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北疚闹饕治龀踔姓Z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探究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幾種措施和方法。
關(guān)鍵詞:新理念;教師的行為;學生的活動
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是集綜合性、生活性、活動性、詩意性、趣味性于一身的高難度學科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給學生的一生幸福指路。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從教學觀念到教學方法都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像于永正老師的“教無定法”,王榮生教授的“以‘學的活動為基點”,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這些教學經(jīng)驗一個共同點就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立足點,并強調(diào)在閱讀教學中扎扎實實的訓練學生閱讀解讀語言文字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毋庸置疑,這些成功的閱讀教學經(jīng)驗對我們實際的課堂教學的改革,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就整體而言,初中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的問題還相當嚴重。就像王榮生教授所言:“很遺憾,盡管現(xiàn)代意義的語文課程與教學已經(jīng)走過一百多年的歷程,但中小學語文教學集中表現(xiàn)在閱讀教學,與一百年前的起步時期并無大的改善,實際帶來多大的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p>
二、 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占據(jù)重要部分,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我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 走出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引進閱讀教學新理念
我們常常認為教學一篇課文,就是讓學生知道這篇文章寫了什么,表達什么情感就行了。比如《楓橋夜泊》這首詩,我們不少老師喜歡直接講講詩句的意思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學生聽后大致也能明白這首詩在說什么,但那不是他們自己讀懂這首詩歌,而是聽老師講的,記住而已。王崧舟老師在執(zhí)教《楓橋夜泊》時,讓學生分別聽陳小奇、王士禎、高啟、陸游筆下鐘聲,以引發(fā)學生學生的思考:“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寫鐘聲?”“鐘聲為什么能夠流傳這么長的時間?”“張繼是誰?”學生在聽、在思考、在讀、在深入,透過自己閱讀,穿越千年鐘聲,開啟了探索“張繼獨聽寒山鐘”之旅。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切實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與思維提升,必須教會學生怎樣穿過語言、篇章去把握文章內(nèi)容、感情。正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的目的,應該是怎樣才能通過語言形式感受父子情深。那么,有這樣教學理念的閱讀課堂,必將是一次思維提升的過程。王榮生教授的關(guān)于閱讀教學的目的的解讀值得我們思考——“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是使學生掌握并運用‘閱讀方法。”
(二) 營造以“學的活動”為立足點的課堂教學
以“學的活動”為立足點的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是什么樣呢?它又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我們觀看于永正老師《圓明園的毀滅》的課堂實錄,其“豐富多彩”的不僅僅是教師教的活動,更是學生學的活動。我們看到這節(jié)課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構(gòu)成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流程,諸活動的指向性非常明確,都是扣住理解文章的感情和特色。作者不僅僅在寫圓明園,而是在介紹圓明園的輝煌燦爛,突出其非凡,引發(fā)我們的贊嘆,最后寫毀滅,引發(fā)我們的憤怒和恨。如何讓學生讀出這些,充分感受這些呢?于老師用“你讀到哪一自然段,最恨?”讓學生自己讀,然后全班讀、抽生讀,全班再讀,讀出“恨”的感情,在不斷的朗讀中第5自然段的過程中,了解國恥,樹立振興中華的責任意識。接著于老師指導學生品讀第3自然段,領(lǐng)略圓明園之美,對比讀第5自然段,激發(fā)學生對侵略者的恨。學生對比讀,感受昔日的輝煌,記住國恥,加深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一次次多種多樣的形式朗讀,培養(yǎng)了學生感知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引起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共鳴。讀完后于老師又安排“讀了文章,面對殘垣斷壁,你想說什么?”寫下心中想說的話。這激勵學生解讀課文中語言文字,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意義表達出來,這是解構(gòu)接著重構(gòu)的過程。這是一種情感的升華,既加深了學生的學生對侵略者的恨,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的能力。總之,整堂課在教學上,讓學生的“學的活動”得到充分的開展。學生自主閱讀,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豐富了對文本的認識、理解,提高了閱讀能力。
(三) 找準連接點,建立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鏈接通道
以“學的活動”為立足點的閱讀教學,不是說把整個課堂全部交給學生。
我們總有一種偏激習慣,認為滿堂灌教學效果不理想,干脆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生啥也不會,自學了大半節(jié)課啥也不知道。
以學生的學為基點,讓學生深入的走進文本,這都需要教師的教,沒有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是膚淺的、散漫的,甚至無法開展。正如王榮生教授所說,“教師的責任是創(chuàng)設(shè)積極的學習氛圍,是有效的組織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語言是簡潔的,生動的,指示或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我研讀名師案例的時候,不經(jīng)意的發(fā)現(xiàn)這是所有名家共同的教學理念。
(四) 改變重經(jīng)驗積累,輕思維能力的訓練
閱讀教學,我們最終要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讓他們學會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往往過于注重“回答”本身,輕視學生思考過程,即思維再現(xiàn)。所以一部分學生產(chǎn)生“為閱讀而閱讀”,“為學習閱讀而閱讀”,甚至“為語文考試而閱讀”的不正常的閱讀取向,這顯然違背閱讀教學的初衷。組織學生交流閱讀經(jīng)驗,分析他們言語背后,思維的轉(zhuǎn)化過程,“你這樣回答的依據(jù)是什么?”而不是“這一題答案是什么?”以此達到學習“這一篇”,會讀“這一類”的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葉圣陶老先生特別強調(diào)“語文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尤其重要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币虼顺踔姓Z文教學“聽、說、讀、寫”要貫穿始終,閱讀教學不可孤立也要如此,愿我們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路上,多實踐,深反思,再實踐!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榮生.閱讀教學設(shè)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潘月光,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