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真仙巖賦名及勝跡景觀興衰考述
——融州真仙巖文化景觀研究之二

2019-12-15 04:01劉漢忠
廣西地方志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通志縣志道光

劉漢忠

(柳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廣西 柳州 545001)

文化景觀為文化現(xiàn)象復(fù)合體,反映文化體系特征和具體地理特征。真仙巖文化景觀始于自然勝跡(酷肖老君天然石像)賦名“老君洞”,進而于宋代敕賜稱“真仙巖”。巖內(nèi)勝跡各以肖形,無不命名為儒、釋、道三教以及民間諸神祀寓意物,與相適應(yīng)景觀建筑大量興建。體量大、布局繁密,與自然勝跡完美結(jié)合。因此,張孝祥譽為“天下第一真仙之巖”,絕非僅贊嘆天然神功。然而長期以來世傳舊志文獻記載寥寥,無非有某亭、存某榭而已,新修地方志及史學(xué)論述亦多未涉及。要之,宋代融州真仙巖文化景觀深入研究,可為廣西古代(尤其是宋代)文化發(fā)展狀況揭示諸多缺略或從未認識之典型事證。

真仙巖名實由來

真仙巖原名“靈巖山”,簡稱“靈巖”,之后“老君洞”“真仙巖”(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相繼出現(xiàn)。今存典籍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元豐九域志》卷九《融州古跡》記載“真仙巖溪”。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王象之《輿地紀勝》初稿約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完成,寶慶三年(1227年)全書始成?!斗捷泟儆[》約為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編成,至度宗咸淳二年(1269年)有刻本流傳。兩書各自編纂,真仙巖內(nèi)容記載基本相同,引據(jù)為宋代融州舊志。兩書記載“真仙巖”均作:“本名靈巖山,又名老君洞。”(桑悅《仙巖記》“初洞以老君名,又名靈巖,宋祥符中改今名”,未說明出處何據(jù),不確。)

“靈巖山”或“靈巖”得名與“靈壽溪”相輔成。《輿地紀勝·靈壽溪》記載:“老君以丹投水中,使飲此水者咸得延壽”,引文出于(融州)《圖經(jīng)》。“靈壽溪”因巖中天然老君石像衍生“老君以丹投水中”傳說,天造地設(shè)成此勝境。真仙巖(靈壽溪、靈巖、老君洞)諸名由來與道教傳入嶺南相關(guān),賦名見于典籍記載不晚于北宋。至于民間發(fā)現(xiàn)由來已久,遠早于典籍所記。此不僅于真仙巖,而文化景觀形成及傳播往往如此。

唐代《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七《融州》記江流山嶺“銅鼓山”“融溪水”(此書未設(shè)名勝名跡類目)。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0-983年)《太平寰宇記》卷一六六《融州》無名跡專目,記江流山嶺在“古黎山在州”下標“闕”,是否有“靈巖”記載,不能確定。政和(1111—1117年)年間《輿地廣記》只記沿革,參看其他各州相類記載,未設(shè)名跡條目。

真仙巖賦名由來可資利用早期文獻大體如此。入元,《大元混一方輿勝覽》卷下《融州路》有“真仙巖,本名靈巖山,又名老君洞”之語。相關(guān)條目標注引用《圖經(jīng)》《郡志》,當(dāng)為融州舊志,或據(jù)總志轉(zhuǎn)引。明初《寰宇通志·柳州府融縣·真仙巖》記載“舊名靈巖山,又名老君洞,”稍后《大明一統(tǒng)志》相同,都是據(jù)宋元文獻轉(zhuǎn)記。

