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qū)小峽鎮(zhèn)西上莊村,有一個村民人人都喜歡的“張書記”。張書記是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好書記!村民口中的“張書記”名叫張健,是平安區(qū)城市管理綜合執(zhí)法局的一名干部。2017年10月,他被選派到西上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此前,張健曾服役于武警青海省總隊。5年的部隊生活,讓他時刻牢記一名軍人“始終為人民服務”的使命。他說:“退伍不退志。不論在任何崗位,只要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每一項工作,就是在為人民服務。第一書記的責任和使命就是幫村里人脫貧致富?!?/p>
入村第一天,為了全面掌握村里情況,張健開始挨家挨戶走訪。在他的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全村212戶的基本情況、收入來源以及群眾的所期所盼。張健笑著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多年來,西上莊村冬季人畜飲水問題一直未能解決,成了村里的“老大難”問題。2018年,一過完春節(jié),張健就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討論解決辦法,并開始尋找水源。之后,他向鎮(zhèn)黨委、政府正式提出了解決飲水問題的意見與建議。經(jīng)過努力,西上莊村冬季人畜飲水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村民都說張書記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
全村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大家眼里“最困難的人”,也是張健“最心疼的人”。只要一有時間張健就會跑到貧困戶家中和他們聊天,給他們宣講政策,對沒有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他還會不定期去家里幫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張健說:“為了能拉近與大家的距離,我還認認真真地學習說青海話呢?!?/p>
村民劉喜太患有重度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行動十分不便。張健便鼓勵劉喜太用國家給的產(chǎn)業(yè)扶貧資金開小賣鋪,并發(fā)動村里人一起幫助劉喜太?,F(xiàn)在,劉喜太一家的日子過得還不錯,不僅小賣鋪能賺到錢,他的妻子也當上了護林員,月月能拿工資,女兒上大學還享受了“雨露計劃”的補貼。
張健說:“看到大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感覺自己的工作就沒有白干?!辈贿^,作為第一書記,張健深知脫貧攻堅責任重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技術(shù),只有讓勞動力本身創(chuàng)造財富,才能實現(xiàn)真正脫貧”。
前些年,西上莊村里有大大小小十幾家砂石廠,村民們靠山吃山,做著“炸石頭”的行當,一些人雖然也富了起來,可是大家都知道這不是發(fā)展的長久之計。如何另謀出路,幫助大家增收,張健絞盡腦汁。
在村兩委干部多次商議,深入了解市場情況后,張健決定支持村里原本就干得不錯的運輸業(yè)做大做強,讓先富起來的人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去,先富帶后富,大家一起富。現(xiàn)在,村里的運輸車隊已經(jīng)由2017年的30輛發(fā)展到了52輛,每年的收入超過700萬元。
小可解難題,大能謀長遠,或許這就是軍人的本色。雖然脫下了軍裝,但張健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青海 ? 韓世花 ? 郜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