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一個舞臺表演演員來說,塑造一個成功的角色,需要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一個鮮活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這要求演員不能僅僅將表演浮于表面,而需要將臺詞和舞臺上的動作做到相互滲透,從而表現(xiàn)出人物的情感世界。本文通過闡釋演員表演中語言的動作性及動作的語言性,對于舞臺表演中語言與動作相互滲透的重要性做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舞臺表演;臺詞;語言的動作性;動作的語言性;心理活動;人物情感
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由許多環(huán)節(jié)組成,如果把演員的表演形容為一條“珍珠項鏈”,那么每個環(huán)節(jié)就像一顆顆珍珠,而要想將這一顆顆珠子有序地串聯(lián)成一條完整的“項鏈”,舞臺上就需要一條有機的繩子。這條繩子由兩股線擰合而成:一條線是演員的內(nèi)心活動線;另一條則是演員的外部行動線。演員只有在臺上始終將這兩條線緊緊地擰在一起,保持一個連貫的狀態(tài),才能夠準確地塑造出人物形象。
那么,如何才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外部行動呢?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演員來說,當然不能是呆板地復述臺詞和簡單的動作再現(xiàn),而是要讓表演積極和準確。那么,如何做到讓表演積極準確呢?演員在有臺詞的狀態(tài)下,語言就要有動作性,要讓觀眾通過臺詞體會到角色的情感變化;沒有臺詞時,演員在舞臺上的動作就要具有語言性,能夠通過無聲的表演展示出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1. 語言的動作性
語言的動作性,是指劇中角色在進行臺詞表演時,不僅僅是在說話,更是要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因此,臺詞表演的關鍵在于演員對臺詞的整體理解和把握。能否把臺詞的真正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重點就在于演員的語言是否具有動作性。
有些演員在說臺詞時,雖然鏗鏘有力、口齒清晰,甚至語言表達上還有戲曲功底,但是臺詞卻讓觀眾聽起來覺得空洞蒼白。究其原因,是因為語言表達上缺乏動作性,缺失了應有的情感表達,所以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臺詞中潛在的信息和情感變化。演員在拿到角色時,要琢磨每一句臺詞,通過臺詞揣度人物的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如果不加分析就直接將臺詞說出,就不能把這個人物的性格在規(guī)定情境下最微妙的心理活動準確地表達出來。這種準確的語言表達是無法靠練聲音、練繞口令,練氣息培養(yǎng)出來的,需要演員不停地去分析作品、分析人物、分析臺詞,才能慢慢地形成一個較為準確的語感表達。
例如:練習臺詞“你要干什么”,可以說出10種不同的感覺來。同樣是“你要干什么”, 在不同的規(guī)定情境、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人物關系、不同的目的下就有多種說法。把人物和背景分析清楚,臺詞才能說得多樣、有味兒,才能鮮明、準確、微妙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內(nèi)心、情感。當臺詞表達到位時,所塑造的人物就會躍然于舞臺之上。因此,即使是再簡單的臺詞,也要多思忖、多斟酌、多體會。
2. 動作的語言性
動作的語言性,是指演員在舞臺表演中沒有臺詞只有動作時,能夠通過動作表達出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變化、情感趨向。演員在臺上表演時,沒有臺詞的表演占據(jù)的時長往往更多,尤其是配角。人們常說,有臺詞時演好難,沒臺詞時演好更難。
以我個人演出經(jīng)歷為例,初入行時,在舞臺上飾演一個因兒子被綁架,要去向他人求助的地主隨從,因為跟在主演的身后并沒有臺詞,所以上臺后就像個木頭一樣杵在那里,整個人完全沒有進入規(guī)定情境中,顯得尤其的跳戲。不論是攙扶、觀望,還是轉身、離去,都像是一個迷路的闖入者,甚至覺得自己的胳膊、手都無處安放。觀眾無法知道我為什么上來、又為什么下去,因為我的行動是缺乏語言性的,我在臺上所做的動作沒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情感變化,也沒有發(fā)揮出這個角色在舞臺上應有的作用。
因此,對于一個演員來說,站在舞臺上,就得處在規(guī)定情境里,把角色的內(nèi)心活動和情感變化表現(xiàn)出來。通過語言相對容易讓觀眾明白如何在不說話時讓別人明白你在干什么,就需要演員在表演中有準確、到位的動作表演,想讓動作準確,就要組織做動作前和做動作時的心理活動,也就是心里得有“話”。
例如:無聲表演“一個人進門看了一眼,然后出去了”。情景設定和心理過程就要成為貫穿表演的主線:推門前在干什么,為什么要推門進來,進來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決定要出去。假使將情景設置為:在樓道里聽說這間教室正在放映一部精彩的影片,很興奮地跑去一把推開了大門;推開門后發(fā)現(xiàn)里面坐了一群人在上課,并沒有放電影;發(fā)現(xiàn)自己推門闖入打擾了大家,很不好意思地點頭致歉,輕輕地關門出去。這些情境在心里編排好后,裝著這些“話”去完成,動作就有了語言性,就能夠讓觀眾看明白。
3. 如何讓舞臺表演中的語言和動作相互滲透
綜上所述,對于一個舞臺表演者來說,無論是臺詞,還是動作,都以塑造人物性格為前提,準確反映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動。因此,怎樣說臺詞,怎樣做動作,兩者之間如何做到有機的結合與滲透,就成為了塑造角色的關鍵所在。