總志均標名“真仙巖”因宋咸平二年賜名,相沿承用。嘉靖《廣西通志》(現(xiàn)存最早省志)卷十三《山川》以“靈巖”標名:“又名老君洞,宋咸平中改真仙巖?!备阶ⅰ袄暇匆姟斗捷泟儆[》”。萬歷《廣西通志》卷四《山川》“真仙巖”??滴酢稄V西通志》卷六《山川》、雍正《廣西通志》卷十六《山川》均為“靈巖”。嘉慶《廣西通志》卷九十八《山川》為“真仙巖”。往往一志之中,名稱彼此不同。乾隆《柳州府志》以標名“風(fēng)雩臺,在靈巖絕頂”,“畫鶻行磨崖,宋韓琦手書,在靈巖”,其他則多作“真仙巖”。標名異同有致重出不察之例??滴酢稄V西通志》卷二十四《古跡》既有“老君巖,去城南五里,有石滴成老君像,因名”,又記“真仙洞,在融縣”。凡此均出于纂志承用文獻不同,未作劃一?!袄暇础痹诘胤街径嘧鞲接洝坝置暇础薄G?shù)百年之下,民間仍然習(xí)稱老君洞。問老君洞無人不知,而詢真仙巖多有不知,靈巖則更陌生。

稱謂之異不僅于舊志典籍,文人題詠真仙巖亦隨時而記。稱“靈巖”有南宋初王安中《靈巖山》詩,呂源詩“憶別老君洞”,北宋陶弼“遍游真仙洞府中”。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一《靈巖》:“融州老君洞亦通川流,中有一洲,其旁高岑有乳石滴成老君之形,須眉衣冠,無一不具。張于湖榜曰‘天下第一眞仙之洞(巖)’,以是知凡洞必以川流為貴也。”諸如此類,以真仙巖頻次最高,老君洞次之,稱靈巖最少,與典籍標名相同。

道教徒多遁居幽靜山林潛隱默修,進而興建宮觀,期蔭仙風(fēng)而功道圓融,因此形成洞天福地觀念。唐代杜光庭(850—933年)《洞天福地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名稱?!岸刺烊敝袕V西有容縣都嶠山第二十洞天(寶玄洞天)、桂平白石山第二十一洞天(秀樂長真天)、北流勾漏山第二十二洞天(玉闕寶圭天)。真仙巖未入其列。宋代文人觀覽道教勝地,無不為真仙巖贊嘆無已,且為未列洞天而紛然致疑,如隆興癸未(隆興元年,1163年)張悅《游老君洞》詩有“妙含道德五千言,迥出洞天三十六”之語。嘉泰元年(1201年)甘應(yīng)龍《老君洞賦》鋪述景致之余有云:“或曰洞天三十六兮,良亦為多;福地七十二兮,殆為非一。奚斯巖莫與其數(shù),抑所傳或遺其實?!币詾椤八鶄骰蜻z其實”,接著又有“殊不知老君圣跡,烏得以例論乎,蓋迥然而獨出”,認為老君圣跡迥然獨出不與通常論列。致疑雖情有可原,實因道教文化山林開辟遠近先后所致。周去非《嶺外代答》卷一《湖廣諸山》將真仙巖稱為“老君洞天”:“至伏地而行乎黃茅赤土之下,突出為西融州之老君洞天、容之句漏洞天、潯之白石洞天,茲亦其條枚也。”以“老君洞天”替代都嶠寶玄洞天,且位置排序第一,此并非周去非本人行文偶然所致。

宋代官員熱衷景觀修建

宋代官員熱衷于文化建設(shè),史有明文。僅杜應(yīng)然住持真仙巖時期,官員或主持,或勸捐,見于《杜碑圖》。官員姓名舊志或記載,或失錄,又有誤記,并考述于此。

歐賡,融州知州?!皻q在壬午,蒙歐判府請充天慶住持?!睔W判府即歐賡,字少皋,福建福州閩縣人,淳熙八年進士(淳熙《三山志》卷三十),融州知州。真仙巖題刻詩有款“嘉定辛巳良月既望三山歐賡題?!保味ㄈ晌鐬榧味ㄊ哪?,辛巳為嘉定十五年。)廣西舊志記載宋州級秩官有嘉靖《廣西通志》、雍正《廣西通志》、嘉慶《廣西通志》,均未記歐賡。

毛恕,融州知州?!捌瀹嬇_中人奕戲,樹生石內(nèi)月朦朧。毛府判置奕戲所,年深廢之?!泵屑疵?,字行之,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朝奉郎通判融州軍州兼管內(nèi)勸農(nóng)事,即融州通判。淳熙十六年六月刻立孔子像于真仙巖內(nèi),又刻有陶弼《寄題融州真仙巖詩》。嘉慶《廣西通志》卷二十《職官表》記載:“毛恕,淳熙十六年通判融州。”

