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
【摘要】微課程資源整合美術學習素材,以視頻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內化知識,體驗新型的美術學習過程。微課程資源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整合美術欣賞學習資源,以任務驅動構建欣賞評價的學習路徑,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美術評價維度,引導學生運用美術語言進行的美術評價和表達個人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微課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
微課程是一種片段化的學習資源,以建構主義為指導,以視頻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圍繞教學重點與難點等知識點講授、動手實踐、疑難問題解答等環(huán)節(jié)開展的教與學的過程和相關資源整合的有機結合體,是當前一種新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微課程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結合的實施和運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突出以生為本、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新型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式,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現(xiàn)狀與存在問題
“欣賞·評述”是小學美術學習中重要的學習領域之一。欣賞和評述美術作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運用語言表述自己對美的理解。在部分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對美術作品缺乏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表述能力,其原因在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圖像識讀浮于表面和美術評價能力薄弱。
1.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學生參與美術欣賞和評述的參與度不高,面對陌生的美術作品,無法用相應的美術語言進行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認知。老師為了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以講授的形式進行美術作品解讀,以老師自身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經(jīng)驗,直接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知和體驗的過程,導致學生面對各種美術作品時,不能激起學習興趣,無法走進美術作品中進行欣賞交流。
2.圖像識讀浮于表面
學生因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面對形式多樣的美術作品,只能對美術作品中的表現(xiàn)對象、表現(xiàn)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進行單一的識讀,不能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認知。
美術作品的產(chǎn)生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等方面。學生面對美術作品具有一定的距離感和陌生感,不能理解和體驗美術作品中的內涵。老師在面對學生單一的圖像識讀,缺乏一定的引導、設問和小結,沒有為學生構建圖像識讀的路徑。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候,往往從單一的一個角度來形成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
3.美術評價能力薄弱
學生在美術作品欣賞中,對美術作品的圖像識讀單一,認識不全面,不能夠從美術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方法和情感體驗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學生在美術作品評價時候,以“很美”“漂亮”“有創(chuàng)意”等通俗的評價語言來闡述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認知,很少使用“構圖”“色調”“紋樣”“意境”等美術術語來進行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認知和情感體驗。
二、微課程資源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欣賞·評述”是小學美術課程中重要的學習領域之一,是美術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欣賞課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作品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微課程資源在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以任務驅動為導向構建探究式學習方式和小組合作學習,從而內化欣賞美術作品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評價美術作品的能力。
1.自主選擇構建,多樣化學習資源
微課程資源根據(jù)學習內容,構建開發(fā)適合學生認知的學習資源。學生通過微課程資源的學習,內涵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的過程。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拓寬學生的認知層面。
例如,蘇少版美術《非洲雕刻藝術》一課中,學生對非洲地域文化、風土人情,物產(chǎn)環(huán)境等一概不知,非洲雕刻到底美不美?為什么美?學生怎樣去欣賞它獨有的藝術魅力?帶著種種疑問用旅行的形式打開PAD移動終端,視頻分5個欄目(歷史地理、物產(chǎn)環(huán)境、舞蹈與鼓、風土人情、作品賞析),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打開任一個欄目,直觀了解了當?shù)氐娜宋淖匀?,通過虛擬旅游場景讓孩子去了解非洲,學生的主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欣賞之后再用不同任務驅動,資料包內有問有答,知識點介紹,學生根據(jù)圖片、聲頻尋找答案,視頻可以反復觀看學習,需要幫助老師可以個別輔導,最后問題導向追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學會有目的地欣賞,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形成以下幾方面的認知過程。
環(huán)境方面高溫、沙漠、封閉,由此皮膚黝黑。文化方面:以打獵為生、沿襲了古老的習俗。舞蹈方面:節(jié)奏強烈、野性奔放。風俗方面:男人外出狩獵,婦女持家?guī)Ш?,重物頂于頭頂。造型方面:人物(頭發(fā)細卷、嘴唇厚重、長臉大眼)、動物造型夸張、變形,充滿神秘感。
學生自主選擇微課程學習資源,從一個方面來開展自主學習,節(jié)約了大量時間,把課堂歸還學生,讓學生初步認識了非洲雕刻藝術的特點。微課程學習資源為學生打破時空、地域的界限,為介紹多元文化、不同藝術提供了便利。
2.任務驅動,內化學習資源
學生面對大量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內化知識過程,需要一定的學習導向,不能盲目學習。任務驅動是教師圍繞相關的學習資源,設置相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資源學習來自主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相關任務的過程。
例如,蘇少版《玉石文化(二)》一課中,玉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玉石文化這一課中包括了玉石造型之美、制作之美和文化之美等三方面內容。玉石造型之美是能夠通過圖像觀察,能夠獲得相關知識。但是玉石的制作之美和文化之美,所蘊含的美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有著一定的距離。如何讓學生認知玉石,了解玉石,掌握玉石欣賞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面對大量的玉石文化微課程資源,如何進行有效學習,需要通過任務單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玉石作品進行欣賞比較,小組合作學習,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單。
任務一:根據(jù)作品,完成答題卡。
(1)這些玉石作品中主要有哪些內容?