3.1 重視臺詞的語言性表達
臺詞因為可以直觀地反映角色當時的狀態(tài),因此,分析臺詞是舞臺劇演員的必修功課。不僅僅是說好自己的臺詞,更要通過臺詞與其他演員進行良好的交流互動,讓自己的臺詞能夠完美的搭上對手的臺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其他人在對話交流時,并不是在聽完別人的最后一個字時才能明白對方的意思,往往是前者話音未落,后者話音已起,更有甚是搶著、疊著對方的話音說。在舞臺上的演員之間的交流也是如此。臺詞中間是否需要停頓、要停頓多久,跟這段對話中演員自身語言的動作性與情境設定、人物的性格等都息息相關。但就一般舞臺交流而言,能緊就不要松;除非真的需要一個停頓來表現(xiàn)人物的難言之隱、欲言又止,抑或是內(nèi)心有激烈的思想斗爭,要表現(xiàn)說與不說之間的心理糾結,才可以做停頓和思考。語言中的呼吸、停頓、快慢都是節(jié)奏的體現(xiàn),臺詞在語言交流中體現(xiàn)出的語言節(jié)奏其實是人物情感與心理活動的節(jié)奏,這樣的節(jié)奏正是語言的動作性。
3.2 保持內(nèi)心活動的連續(xù)性
對于一個初入行的演員而言,經(jīng)常是在聽完對手臺詞的最后一個字時才開始做反應、做醞釀、做氣口呼吸的準備。認為把對手的臺詞從心里過一下,但最后往往容易造成表演中對話交流的短暫空檔。實際上,早在對手說話時,就應該開始為自己說話做準備,這個準備既是心理準備,也是行動準備,是對對手臺詞的反應。年輕演員在舞臺上往往只顧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原因就在于,這些演員往往在說完自己的一段臺詞后,就端端正正地站在那里聽對手說臺詞,自己的表演在臺詞說完時就戛然而止了;直到對方臺詞結束輪到自己時,才又進入一個表演的狀態(tài)。演員的內(nèi)心活動和外部行動的連貫性會在自己沒詞時突然斷開。在這種狀態(tài)下,和對手的戲當然搭不上。演員如果在無詞時認真、仔細地聽對方的詞,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同時組織自己的心理活動:通過點頭、起身、靠近、后退等富有語言性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在輪到自己說臺詞時,內(nèi)心活動與動作便有了自然的銜接,表達就能相對生動準確。
3.3 所有的臺詞要在各個層面解決語言的動作性
對人物深層情感的表達,是通過語言的動作性和動作的語言性雙向去表達的。表演不是表演情緒,是表演行動,而行動是情感的捕獲器。表演的行動包括:演員自身的內(nèi)心行動,挖掘出來的角色的語言行動,角色的動作行動,以及與其他演員交流時的行動,對手戲演員的行動;通過這一系列的行動把人物深刻豐富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
以歷史話劇《付生》為例,角色中語言的動作性與動作的語言性被演員很好地挖掘出來并融為一體,使得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動都能夠飽滿而鮮活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之前人們都認為付生瘋了,但他在向李斯揭開秘密時開始背誦《尚書》?!渡袝穬?nèi)容晦澀難懂,當代社會中能夠看懂的人也只是少數(shù),更遑論作為臺詞來聽,即刻就能聽懂其中意思的人可謂寥寥無幾。但付生背《尚書》時有語言的動作性表現(xiàn)強烈鮮明:他通過背《尚書》向李斯表達他心里裝著的話,付生的潛臺詞是:“你以為我屈從你的淫威把《尚書》燒了;你以為在跟我的斗爭中征服了我;你以為我放棄了我的文化屈從于你。你錯了,我沒有!我的兒子死了、女兒不認我并離我而去,而我的妻子最后也死了;人們都認為我瘋了,我被人唾罵、侮辱,被人像狗一樣的對待。這些年,非人的生活我是怎么過的?我為什么要承受這些?我不能死!因為我死了,我的屈辱就白受了!我就是要做一件事——我要把《尚書》裝進腦子里,我要把它背下來了!我要用實際行動,向你、向世間宣告:我付生對于文化和真理的追求不會因為屈辱和挫折便終止!今天你就要死了,而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尚書》背下來了!”揣著這些潛臺詞,演員很好地將語言的動作性與臺詞過程中動作的語言性揉在一起,一腔的委屈與悲憤、滿心的憤懣與苦等撥云見日的感慨,都在演員的一字一句中宣泄而出,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了付生強烈的情感趨向與心理活動,使得原本晦澀難懂、容易冷場的《尚書》反而把整臺戲推向了高潮,贏得了觀眾最熱烈的掌聲。
4. 結語
總而言之,演員要在舞臺上通過行動,積極準確地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活動,讓行動具有語言性;有臺詞時結合規(guī)定情境、人物性格、人物關系等,把臺詞要表達的最準確的意思表達出來,讓語言具有行動性。當演員能夠把心理活動和外部行動有機地連接起來時,充沛的情感趨向才能支撐起臺詞的飽滿,豐富的心理活動才能烘托出動作的到位,有支撐的臺詞才有動作性,有烘托的動作才有語言性,演員的表演才會有感染力,塑造的人物才能鮮活、個性才能突出,角色的演繹能夠深入人心,給觀眾留下的印象自然深刻。
參考文獻:
[1]康長貴.淺談舞臺語言技巧與情感表現(xiàn)之我見 [J].華章 ,2011(18).
[2]朱玲.談生活語言與舞臺語言 [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 (理論研究 ),2010(7).
[3]劉紅娟.舞臺語言的地域化調(diào)適——傳統(tǒng)戲劇當下存活與發(fā)展路徑探索 [J].戲劇文學 ,2010(11).
作者簡介:劉濤(1982-),男,研究方向:話劇表演相關;工作單位:甘肅省話劇院;職稱:國家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