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模仿寫作理念為指導,在貫徹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過程中,以人教版《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6》Unit 5 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 the Lake of Heaven 為例,討論如何基于文本從詞匯、語法、語篇三個層面進行仿寫,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言知識和文化意識,以此來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關鍵字:高中英語;模仿寫作;語言知識;文化意識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2017 年版) 》(以下簡稱《標準》)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然而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少教師過多的看重外語的工具屬性,將英語學習視為提分的工具(程曉堂,龔亞夫,2005,劉森,2018),這種現(xiàn)狀忽視了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即忽視了“以人為本”的主題思想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陳艷君,劉德軍,2016)。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涵養(yǎng),還可以讓學生弘揚中國悠久的文化,即讓學生運用國際社會理解的語言來給外國人講好中國故事(梅德明,王薔,2018)。講好中國故事不僅局限于口語這一媒介,書面語同樣重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過程中,一方面注重的是寫作的形式,另一方面則是寫作的內容。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本文基于模仿寫作這一教學理念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并結合文本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模仿寫作的核心是模仿,在模仿寫作的過程中,模仿的文本選擇很重要,高質量的語言輸入能夠提升學生語言產出的水平。本文以人教版《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6》Unit 5 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 the Lake of Heaven 為例,通過采用模仿寫作的方法,擬從詞匯、語法、語篇三個模仿的層面,來提升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意識,以此來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一 基于模仿寫作,對培養(yǎng)人文性的教學實踐
人教版《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6》Unit 5 Reading and Writing文本是一篇標題為“the Lake of Heaven”的介紹長白山天池景色的說明文,本文主要介紹了長白山及天池的地形、地貌、和文化底蘊特征。在進行“模仿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從詞匯、語法、語篇三個角度切入,在寫作教學中,建議教師先給學生樹立框架意識,即從宏觀的角度對每一部分語篇進行一定的結構分析,再從具體的語言層面分析語言的詞匯和語法,最后從整篇文章的結構分析文章的語篇特點。本共有四個段落。第一段作為首段開篇主要闡述了長白山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和文化特色;第二段描寫了天池的地貌特征和景色變化;第三段敘述了天池背后的傳說富有獨特的文化色彩;最后一段作為一個總結,令讀者意猶未盡。該文章段落結構鮮明,各個段落之間銜接明確,主題清晰,并且文中作者在對長白山和天池展開描寫的過程中采用了大量優(yōu)美的詞匯和短語,是以讀促寫的好文章。模仿寫作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語篇:讀者初次接觸文本時,首先應對該文章有一個整體結構的認識,并了解每一段的大意。
第二步詞匯:了解本段的大體結構后,從句子層面著重解析文本中詞匯的優(yōu)美之處。
第三步語法:在學生對于詞匯理解基礎之上,教師應關注語法形式,去賞析作者采用哪些語法形式使文本表達更順利。
第四步語篇:從整篇文章的角度整體把握文本結構。
二 基于模仿寫作的教學設計
Step 1:導入主題,做好預設
活動設計:
用PPT呈現(xiàn)富有生活特色的長白山景點照片,如thick forest, rare animals, boiling eggs in hot springs, Tianchi。讓學生去猜測該景點的方位。學生猜對后以長白山為關鍵詞進行頭腦風暴。頭腦風暴的過程中,不僅是有關于長白山的自然景觀,學生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及人文特色如“范仲淹和長白山的故事”,亦或是“天池水怪”。同時,在學生提到長白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地貌、以及該地的著名景點和人文相關詞匯時,老師會進行板書,并給學生一定的反饋。同時要求學生把相關詞匯落實到書面上。
