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近代翻譯史看以文化覺悟為導向的文學翻譯教學

2019-12-09 02:05郝翠屏
中國大學教學 2019年10期

摘 要:近代外國文學翻譯發(fā)生在西學東漸、救亡圖存的背景之下,翻譯主體是知識界精英,他們具備深厚的學術功底和高度的文化覺悟,為外國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帶來諸多啟示?;仡櫄v史反思現(xiàn)在,外國文學翻譯教學應注重文化覺悟?qū)?,在宏觀規(guī)劃上深化國情教育、切合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提升培養(yǎng)目標、改進培養(yǎng)模式;在微觀教學上,引導學生從文化的維度思考翻譯活動,并在翻譯實訓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充分利用翻譯前輩留下的翻譯序跋,研究他們的文化覺悟及翻譯經(jīng)驗。

關鍵詞:近代外國文學翻譯;文化覺悟;翻譯人才培養(yǎng);翻譯序跋

文化覺悟兼具“自覺”“覺他”兩方面的含義?!白杂X”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1]。“覺他”則是指對他者文化的理解。“自覺”“覺他”,才能取長補短,獲得“文化轉(zhuǎn)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huán)境、新時代時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2]。文化覺悟與外國文學翻譯關系密切。一方面,文學作品是文化的載體,外國文學作品譯介,是感知他者文化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外國文學翻譯的目的之一,是取長補短,促動自身文化的發(fā)展,因此必然要以文化覺悟為先導。

文化覺悟的形成,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雖不能在短暫的學校教育中完全實現(xiàn),卻是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尤其在當今機器輔助翻譯、網(wǎng)絡翻譯、語料庫翻譯等翻譯技術成為顯學的背景下,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及能動性更不能忽略,其文化覺悟培養(yǎng)值得研究。下面結(jié)合近代中國翻譯史,討論譯者的文化覺悟及其形成,為培養(yǎng)新時代文學翻譯人才的文化覺悟提供參考。

一、近代翻譯家的文化覺悟

近代中國,對西方科技、文化及文學作品的譯介者,大多是知識界精英,屬于學者型翻譯家,如馬建忠、嚴復、林紓、梁啟超等。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透徹的理解,對西方文化有獨到的認識,堪稱學貫古今會通中外。其中,馬建忠精通英文、法文、希臘文、拉丁文,一本《馬氏文通》把西語語法引入漢語,成為漢語語法體系的開山之作。嚴復是清末極具影響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他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jīng)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向來視為翻譯界的金科玉律。林紓被胡適譽為中國“介紹西洋近世文學的第一人”[3],在中國古文法方面造詣極深。梁啟超則是公認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其他翻譯家如王壽昌,人稱詩書畫三絕;而作為中國第一位女性翻譯家的薛紹徽,在詩詞文章方面也才華出眾。知識界精英搞翻譯,其深厚的學識功底,決定其文化覺悟及其翻譯境界,翻譯作品的影響力有目共睹。

近代外國文學翻譯,以林紓的小說翻譯最為著名。林譯小說附有大量的序言和跋語存世,為研究林紓翻譯實踐中的文化覺悟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研究林譯小說的序言和跋語發(fā)現(xiàn),林紓“每序一書,每論一事,必博古通今,中外互參,異同相見,取舍決然”[4],反映出他對翻譯作品中他者文化的理解,以及在中外文化相互比較的基礎之上形成的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顯示出林紓以譯立言,言及古今中外的思想軌跡,顯示出林紓的文化覺悟。

比如,林紓認為中國當時“無律師,但有訟師;無包探,但有隸役。訟師如蠅,隸役如狼”[5],所以開始翻譯《神樞鬼藏錄》,唯愿“此書風行,俾朝之司刑讞者,知變計而用律師、包探,且廣立學堂以毓律師、包探之材”[6]。林紓不僅了解中國刑偵審判制度的利弊,也深知西方偵審機制的要害,在刑偵、訴訟、辯護及審判方面,有極為清醒的認識。可見,林紓的翻譯有很強目的性,其驅(qū)動因素,就在于他的文化自覺。再比如,林紓在翻譯《伊索寓言》認為“夫寓言之妙,莫吾蒙莊若也。特其書精深,于蒙學實未有裨”[7]。意思是說,莊子的寓言,寓意深奧,思辨精微,但不易為蒙學者掌握。在林紓看來,伊索寓言,則得之閱歷,足以證事,易于理解。所以他翻譯《伊索寓言》并非“黜華伸歐”[8],而是希望兒童讀了伊索寓言后,能漸悟人心之變幻,明曉物理,其實質(zhì)與讀莊子寓言殊途同歸。從林譯小說翻譯序跋來看,林紓的文化覺悟,其內(nèi)容相當豐富,可從他的民族情結(jié)、詩學視野、倫理思考等三個方面加以考察(詳見筆者論文《從林譯小說序跋看林紓的文化自覺》[9])。