楊幼輿,融州知州?!跋申P(guān)標榜門增麗,圣像威靈民敬崇。楊判府書仙關(guān)二字。”楊判府即楊幼輿,廬陵人,嘉定間任融州知州。嘉靖《廣西通志·職官》、雍正《廣西通志·秩官》、嘉慶《廣西通志·職官表》記載。

劉繼祖,融州知州?!傲腥掠^學(xué)俱近,會一樓堂像闡洪。洞前有一寺、一觀、一縣學(xué),三教俱全。紹定己丑杜應(yīng)然創(chuàng)閣在巖內(nèi),名曰會一,上奉三教圣相,下為鐘、呂二仙堂。劉判府書閣名,唐司理為之記?!眲⑴懈磩⒗^祖,字振宗,江西玉山人,寶慶年間至紹定初年任融州知州。嘉慶《廣西通志》卷二十《職官表》記劉繼祖紹定初以奉議郎知融州,后知柳州。道光《融縣志》卷七《秩官》:“劉繼祖,字振宗,江西玉山人。紹定初以奉議郎知融州。當(dāng)路嘉其治行,課最第一,培養(yǎng)人材,創(chuàng)建貢生庫?!薄短貏⒐珓?chuàng)置融州貢士庫記》刻立于紹定元年(1228年)一月,時“玉山劉公來守是邦,政平而田瑞安,教行而習(xí)俗美,凡事之當(dāng)行而昔之未行者,莫不次第而舉”,遂議設(shè)貢士庫,“當(dāng)路嘉其治行,列剡以聞,實為郡國課最第一”,《劉公巖詩》亦有“政成課最”之語,劉繼祖已屆調(diào)升之際,則寶慶年間已在融州知州任。

唐麟,融州司理參軍。“唐司理為之記?!碧扑纠砑刺器?,湖南零陵人,融州司理參軍,寶慶三年在任。嘉慶《廣西通志·職官表》未記。

黃杞,融州知州?!案騺型鹦亲?,仙徑平瞻水月宮。丹井千秋泉不竭,芝田萬頃草常豐。舊不知此景,皆在溪北。紹定庚寅黃判府命工砌為慢道,名曰仙徑,架橋渡溪,望水來處如月宮,號曰水月洞天?!薄扳徘褰娩柎溥b觀迭迭松。黃判府創(chuàng)此亭于巖口,以山谷亭泉詩‘一瓢酌馀清’之句名之?!秉S判府即黃杞,字韋卿,洪州(今江西修水)雙井人,紹定三年(1230年)在融州知州任,為劉繼祖繼任者。真仙巖黃杞等人紹定三年四月十日游觀題記,款“雙井黃杞韋卿,山陰張宗廷囗”,即此人。嘉慶《廣西通志·職官表》未記載黃杞。

劉邦鳳,廣西提點刑獄公事?!皠⒑畈嫉掠谌诳?,父宿興祠立壽容。劉侯出鎮(zhèn)玉融(缺9字)文藝(缺8字)祠創(chuàng)佛閣,兩年布政,百廢具舉。公諱邦鳳,字季昭,少年登第囗囗也。士子感德,創(chuàng)祠堂于州學(xué)前,市民瞻依,立壽容于仙嵓內(nèi),祝公福壽,與斯嵓無窮矣?!眲铠P,字季昭,江西廬陵人,進士(見《歷代廬陵(吉安)進士名錄》),淳祐二年(1242年)在廣西提點刑獄公事任上。碑圖標刻“提刑劉公仙巖壽祠之記”(在“萬碑留題”之下),當(dāng)為政績紀事碑。其旁“道院”后有亭榭一處題“提刑劉公壽容”為專設(shè)敬禱之處。又“壬寅歲夏,川僧住持因重修法堂見之。提刑劉大夫施錢百阡,命福老于藏前創(chuàng)一閣,扁曰‘清凈’,□□望之。”“壬寅歲”為淳祐二年(1242年)。嘉靖《廣西通志》、雍正《廣西通志》、嘉慶《廣西通志·職官表》未記。