(2)這些玉石作品都用到了哪些造型方法呢?
任務二:欣賞掛飾奧運會獎牌與平安瓶合圖,再看擺飾白菜與魚合圖。
(1)這四款玉石作品中有哪些特別的色彩呢?
(2)這些玉樹作品用了什么方法表現(xiàn)的?用到了哪些雕刻方法呢?
(3)這四款玉石蘊含怎樣的寓意呢?
學生通過微課程資源學習,了解玉石作品的表現(xiàn)內容、造型方法、圖案色彩、雕刻方式和文化內涵等方面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玉石形式途徑。微課程資源的運用,先學后教,關注學研,圍繞重難點有效開展學習活動,短小精悍但要素全面,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解決了一個知識點問題,通過欣賞自我內化,學生在原有的知識上有所提高,替代了教師傳遞,然而再進行知識的補充和文化的提升,這是一個知識的遞進過程,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課的傳統(tǒng)方式,將備課、授課過程變?yōu)閹熒訉W習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進而開拓學生的知識面,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充分為教學服務。
3.學以致用,生成個性化評價資源
學生通過微課程資源學習,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相關知識和方法,能夠從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內容、表現(xiàn)手法和情感體驗等方面進行闡述,形成較為完整的評價維度。同時,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產(chǎn)生自己對美術作品獨特的情感體驗,通過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分享交流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評價資源。
例如,蘇少版《有生命的石頭》一課中,學生面對熟悉而陌生的石頭,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用相應的美術語言進行表述和評價。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本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六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課外知識和一定的美術欣賞評價能力。教師需要把已有的美術欣賞知識梳理串連起來,讓他們把感興趣并且能夠跟著老師走進課堂情境中去突破難點,但教師又不能講的高深莫測,為了讓學生領悟石頭的生命力,從認識石頭(品種顏色肌理形狀)、石頭文化、石頭價值、猜石奧秘等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認識石頭的興趣。
教師利用微課程資源,設置不同形狀、顏色的石頭,讓學生挑選喜歡的石頭在電腦上以石代紙,因石想象,正看、反看,倒看,斜看、側看。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觀察石頭的不同特征,找到最佳的繪畫角度構思、上色、完稿。最后,利用網(wǎng)絡點贊評選最佳創(chuàng)意獎、慧眼獎、進步獎等。以點贊完成評價過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對石頭也漸漸侵入了情感,將普通的石頭化腐朽為神奇,變成一件件有“生命”的藝術品。
學生通過微課程資源評價了解石頭的文化含義,學會欣賞石雕的美,感悟到石頭的文化、價值,還要讓學生走出來,動手設計一枚有生命的石畫、有了這些知識,學生就可以在這個的基礎上,大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百花齊放。所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鑒賞美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陶冶情操,啟迪智慧。
通過微課程在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關注“學”研,有的放矢結合,學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