林紓之外的文學翻譯家,如梁啟超、沈祖芬、趙必振、周桂笙、魯迅、陳景韓、周作人等,也有翻譯序跋存世,從中可以看出其翻譯初衷,無一不與其文化覺悟相關,顯示出深厚的民族情懷。比如梁啟超《佳人奇遇》序言中指出:“凡人之情,莫不莊嚴而喜諧謔,故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wèi)之音則靡靡而忘倦焉……在昔歐洲各國變革之始,其魁儒碩學,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經(jīng)歷,及胸中所懷,政治之議論,一寄之于小說?!盵10]魯迅翻譯《月界旅行》辨言指出:“我國說部,若言情談故刺時志怪者,架棟汗牛,而獨于科學小說,乃如麟角……故茍欲彌今日譯界之缺點,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盵11]放眼當今文學作品譯介者,有民族情懷者不少,但覺悟之深如梁啟超與魯迅者不多。

近代外國文學翻譯家的文化覺悟與他們的教育背景、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近代外國文學譯介者,大多屬于學者型翻譯家,在教育不甚普及的年代,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國學傳統(tǒng),又是最先開眼看世界者,堪稱文化精英。比如嚴復、梁啟超、魯迅等,均學貫古今匯通中外,因此極具文化敏感性,能夠?qū)r勢作出清晰的判斷,以其著譯等身的成就,引領朝代潮流。此外,近代中國經(jīng)歷了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入侵等重大歷史事件。喪權辱國、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致使有志之士奔走呼號,新民救國成為廣泛共識,在此背景下發(fā)生發(fā)展的外國文學翻譯,也以開啟民智、救亡圖存為宗旨,體現(xiàn)出“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12]的愿望。

二、近代文學翻譯對當今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

近代外國文學翻譯發(fā)生在救亡圖存、西學東漸的背景之下,翻譯主體為知識界精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透徹的理解,對西方文化有獨到的認識,其深厚的學識功底,決定其文化覺悟,從而也決定其翻譯境界,翻譯作品的影響力及國民教育功能不言而喻?;诮鈬膶W翻譯國民教育傳統(tǒng)研究的這一發(fā)現(xiàn),可以反思當今外國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中的問題,并提出改革建議。

外國文學翻譯要適應國情,要有翻譯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外國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中,要加強學生的國情教育。目前高等院校外語專業(yè)在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教學大綱及課程設置,都體現(xiàn)出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的要求,對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nèi)形勢也多有宣傳和教育,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及歷史的學習與掌握缺乏深層次的要求。中國文學與文化類課程開設不多,有的甚至流于碎片化的百科知識式介紹,學生腦子里沒有清晰的中國文學與文化圖式,在接觸西方文學時就缺少了參照系,很難進行比較研究,缺乏基本的批判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翻譯使命感和責任感更無從談起。

外國文學翻譯人才的培養(yǎng),應縮小碩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提升博士研究生人文學科綜合素質(zhì),朝尖端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識淵博匯通中外的翻譯大家。目前,我國外語專業(yè)碩士點及博士點數(shù)量已經(jīng)基本穩(wěn)定,但近年來外國文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shù)明顯減少,選報翻譯碩士的人數(shù)比例大幅度增加,而翻譯碩士中以文學翻譯為研究方向占比也在減少。這一現(xiàn)象貌似市場飽和的自然淘汰,事實上能勝任外國文學翻譯的人才并未飽和,尤其高水平翻譯人才奇缺。近代外國文學翻譯家群體的學識學力背景給我們的啟示是,當前外國文學翻譯人才的學術功底及素養(yǎng)亟需提高。當然,近代外國文學翻譯家的成長,與現(xiàn)代教育體制下的人才培養(yǎng)不是一條道路,但最終勝任翻譯所需的基本功及文化覺悟訴求是相似的,都需要長期積累和終身學習??紤]到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外國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中存在很多知識框架方面的短板,建議延長外國文學方向博士生的培養(yǎng)年限,補足知識結(jié)構方面的缺陷,打下深厚的學術基礎。