設計意圖:
未正式閱讀文本前,導入十分必要。本文符合英語課程標準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在進行導入過程中不僅強調基礎的詞匯,長白山背后的文化淵源,還要讓學生感知人與自然背后的關系。若想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這些知識應該了解。
在模仿寫作的過程中,詞匯層面的模仿是最基礎的工作,學生在頭腦風暴中的相關詞匯需要落實到書面上,增強學生對于該概念的理解,如views, hot springs, monster, volcano, animals, cultural relics。
Part 2:感知文本,結構分明
活動設計:
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語篇結構的歸納,并闡述理由。
設計意圖:
在模仿寫作過程中,第一步便是語篇,讓學生閱讀文本,了解每段大體意思和本文整體的框架結構,為下一步寫作做鋪墊。
基于文本的框架,給足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進行結構的設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歸納和語篇能力。
Part 3:扎根文本,內容初探
活動設計:
讓學生閱讀第一段落,并完成下圖表格。在讓學生呈現(xiàn)答案的過程中,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本段的結構框架、句型的布置和詞匯的選擇。同時在進行表格闡述中,教師還可提及長白山及周邊山脈的海拔高度;列舉出長白山其他珍惜物種;游客游覽長白山的其他目的,以及在你眼里長白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最后讓學生通過對這部分的掌握進行本段落的復述。
設計意圖:
本段條理清晰,主要闡述了長白山在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名譽稱呼、地貌特征、生物多樣性、游客停留此地的原因。學生在閱讀第一段的過程中,完成上述表1。在完成表1 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明確該部分的基本結構,即本段的語篇布局,同時在本段的框架支撐下,了解本部分的詞匯和部分語法?;谇逦奈恼陆Y構,教學過程中更容易給學生搭建支架。教師還會有意識的給學生普及長白山背后的文化知識,如長白山的物種,游客來此的目的等,使學生在對文本掌握的前提下,提升語篇,語法和詞匯的能力,增強自我的人文性。本段最后的復述活動能夠有效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盡力落實。
成果展示:
語篇:學生了解到在第一段長白山的介紹過程中,作者是遵循一定的順序對此地進行描寫,即方位、地位、海拔、物種、游客駐足此地的目的,最后便是該地最為出名的景點介紹。
詞匯:mountainous, diversity, unique, spectacular,bath, appreciation。
語法:“The land varies... from...”;“Among... are...”;“Many people come to ... to ...”。
文化:關于長白山珍惜物種的補充,如菌類植物;長白山吸引游客的原因除了文中提及的之外,還有眾多盜寶者駐足此地。
表1
Part 4:深入探究,把握核心
活動設計:
讓學生通讀第二段,找出中心句,然后試著去劃分本段的結構。讓學生回答問題:“當你到達天池山頂后,你將看到什么景色?”
基于學生的回答,對該段落的相關句型、短語、詞匯進行一定的講解。
設計意圖:
第二段是建立在第一段的基礎之上,本部分對于天池并沒有過多的渲染,而是用簡潔凝練的語言闡釋天池山頂景色優(yōu)美。本部分主要涵蓋了天池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風景特點。從語篇層面切入時需考慮整段的結構,即圍繞中心句進行一定的闡述。語法和詞匯層面主要聚焦于天池景色的相關描寫,讓學生在回答問題后,進行賞析。
成果展示:
語篇:本段共5句話。首先是中心句,接著是對天池地貌特征的描寫,然后是天池湖面四季變遷,接下來是游客若想從山地到達山頂的時間,最后便是長白山山頂天池附近的優(yōu)美景色。
詞匯:crater,freeze, reward。
語法:“Tianchi is a deep lake that...”;“when you ...you are rewarded not only with ..., but also by...”。
Part 5:感受歷史,傳承文化
活動設計:
學生通讀本段,復述本段的“story”是如何發(fā)展的。并且基于本文的小故事,對文中的詞匯和句型進行一些講解。然后就滿族的起源展開討論,同時討論為什么文中的男孩也就是滿族人的祖先會具有“l(fā)anguages”和“persuasion”的天賦。
上述活動后,讓學生就“為什么把這個地方稱作天池”展開小組討論。
末段處理過程中,主要就“if” 句型和“guarantee”這個詞匯進行講解。
設計意圖:
本段主要闡述了關于天池起源的傳說,從當下時代性來看,本傳說對于學生有些過時,但是本部分依然可以被用來發(fā)掘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在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也可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使學生在英語課上能夠從語言到精神得到較全面的發(fā)展。在寫作模仿的層面上,小故事的整體布局有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從而用自己的視角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對本段的相關語法和詞匯進行一定的講解,讓學生掌握一些描述故事的小技巧?;谙惹暗恼w文章內容的把握,本部分著重解決文本中的細節(jié)知識點為下一步的寫作做好鋪墊。