道光《融縣志》卷五《宋通判》:“劉,佚名;楊,佚名;歐,佚名?!贝巳藦亩艖?yīng)然《圖碑》錄出,然理解有誤。此楊(楊幼輿)、劉(劉繼祖)已見于《融縣志》卷五《宋知州》?!芭懈薄案小狈謩e為當(dāng)時對知州、通判雅稱。宋代州長官稱“知州軍事”,簡稱“知州”。又寄祿官(階官)在二品以上及帶中書、樞密院、宣徽使職事,則稱判某府、州。南宋洪邁《容齋三筆》“判府知府”記載:“國朝著令,仆射、宣徽使、使相知州府者為判。今世蕞爾小壘,區(qū)區(qū)一朝官承乏作守,吏民稱為判府,彼固偃然居之不疑?!?/p>

景觀名目異同考

《杜圖碑》詩注“景內(nèi)外六十□□□”,道光《融縣志》(或之前乾隆舊志)列出名目61處,文獻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圖碑》,其意擬目與杜注數(shù)目相符。但道光志羅列景名只有部分與《圖碑》相同,而且兩者之間名目大有異同,且行文讓讀者以為《真仙巖全圖碑記》刻錄諸景與下列與所列“以上俱系靈巖勝跡”所指同一。景名錄文偶有誤,應(yīng)予注意。

道光《融縣志》卷四《古跡》:

真仙巖全圖碑記,宋淳祐間杜應(yīng)然命工摩古細繪,并添新景,巖內(nèi)諸勝悉備,鐫為洞圖,有詩二十六韻并序。

(1)老君石像 (2)丹井(石)(3)石香爐(4)丹爐(石)(5)石獅 (6)石花瓶 (7)履跡(石)(8)仙梯(石)(9)仙衣(石)(10)仙床(石)(11)幢幡(石)(12)寶蓋(石)(13)仙徑(石)(14)浮橋(廢)(15)青牛(石在溪邊)(16)芝田(石)(17)白鶴(石)(18)龍?zhí)铮ㄊ?9)天燈 (20)月影 (21)烏猿石 (22)蛇藏(石)(23)天柱(石)(24)玲瓏(石)(25)金星(石)(26)轉(zhuǎn)山北斗(石)(27)水月洞天(28)棋臺(石)(29)釣臺(石)(30)靈壽溪(31)放生潭 (32)飛升壇 (33)自在觀音(石像)(34)尹喜真人(石像)(35)鐘離觀泉(石)(36)呂仙隱跡(石像)(37)壽佛巖 (38)羅漢巖(39)薔薇洞 (40)碧堂洞 (41)竹洞 (42)仙室洞 (43)和光洞(冬日暖)(44)清奧洞 (45)應(yīng)化洞(夏日涼)(46)壽山福海四字(世傳呂仙筆)(47)平蠻石刻 (48)平猺碑 (49)融民歸附碑 (50)清越亭(圮)(51)望遠亭(圮)(52)風(fēng)云臺(在巖頂)(53)月臺 (54)鴻音樓(圮)(55)紫薇閣 (56)御書閣(圮)(57)馀清閣(圮)(58)迎薰閣(圮)(59)歲寒軒(圮)(60)報恩寺(圮)(61)三清殿 以上俱系靈巖勝跡

按:序號為筆者所加。

一、《圖碑》與道光《融縣志》同見名目略有文字之異?!笆暇唷保度诳h志》作“老君石像”。自在觀音相,《融縣志》無“相”字,清樾亭,“樾”《融縣志》誤作“越”?!秷D碑》“風(fēng)雩臺”,道光《融縣志》、民國《融縣志》訛為“風(fēng)云臺”,失其原意?!读莞尽肪硎恕豆袍E·融縣》記載不誤:“風(fēng)雩臺,在靈巖絕頂?!薄墩f文解字》:“雩,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憋L(fēng)雩臺,此為融州官員祈雨處。

民國《融縣志》第八篇《古跡名勝》據(jù)道光《融縣志》轉(zhuǎn)錄與道光志文字之異,多為傳寫之誤?!扮婋x觀泉”,民國志誤作“鐘離觀象”?!跋墒叶础闭`作“仙寶洞”,失其原意。仙室為道教仙人所居宮室,宋代以此洞賦名?!胺派丁弊鳌胺派鷫薄!昂凸舛础币浦痢氨烫枚础敝埃叭宓睢币浦痢坝归w”之前。馀清閣,民國志誤作馀音閣,加注“圮”字,說明民國時圮毀。