外國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應打破外語專業(yè)限制,在人文學科的大范圍內(nèi)做文章。目前高等教育界,雖然一再倡導培養(yǎng)通才,但受專業(yè)體制的影響,通才教育還未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針對外國文學翻譯人才所需素質(zhì),應打破專業(yè)限制并創(chuàng)造條件,使稟賦好且對文學翻譯感興趣的學生能夠在文學、歷史、哲學三大學科領域內(nèi)得到復合培養(yǎng)。所謂復合培養(yǎng),主要涉及兩種方案:一是以外語專業(yè)學生為中心,加強其在文學、歷史、哲學三個領域的復合培養(yǎng);二是以非外語專業(yè)學生為中心,加強其外語能力及其在文學、歷史、哲學三個領域的復合培養(yǎng)。兩種方案并行不悖,但涉及教學管理的不同側(cè)面,期望在網(wǎng)絡教育、遠程教育等教育教育技術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加快實施。

三、以文化覺悟為導向的文學翻譯教學

以文化覺悟為導向的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必然要求文學翻譯教學作出相應的改革。目前,文學翻譯課程主要在研究生層次開設,多采取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以全國翻譯碩士學位系列教材之《高級文學翻譯》[13]為例,該教材分“理論· 實務”和“文體·實踐”兩編。理論部分澄清翻譯的本質(zhì),重點介紹嚴復、許淵沖等中國翻譯家的學說,并且更多地介紹了西方學者的翻譯理論,在翻譯理論、翻譯策略、翻譯方法、翻譯技巧等方面的指導有獨到貢獻。在文體部分,除了介紹散文、小說、戲劇電影、詩歌、兒童文學等各種文類的文體特征、欣賞規(guī)律之外,還對每種文類的中外翻譯史有簡單概括,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翻譯作為一門學科的專業(yè)性。然而,從文化覺悟的角度,文學翻譯課堂教學還應該增加一個文化維度。

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思考文學翻譯活動,包括翻譯選材、翻譯文本操控等。為什么翻譯某一文本而不是其他?這一文本之于中國讀者的意義何在?它在題材、體裁、主題等方面,與中國相類文本有什么相通相異之處?兩相比較,優(yōu)劣如何判斷?諸多問題都涉及更深層次的審美與思辨,與譯者文化覺悟關系密切。比如林譯小說的選材,學界有不同聲音,其中不乏稱其二流者。對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并給學生分發(fā)一些林譯小說序言做必要的參考,學生就能夠認識到林譯小說的苦心,從林紓翻譯的初衷,判斷其翻譯效果及翻譯影響力,同時也能從文化,尤其是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思考林紓對翻譯文本的控制。以《橡湖仙影》中的一段關于墓地的沉思為例:

(1)First, with the instinctive selfishness of human nature, you will recognize your own future habitation; perhaps your eye will mark the identical spot where the body you love must lie through all seasons and weathers, through the slow centuries that will flit so fast for you, till the crash of doom.[14]

筆者直譯:首先,出于人本能而自私的天性,你會為將來尋個住所,或許為自己軀體找好墓穴,在季節(jié)輪回天氣變換,世紀緩流中,度過你飛快的一生,直至末日將你摧毀。

林紓譯:一待大命近止,事業(yè)功名皆成幻影,僅能占此一塊黃土,與天長地久之日月同其晦明[15]。

比較筆者直譯與林紓的譯文,不難發(fā)現(xiàn)林紓翻譯的用心。比如,doom一詞一般譯為“末日”,但林紓譯為“大限”,與doom的含義非常切合,又為中國讀者所熟悉,消除了文化隔閡。而“事業(yè)功名皆成幻影”,則是對原文的意譯,“事業(yè)功名”為林紓添加的信息,這一信息按原文可以推導,但非必然如此,從翻譯忠實原文的角度來說,應該算瑕疵。然而,“事業(yè)功名”的添加,使原文對人生的感慨泛化、宏大化,淡化了個性化的情感抒發(fā),無形中折射出不同的價值取向。原文“slow centuries”譯為“天長地久”,形象地揭示出時間的緩慢流逝,又流露出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不同。

