感情。
3.比較不同人對貓的態(tài)度,探討人性的復(fù)雜,反省如何善待生命。
【教學(xué)重難點】
1.體會“我”對第三只貓前后不同的矛盾感情。
2.探討人性的復(fù)雜,反省如何善待生命。
【教學(xué)流程】
一、比較分析:哪只貓最受寵愛
師:鄭振鐸的《貓》,講述了“我”家三次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閱讀全文之后,大家認為三只貓中,哪只貓最受寵愛呢?
生:第二只貓。
師:為什么?
生:作者說“這只小貓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潑”,從“更”字可以看出來,第二只貓更討人喜歡。文中還運用了大量筆墨細致描寫第二只貓的活潑可愛,由此可見“我”對它的偏愛。
生:“我們”還時刻擔(dān)心它丟失,只有對心愛的東西才會這樣。
生:第一只貓亡失后,“我”感到“一縷的酸辛”,但還能安慰三妹;第二只貓亡失后,“我”也不禁“悵然地,憤恨地,在詛罵著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由“我”的痛心程度,可見“我”更喜愛第二只貓。
生:“我”認為第一只貓是“小侶”,第二只貓是“親愛的同伴”,第三只貓是“若有若無的動物”。從“我”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第二只貓最受寵愛,而第三只貓不受寵愛。
師:還可以從哪看出來第三只貓不受寵愛呢?
生:“但大家都不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
生:“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p>
師:為什么他們寵愛第一、二只貓,而不喜歡第三只貓呢?
生:因為前兩只貓長得好看還活潑可愛,而第三只貓又丑,又憂郁。
生:第二只貓還能捉鼠;第三只貓不去捉鼠,終日只是懶惰地伏著。
師:美與丑,活潑與憂郁,能干與懶惰……貓與貓之間相對立的屬性,引發(fā)人們對貓產(chǎn)生了寵愛與賤視兩種不同的情感。
二、深入剖析:哪只貓的亡失最令“我”痛心
師:在這三只貓中,哪只貓的亡失最令“我”痛心?
生:第三只。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第三只貓亡失后,“我心里十分地難過……都是針,刺我良心的針”,這句話可見“我”痛的程度之深。對比兩只貓亡失后“我”的感受,第三只貓的亡失最讓“我”痛心。
師:你能將“我”的不同程度的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讀。)
生:“我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由“更”“多”可以比較出來,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難過的程度最深。
生:第三只貓亡失后,“我家永不養(yǎng)貓”,可見作者受傷比之前重得多。
師:“永不”可見“我”的決絕,你能把這種受傷后的決絕讀出來嗎?
(生讀)
師:為什么最不受寵愛的第三只貓的亡失,反而最令“我”痛心呢?
生:因為“我”沒有好好判斷,不分青紅皂白冤枉了它,還棒打了它,這些都刺痛了“我”的良心。
師:你概括得很完整。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于是,貓的罪狀證實了”,貓的罪狀是什么?
生:吃鳥。
師:貓的罪狀是怎樣被“我”證實的呢?請大家瀏覽第17—27節(jié),找一下“我”的依據(jù)。
(學(xué)生回答略。)
師:此時,我們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語氣或情感,朗讀“于是,貓的罪狀證實了”這句話呢?
生:肯定的語氣,因為此時“我”認為第三只貓吃了鳥是板上釘釘?shù)氖?,是不容置疑的。(生示范朗讀。)
生:讀出憤怒、厭惡的情感,因為“我”平時不喜歡它,它又吃了妻心愛的鳥。(生示范朗讀。)
生:我覺得還可以讀出理所當(dāng)然的語氣,還有抓到兇手的自得。(生示范朗讀。)
師:果真是第三只貓吃了芙蓉鳥嗎?
生:不是,是黑貓吃了芙蓉鳥。
師:真相大白后,再回頭看看“我”當(dāng)初判定第三只貓是兇手的那些證據(jù),也是有疑點的。請大家再次瀏覽第17—27節(jié),找一找疑點。
生:“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薄八坪酢北硎静⒉皇钦娴?,而是“我”的猜測。
生:沒有人反對“我”,不代表“我”的想法就是對的。
生:“真是‘畏罪潛逃了,我以為?!薄拔乙詾椤闭f明這是“我”的主觀猜測,并沒有真憑實據(jù)。
生:“……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著這可憐的鳥的腿了……”“好像”“我想”,說明這些都是“我”的臆測。
師:大家將“我想”后面的逗號去掉,然后讀一下,看看有什么區(qū)別?