二、《圖碑》標繪而道光《融縣志》未記:“萬碑留題”(景名當(dāng)以巖內(nèi)大量題刻碑版命名)“金剛經(jīng)”“慧臺”“提刑劉公仙巖壽祠之記”“岳鎮(zhèn)”“士大夫題名”“玉融”“會一閣”“三圣堂”“二仙堂”“提刑 劉公壽容”“步扣”(橋)、“仙春”(亭)、“聳翠”(亭)、“仙關(guān)”“懶庵”“真官堂”“羅漢閣”“三清諸圣”“福壽”。

三、景名出現(xiàn)于《圖碑》年代之后。道光《融縣志》“融民歸附碑”,《柳州府志》卷十八《古跡·融縣》:“融民歸附碑,在真仙巖內(nèi),明洪武四年勒石?!薄捌姜r碑”刻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

四、道光《融縣志》據(jù)乾隆《融縣志》續(xù)修而成,民國《融縣志》據(jù)道光《融縣志》標明景觀存毀狀況,所列存毀與編纂時實際狀況不能等同。洪武四年《融民歸附碑》道光志、民國志未標注存毀。此碑道光《融縣志·藝文》未見收錄,說明乾隆或道光時此碑實已不存,或不為編纂者所知。舊志纂者不能如同他例標明存毀情況,讀者不察則視同編志時尚存。

五、《圖碑》刻錄真仙巖內(nèi)勝跡景觀名稱為后代志書直接或間接引錄。勝跡名稱當(dāng)時大多未在景點鐫為石額,或題刻為木匾(即有亦久朽不存),桑悅《仙巖記》可證:“洞凡數(shù)處,惟‘應(yīng)化’有匾,其他名天葩,或名乳花,或名和光,或名寒煙,或名玉葩,或名實(寶)構(gòu),或名碧堂,或名清奧,奇石異狀”(所記即據(jù)《圖碑》)。

六、道光《融縣志》、民國《融縣志》記載真仙巖勝跡而未列入“俱系靈巖勝跡”名錄。道光《融縣志》卷四《古跡》“景滁亭”,即宋代真仙巖亭又名鮑公亭,后經(jīng)歷代重建另名。民國《融縣志》第八編《古跡》記“有三清殿、羅漢堂、景滁亭、超象臺諸勝”。羅漢堂,《圖碑》作“羅漢閣”?!俺笈_”所指何景不詳。又記“真仙巖古塔”,稱為“仙巖最著勝跡”,亦未列入61名錄。道光《融縣志》記碑與摩岸行文有區(qū)別。“平蠻石刻”很可能指北宋大觀四年黃忱《平南丹寇記》(摩崖無題,擬內(nèi)容擬),但道光《融縣志》記碑刻摩崖未提及。此皆舊志編纂時文獻各有承用而彼此失于照應(yīng)之例。

千年景觀由盛而衰

千數(shù)百年前道教傳入嶺南,進而傳入融州真仙巖,與此相先后,佛教進入。復(fù)經(jīng)數(shù)百年拓展,至宋代時真仙巖儒釋道三教文化內(nèi)容內(nèi)涵極其豐富,集中體現(xiàn)于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杜應(yīng)然《融州老君洞敕賜真仙巖之圖》(下簡稱《杜圖碑》)、淳祐五年(1245年)甘有立《融州老君洞圖》(下簡稱《甘圖碑》)所示。宋代融州圖經(jīng)(志書)亦有相當(dāng)記錄,惜已失傳,僅存片言。

《杜圖碑》《甘圖碑》所示,宋代真仙巖勝跡名景擇定品評完成(后代沿襲承用基本不出此范圍),景觀建筑達于極盛,賦名含意非儒即釋,非釋即道,又往往三教融合,加之民間俗神雜祀,無不遍及巖內(nèi)各自然勝跡和景觀建筑。區(qū)區(qū)一巖體,文化內(nèi)涵如此豐富,令人驚嘆,無怪乎張孝祥贊以“天下第一真仙之巖”。然而因文獻佚失斷缺,存世舊志記載則寥寥,致使融州文化之豐神異彩多長期埋沒無聞。