其次,要加強學生的文化知識修養(yǎng),培養(yǎng)其文化敏感性,使其能夠辨識基本語匯中的文化信息,尤其是熟語、專有名詞及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文化信息。以英語中很常見的兩個詞匯Sir和Lady為例,學生在翻譯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文化傳遞方面的疏忽或不解。比如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第一章開篇,班內(nèi)特太太勸自己丈夫去拜訪賓利先生:

(2)But consider your daughters. Only think what an establishment it would be for one of them. Sir William and Lady Lucas are determined to go, merely on that account, for in general, you know they visit no new comers. Indeed you must go, for it will be impossible for us to visit him, if you do not. [16]

筆者譯:看在女兒的份上。想一想,她們不論哪一個,要攀上這樣的高枝該多好。盧卡斯爵士夫婦已經(jīng)決定去拜望他,無非是這個用意。你知道,他們通常是不會拜望新搬來的鄰居的。你一定得去,要是你不去,我們就沒法去。

學生做翻譯練習時,大多在establishment這個詞上有疑問,但當問及William and Lady Lucas百度翻譯為 “威廉爵士和盧卡斯夫人”是否合適時,卻沒有什么反應。事實上,表示爵士(或準男爵)頭銜的"Sir"可冠于名前或名與姓氏之前,但不可只用于姓氏之前,原文中的Sir William and Lady Lucas 應該譯為“盧卡斯夫婦”,而不是沒有配偶關系的“威廉爵士和盧卡斯夫人”。 此外,按照英國當時社交風俗,必須男主人先去拜訪鄰居,而后女眷才可前去,所以,班內(nèi)特太太說“要是你不去,我們就沒法去”。

再比如,在艾倫·亞歷山大·米恩(A.A.Milne)的獨幕劇《哥兒回來了》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叔叔拍著桌子跟侄子發(fā)火說:

(3)And perhaps Id better tell you, sir, once and for all, that I dont propose to allow rudeness from an impertinent young puppy.[17]

句中的sir譯成“先生”顯然不合適,但譯成什么好呢?這時候?qū)W生第一反應是查字典,但無濟于事。當告訴學生呂叔湘先生把sir譯成“少爺”時,學生會很疑惑,怎么叔叔對侄子既稱“少爺”又稱“小狗”呢?這就要從文化的角度去做出解釋,因為英國文化中,sir既可以表示恭敬,又可以表示譏諷。

lady作為稱謂,一般譯為“夫人”“女士”,但與中國文化里對應的兩個概念有時卻不相等。據(jù)呂叔湘先生總結(jié),按中國稱謂習俗漢代天子的妾稱“夫人”,春秋時代諸侯的妻稱“夫人”,漢魏以后,貴宦家婦女也稱“夫人”,但用自家的姓而不是夫家的姓?!胺蛉恕庇谜煞虻男帐恰皻W風東漸”后的事[18]。而英國文化里,與“夫人”含義相關的還有duchess(公爵夫人/女公爵)、countess(侯爵夫人/女侯爵/伯爵夫人/女伯爵)、baroness(男爵夫人/女男爵),這在翻譯時把握起來就有些困難,導致對同一當事人會出現(xiàn)不同的翻譯。如1984年《人民日報》報道:“英國外交和聯(lián)邦事務國務大臣楊男爵在昨天的上院辯論中首先發(fā)言……她認為……”[19],而同一天《參考消息》報道:“外交部國務大臣珍尼特·揚女男爵在上院辯論時首先發(fā)言。她還贊揚中國人…”[20]兩篇報道是翻譯外國通訊社的同一電稿而來。既然后文有“她”,發(fā)言人是女性無疑,但她是“女男爵”還是“男爵夫人”,就得查閱相關文化史料,參考《英國當代名人錄》《伯克氏貴族名錄》等。當然,翻譯中更深層次的文化現(xiàn)象,遠非現(xiàn)成工具書能夠解決,需要譯者有更高的文化覺悟,有大師級的洞察與思考能力。尤其在源文本所載文化信息,在目的語文化中沒有對應,或者不完全對應的情況下,就要求譯者有足夠的學養(yǎng),結(jié)合本族文化,造就相應的名詞或術語,這實在不容易。正如嚴復先生感慨:“此以見定名之難!雖欲避生吞活剝之誚,有不可得者矣!……一名之立,旬月踟櫥……”。[21]嚴復先生所言定名之難,難就難在詞匯所載文化信息的理解與翻譯上。