第四段的處理放在“if” 句型和“guarantee”這個詞匯的講解上,希望學生能夠將相關用法投入到自我寫作創(chuàng)作中去。
成果展示:
語篇:第三段第一句為中心句,接著是針對這一中心句,一點一點向外擴散,本段最后一句對本故事進行簡單總結。第四段是就整篇文章的一個簡單總結,進行主題的升華。
詞匯:well-known, persuasion, guarantee。
語法:“Having swallowed...,the girl...”;“It is said that this boy, who..., is... ”;“If you are..., dont forget to ...”。
Part 6:基于模仿,促進學用
活動設計:
首先,讓學生對凈月潭的相關圖片進行賞析,并猜測該圖片的地點。猜對該地點后,對凈月潭做一個簡短的頭腦風暴,打開學生的思維。然后在表2的提示下,讓學生基于語篇布局,語法結構和詞匯選擇三方面展開對凈月潭景色人文的描寫。
設計意圖:
本文是關于長白山地理位置、景色、人文特色的描寫。整堂課的基本思路是讓學生基于文本從語篇、語法、詞匯層面來進行模范寫作,作業(yè)的布置不僅要體現(xiàn)出整堂課知識點的落實,還需考慮語用情況,即給學生提供一個講中國故事的平臺。在進行寫作輸出的過程中,筆者選取了位于吉林長春的凈月潭,使學生在進行寫作創(chuàng)造時,更有話說。本課教學的其中一個目的是貫穿人文性,但是也不能忽視人文性和工具型的統(tǒng)一。
表2
三 基于模仿寫作,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的教學思考
讓學生基于模仿寫作,講好中國故事之前,我們需要回顧本節(jié)課的基本教學目標,即讓學生有效閱讀文本,并通過文本語篇、詞匯和語法的模仿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從而講好中國故事。值得指出的是基于模仿寫作對學生語言知識和文化意識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是在真正實踐的過程中還需考慮學生的現(xiàn)有基礎,將任務難度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并且活動任務應有梯度,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講好中國故事的根本還是在于:第一讓學生知道中國故事,第二讓學生知道如何將中國故事講出來。針對第一點,教師需要透過文本,充分備課,將背后的文化底蘊挖掘出來并在閱讀過程中傳遞給學生,同時語言教學從來都不是單向的進程,教師也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后自我發(fā)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內涵,這樣做的另一個目的是能夠促進學生人文性的提高。針對第二點,主要涉及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給學生高質量的輸入。本文基于模仿寫作,讓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基于語篇、語法、詞匯進行學習,從而將文本中的精髓內化。值得指出的是簡短的一堂課很難較好的達成多個教學目標,所以要求教師要應注重文本的深入解讀。并且外語教師若想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文化意識來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其個人的水平也需要在多種途徑中提升,唯有這樣,方能更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水平。本文是依據模仿寫作整理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但因為文本類型單一,故具有一定局限性,希望日后可以有更多教師不斷開拓出新的寫作教學模式來讓學生講好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陳艷君,劉德軍.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03):50-57.
[2]程曉堂,龔亞夫.《英語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J].課程.教材.教法,2005(03):66-72.
[3]劉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2018 TESOL中國大會帶來的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18,30(05):56-60.
[4]梅德明,王薔.改什么?如何教?怎樣考?:高中英語新課標解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作者簡介:賀計偉(1993.11--)男,漢?,山東滕州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現(xiàn)就讀于東北師范大學;現(xiàn)有職稱:無;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