真仙巖至遲于唐代已是官紳民眾觀游勝地。文獻記載有唐代沈煜題刻“青奇山水”(已毀失)。因其為民眾樂游之地,官府往往于此發(fā)布宣示文告?!遁浀丶o勝》卷一一四《融州·碑記》記載“唐平蠻碑,久視元年”,可能刻立于此。北宋大觀四年(1110年)四月黃忱《平南丹寇記》,稱“今欲記歲月于高峰而崖石無可磨者,故寄勒于融之真仙巖,庶幾來者之觀”,觀州高峰非無可刻石之處,實因真仙巖為民眾樂游聚集之地,以期“來者之觀”而已。元泰定三年(1326年)“平猺碑”、明初“融民歸附碑”(《柳州府志》卷十八《古跡融縣》:“融民歸附碑,在真仙巖內(nèi),明洪武四年勒石”)均置立于此。

宋代官民宴飲消閑于真仙巖形成風(fēng)尚。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九月趙愿《游真仙巖記》:“是月晦,偕公率同僚恭謁真仙巖。此景天下勝絕,因留納暑。命酒合樂,徜徉終日,綽有余歡,是豈喜尋幽而樂勝游者哉。蓋亦因民之樂,并四景于此日也。觀者駢肩,號為盛事,因書以記其來?!痹O(shè)酒宴,歌樂相合,“因民之樂”而樂,“觀者駢肩,號為盛事”,風(fēng)習(xí)之盛不減江南蘇杭。春秋佳日,游觀休閑宴賞往往成為常態(tài),乾道四年(1168年)十月二十二日曾儀游觀題記有“既而俎殽雜陳,歡意甚洽”之語。

游賞風(fēng)氣盛行,真仙巖游觀線路得以開辟或整治。熙寧五年(1072年)李惟德“因發(fā)石通舟,得后洞自此始”。后洞得以游賞,元豐六年(1083年)錢公辟《游靈壽溪題名》“飲后洞石巖”。景觀悅目如明人桑悅《仙巖記》所述:“望巖之盡處,明露一竅,乃以小舟從竅而出,俱巨石蔽虧其前。涉流而北,面西復(fù)得一洞,垂乳如纓,細流一灣從洞前過,至此如入老君之室,即李維德所謂千萬年人跡罕至者?!倍艖?yīng)然住持時期,真仙巖又有“新創(chuàng)之景”多處?!抖艌D碑》“仙徑”注:“紹定庚寅黃判府命工砌為慢道,名曰仙徑,架橋渡溪,望水來處如月宮,號曰水月洞天。有石田,生草長青,名曰芝田。丹井在側(cè),有一石座,金星燦爛,名曰乳花臺。皆是續(xù)添之景?!弊源恕八露刺臁背蔀檎嫦蓭r“八景之一”見載于舊志?!白栽谟^音相”發(fā)現(xiàn)亦因人事之為,《杜圖碑》:“近寺石崖小嵓有自在觀音菩薩石相。壬寅歲夏,川僧住持因重修法堂見之。提刑劉大夫施錢百阡,命福老于藏前創(chuàng)一閣,扁曰“清凈”,□□望之?!贝藭r真仙巖內(nèi)外相應(yīng)設(shè)施如橋梁、道路、街市等均得到修治建設(shè),《杜圖碑》標示真仙巖前“出桂府 路”“南 臺 橋”“三 教 橋”“宜 州 路”“南 津”“安 靈 潭路”“洞前街市”“菜圃”(額題“祇供”,佛教語,“神祇供奉”之省,意謂圃園所產(chǎn)供奉神祇)“入州前路”等?!抖艌D碑》《甘圖碑》所示,淳祐年間景觀建筑達于極盛。然而,文人勝跡游觀題記多簡略,稍詳之文多記自然勝跡,于建筑景觀少有筆觸,或偶有連帶及之。咸淳八年(1272年)史實夫《題真仙巖詩并跋》“委蛇囗囗囗翔囗,漂渺鐘樓云中來”,此“鐘樓”即見于《杜碑圖》《甘碑圖》刻繪。