再次,要引導學生學習研究翻譯前輩的實踐經(jīng)驗?;仡櫧鈬膶W翻譯史,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翻譯大師,在其翻譯文本的選擇方面,傾注了很多心血,他們的所思所想,大多記錄在其譯著的翻譯序言及跋語里,彰顯了譯者為翻譯工作所做的學術研究與準備,搜集資料、分析資料、歸納總結(jié)自己的評論和意見,無一不透露翻譯者的治學精神和學術功底,反映了翻譯者的理論觀點和治學方法,顯示出譯者高度的文化覺悟,歷來都有學者專門收集。比如,羅新璋《翻譯論集》、陳平原、夏曉紅編纂的《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周作人《知堂序跋》、魯迅《魯迅序跋集》、矛盾《茅盾序跋集》等,對翻譯序跋均有收錄。一些知名出版社在出版著名翻譯家的譯著時,附翻譯序言或跋語,也一度成為慣例。目前,更有李今課題組,歷時五年,整理出十三卷本的《漢譯文學序跋集1894-1949》,收錄翻譯序跋450萬字。這些翻譯序跋都是翻譯教學的有益參考。研讀翻譯大師的翻譯序跋,可以歸納總結(jié)序跋中體現(xiàn)的翻譯思想、翻譯策略以及為翻譯所做的學術研究工作,體會譯者的文化覺悟,以及文化蘊含的傳遞方法。此外,精選一些翻譯序跋,引導學生以譯者自己的翻譯標準衡量其譯作執(zhí)行程度,在實例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翻譯得失,最后形成對翻譯效果的評價,指出在翻譯實踐上的指導意義,不失為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既可以避免學生對單純的翻譯理論講解的厭倦,又可以使他們的翻譯實踐有一定的遵循與引導,更可以回避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1][2] 費孝通.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3] 牛仰山,孫鴻霓.嚴復研究資料[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273.

[4][9] 郝翠屏.從林譯小說序跋看林紓的文化自覺[J].燕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18(6):44-48.

[5][6][7][8] 錢谷融主編,吳俊標校.林琴南書話[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55,6.

[10] 李今 主編,羅文軍編注.漢譯文學序跋集:第1卷(1894-1910)[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26-27.

[11] 陳平原,夏曉虹.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1卷(1897-1916)[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68,

[12] 李華興. 容閎:中國近代化的卓越先驅(qū)[J].復旦學報,2005(5):46.

[13] 何其莘,仲偉合,許鈞主編.高級文學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14][15] 林旭文.林譯小說改寫現(xiàn)象研究[C].浙江大學, 2011:111.

[16] 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4.

[17] [18][19][20] 呂叔湘.呂叔湘全集:第4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427,429-430,431.

[21]赫胥黎.天演論[M].嚴復,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2.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文學翻譯作品的序言與跋語研究”(項目編號:HB16WX043)]

[責任編輯:陳立民]

奉化市| 垣曲县| 五华县| 仁寿县| 樟树市| 兴城市| 屏东市| 蓬溪县| 南京市| 富民县| 廊坊市| 濮阳市| 迁安市| 兖州市| 若羌县| 东丰县| 和平县| 兴文县| 武鸣县| 栾川县| 雷波县| 资阳市| 边坝县| 宁远县| 丹阳市| 中超| 成都市| 哈尔滨市| 江山市| 怀柔区| 敦煌市| 卫辉市| 华坪县| 阿鲁科尔沁旗| 双城市| 饶阳县| 郑州市| 格尔木市| 唐山市| 永清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