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停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動詞,有些古意。
譬如一個人騎馬行走,想要止步的時候,會“吁”一聲,然后馬仿佛得了指令,自然而然地就停住了。
停也可以用來形容雨雪風霜。移動的風可以停,飄落的雪可以停,古詩里還有一個詞叫“停云”。雨停了,天晴了,風住了,云也好像靜止了,悠悠然地印在空中,落入眼里,滿是閑適和自在。
停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狀態(tài)。好比說“云消雨霽”,云散了,雨停了,草木都是新鮮的,仿佛能滴出水來,此時的紅塵萬物比天晴時更可愛,比下雨時更嫵媚。這樣的靜止狀態(tài)看起來很美,就像觀摩畫家作畫。除了美,停還是一種期待。天總是下雨,一直不出太陽,人們就會對雨停心生無限向往。雨下得久了,總該留幾日給太陽,好比一個人走累了,也該停下來看一看從前、看一看將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停多半與動前后腳出現(xiàn)。換而言之,有動才有停。動與停的這種轉變有可能是緩慢的,如柳暗花明,如水到渠成,也有可能是突然的,仿佛一段流暢樂章里的一個休止符,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春天到了,立在枝葉叢里的鳥兒開始了歌唱,唱著唱著,當它們聽見人的腳步聲響起時,如高明指揮家的指揮棒一落,忽然就沒了聲音,而當它們唱得累了,也會歇上一歇,停夠了之后,曼妙的歌聲會重新響起。
歡宴之日,酒桌上,觥籌交錯,待碰杯聲一停,聊天聲就起了,天南海北,從古至今,皆可作為談話的內容。
生活中,停有時是為了放棄一件事情,有時則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為了走得更遠,人不能光顧著埋頭走路,偶爾也要停下來,顧盼一下左右,眺望一下遠方,只有看清了路況,步行或開車時才能變得更加輕松和愉快。這就好比人在讀書時不能死讀書,偶爾放下書本進行思考,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這樣的停,豈非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