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雷
在菜場,母親給了一張10元錢出去,買點小菜,找回的鈔票被卷成一團,里面就夾著一張殘損的1元錢。母親說自己大意了,別人找回的錢,從來不看。母親今年81歲了,還要不斷增長人生經(jīng)驗,我為這個社會感到可恥。我在網(wǎng)上買了一個花灑,圖片中明明標明:噴頭+軟管。而且還配了圖。結(jié)果拆開快遞一看,只有孤零零一個噴頭。為何要做虛假宣傳?
社會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社會里的人出了問題,這個社會就會生病。問題是,為何有人就這樣大張旗鼓地欺騙他人?他們這樣做的底氣何在?
當一個社會缺失了誠信,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喪失殆盡了,接下來,就只看誰的騙術(shù)更高明了。
中國曾經(jīng)是一個信用程度非常高的社會?!俄n非子》里有一個“曾子殺彘”的故事。曾子的邏輯是:“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边@段話耐人尋味。人不是天生的騙子,是一點點學會欺騙的。找誰學?首先是父母,然后才是社會。生活在一個不講誠信的家庭,孩子們慢慢就學會了不誠信;生活在一個不誠信的社會,誠信的人,也慢慢學會了不誠信。
韓非子的法治思維,是立基于誠信的。我們都知道,商鞅在開始變法的時候,就是通過“立木建信”樹立起法律的權(quán)威的?!把员匦?,行必果”,這是一個法治社會得以建立的基礎(chǔ)。當一個社會的誠信土崩瓦解時,還要侈談法治社會,實在是個大笑話。
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失信人名單制度對約束人的言行的確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遠遠不夠,你不可能將一個提著菜籃賣點小菜的游動小攤販也列入黑名單。法律的觸手觸摸不到的黑暗角落實在是太多了。
一個誠信社會的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首先是凈化人際關(guān)系,這是最大的利好。其次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降低經(jīng)營風險,減少訴訟成本,也減輕社會管理成本,增進社會福利和公益事業(yè)。最后,一個誠信的社會,必然是一個開放和包容的社會,彼此互惠互利,可以極大地增加社會的總體財富,而不是在相互欺騙中削減社會財富。簡單說,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必將是一個自掘墳墓的社會。在當下,誠信幾乎必然帶來利益的損害,但不誠信反而大撈其好處,而且屢試不爽,比如層出不窮的電信詐騙和非法集資等。當這樣的怪現(xiàn)象成為常態(tài)的時候,這個社會已經(jīng)病入膏肓。
問題是,如何約束個體、集體的行為,向誠信靠攏?其實孔子早就說過:“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庇兄v誠信的大人,才有講誠信的孩子;有講誠信的領(lǐng)導,才有講誠信的群眾。有實實在在為誠信撐腰的道德和法律,才可以讓誠信蔚然成風。曾子殺掉了家里的肥豬,看似損失不少,但在孩子心中立起了誠信的標桿,利莫大焉。怕就怕,自己不講誠信,而還要大言不慚地讓別人講誠信,一方面坐享別人的誠信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不誠信大撈好處,社會上這樣的人多了,誠信要在社會落地生根,恐怕太難。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