真仙巖修持維護,歷代住巖僧人道士貢獻最大,官員、地方鄉(xiāng)賢民眾熱心助力,亦成善緣。修護既有賴于社會環(huán)境安定,亦在于人為努力,如《杜圖碑》所言:“名山洞府,天設(shè)奇勝,表而出之,存乎其人。”杜應(yīng)然住持時,面臨“圣像損壞,豬羊作踐”,“一巖兩觀又皆傾損,狼籍如前”等情形。之前或之后,一遇社會動蕩,修持無人,游觀頓形消歇,種種名跡景觀摧殘毀圮自屬不免。由宋末入元,景觀建筑大多毀圮,名跡亦有沉埋無聞。桑悅《仙巖記》宋代所賜御書及御書閣“屢經(jīng)兵火數(shù)百年,故物瑯函與閣俱付烏有”,僅“外為壇三層,置三清諸神像”“鮑粹然建亭于其上,如魯靈光之獨存”,實為明代中期景觀建筑遺存情形。明末《徐霞客游記》“壁之西有竅南入,而僧棲倚之”,僧棲為僧人居處,位置正是宋代報恩寺所在?!案`計巖中有遺構(gòu),可以結(jié)桴小筏浮水,但木巨不能自移,還將與參慧圖之”,“遺構(gòu)”“木巨”即散存建筑部件。此時,真仙巖內(nèi)景觀有三清壇等殘存,其他諸多景觀建筑大多殘損無存。

宋代之后,官紳民眾于真仙巖景觀多有修復(fù)重建,略見于舊志并游觀詩文記載。宋代“鮑公亭”,嘉慶《廣西通志·勝跡略》:“真仙巖亭,在真仙巖內(nèi),又名鮑公亭。宋守鮑粹然建,侍讀直院尚書易祓有賦,明萬歷間知縣陳繼志、李濟重建,邑人王法有記立石??滴跞吣辏h梁廷桂建,額曰景余亭。”康熙中期,報恩寺有屋宇樓殿興復(fù)之舉。道光年間重建“仙徑”,以宋人原題重新刻石(上首“宋人原題”,大字“仙徑”下題“大清道光十六年秋月重建”)。民國至20世紀60年代照片展示景觀大略。此類興復(fù)故物之舉,限于局部或個別建筑,已無復(fù)宋代之盛。至于“文革”時期巖內(nèi)建廠房,景觀勝跡毀滅殆盡。

真仙巖大量碑刻和摩崖,亦多經(jīng)折難,傳承維艱。據(jù)記載抗戰(zhàn)軍興,軍政部兵工署第41兵遷址于此,碑刻摩崖已有損毀之情。融縣有識之士成立護碑理事會,將少部分碑石移出他藏。20世紀60年代普查和館藏拓片資料,真仙巖共有石刻136件。文革初期因在巖洞內(nèi)修建廠房,除地方人士移出他藏之外,巖內(nèi)碑刻大部殘損填埋,摩崖亦多鏟鑿,所余無幾。

一段文明,遂成絕響;興復(fù)故物,尚待來者。

(融水覃超軍同志為此提供有重要圖影及資料,特此說明)

猜你喜歡
通志縣志道光
一道光
縣志里的鄉(xiāng)賢
龍貓,你愛的那道光是愛情
試析《通志·校讎略》的文獻學(xué)思想
從《通志·校讎略》看鄭樵的檔案文獻編纂思想
纏訪者入縣志
縣志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白成一道光
縣級志書總纂瑣談
南京市| 蓝田县| 蓝山县| 当雄县| 达孜县| 社旗县| 故城县| 株洲县| 葵青区| 焉耆| 赫章县| 壤塘县| 大名县| 乐安县| 汕头市| 邛崃市| 墨竹工卡县| 罗定市| 汝南县| 咸阳市| 扎赉特旗| 嵊泗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丰顺县| 樟树市| 拜泉县| 沁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靖州| 嵩明县| 灵宝市| 巴南区| 常熟市| 汶川县| 东光县| 当阳市| 剑河县| 财经| 西乌珠穆沁旗| 宜宾县|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