生:加了逗號之后,強調(diào)這是“我想”的,是“我”的主觀判斷。
師:同學(xué)們在找證據(jù)推翻“我”之前的判斷的時候,都注意到了這樣一些詞:“似乎”“我以為”“好像”“我想”??梢钥闯觯@些都是“我”的主觀臆斷?。∵@時,我們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語氣或情感來讀“于是,貓的罪狀證實了”這句話呢?
生:沉痛、懺悔、自責(zé)的情感。(生示范朗讀。)
生:自我嘲諷,覺得自己太輕率了。(生示范朗讀。)
師:同學(xué)們, “我”輕易懷疑第三只貓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為“我”厭惡第三只貓。
師:那“我”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生:個人的喜惡。
師:同學(xué)們,“我”的主觀臆斷和偏見,傷害了一條無辜的生命,“我”痛悔莫及?,F(xiàn)在,我們來朗讀一下第30節(jié),請大家注意把這種情感更加細膩地表達出來。
(生讀。)
師:同學(xué)們,《貓》這篇文章不僅表達感情,還揭露人性。文中的“我”在對待小動物時,表現(xiàn)了什么人性的弱點呢?
生:沒有對生命一視同仁,暴力對待小動物。
師:可見,人性是有缺陷和偏頗的。
三、讀后反思:誰是真正愛貓的人
師:現(xiàn)在我們回頭看看,在這篇文章中,誰才是真正愛貓的人呢?
生:我覺得張媽是真正愛貓的人,是她把第三只貓“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吃”。
生:我也覺得是張媽。張媽沒有說是第三只貓吃了鳥,而“我”和妻子都認定是第三只貓吃了鳥。
師:你能找到具體的句子讀一下嗎?張媽見到鳥死后的第一反應(yīng),與“我”和妻子見到鳥死后的第一反應(yīng)有何不同?
生:張媽說“是什么東西把它咬死的”,但“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妻子說:“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著,我早就叫張媽要小心了。張媽!你為什么不小心?!”
生:“我”和妻子的第一反應(yīng)都認定是第三只貓吃了鳥,張媽的第一反應(yīng)不是第三只貓,而是思考“是什么東西把它咬死的”。張媽沒有偏見,更客觀一點。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生:因為“我”和妻子都厭惡第三只貓,有偏見。張媽喂養(yǎng)第三只貓,有點感情了。
生:因為第三只貓并不受寵,像社會中弱小的人,它不能“說話辯訴”,張媽也“不能有什么話來辯護”,他們很像。張媽對第三只貓是同情的。
師:很好!你看到了問題的本質(zhì)。張媽和貓一樣都是弱小的,他們面對強權(quán)勢力都不能辯訴。
(師指導(dǎo)生讀第23節(jié)妻子質(zhì)問張媽的部分。)
師:或許,平等的生命之間才能少一些偏見吧!我們再來看一下,還有誰是真正愛貓的人?
生:三妹是真正愛貓的人。三妹特別喜歡逗貓,貓亡失后,她很傷心。
師:她愛第一只貓、第二只貓,對第三只貓也那么喜愛嗎?
生:沒有。她也不是很平等地對待每個生命的。
生:我覺得路人是真正愛貓的人。他就是因為太喜愛了,所以才把第二只貓帶回家的。
師:老師覺得你跟第二只貓一樣可愛,你愿意被我?guī)Щ丶覇幔?/p>
生:不愿意。哦,路人的喜愛是奪人所愛,是自私的占有,不是真愛。
生:周家丫頭不是真正愛貓的人,她看到貓被路人抱走也不阻止,她是冷漠的。
生:妻子和以前的“我”不是真正愛貓的人,但是我覺得懺悔后的“我”是真正愛貓的人。這個時候的“我”已經(jīng)摒棄了偏見,知道不能憑個人喜好來判斷問題,也知道了要平等地對待生命,哪怕它很丑陋,很弱小。
師:老師同意你的觀點,可見“我”與其他人還是有區(qū)別的。“我”善于自我解剖與反省,這是可貴的。那么,我們再來反思一下,究竟怎樣才叫真正地愛生命呢?
生:看見嬌嫩的花,我們不摘下來,讓它優(yōu)美綻放。
師:你表達得很有詩意。看到美好的事物不要想著去占有,那是自私的小愛。
生:真正的愛是大愛,平等地對待每一個生命,哪怕它是卑微弱小的。
生:真正的愛是寬厚的,沒有暴虐,沒有偏見。
師:同學(xué)們,文章對人性缺陷的揭露,能夠促使我們反思,從而更加珍視人性中溫暖美好的部分。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地關(guān)愛生命,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實驗初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