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剛 鹿洪亮 李卓璘 陳國敏 毛品君
摘 要 通過在阿根廷駐外實踐,在對阿根廷煙區(qū)各類農場和相關供應商調研和資料收集的基礎上,對阿根廷烤煙種植的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以及阿根廷的煙草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體系進行概述,并對我國與阿根廷烤煙生產技術的差異進行分析,歸納出兩國間存在的主要差距和技術障礙,對國內煙葉生產工作提出一些建議,明確我國煙葉生產的改進方向。
關鍵詞 烤煙種植;煙葉生產;差距;建議;阿根廷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14
筆者自2012年底至2016年底由國家煙草專賣局外派中煙國際阿根廷公司工作,駐外期間長期與相關煙草供應商、煙農進行了技術交流,并通過實地考察對阿根廷煙葉生產所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管理措施、生產技術有了清晰認識,分析了我國與阿根廷烤煙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差距,探索我國煙葉生產的發(fā)展方向。
1 阿根廷烤煙種植的基本情況
阿根廷煙草種植歷史悠久,現較具規(guī)模,是南美洲重要的煙草產地。1998年種植面積為7.9萬公頃,產量為9.8萬噸,2012年后煙葉產量基本穩(wěn)定在7萬~8萬噸,在南美洲僅次于巴西。阿根廷主要生產烤煙、白肋煙、曬煙和少量淺色晾煙,其中烤煙占73%,白肋煙占24%。阿根廷的烤煙產量占世界烤煙總產量的2.1%,居第6位;白肋煙產量占世界白肋煙總產量的3%,居第8位。
1.1 煙草種植區(qū)劃
阿根廷烤煙種植中心主要在胡胡伊和薩爾塔兩?。ㄕ既珖緹?8%以上),位于阿根廷北部,安第斯山脈以東,南回歸線附近。根據地理氣候條件,薩爾塔煙區(qū)以兩個盆地為界劃分為4個自然生態(tài)區(qū),胡胡伊以谷地為界劃分為6個自然生態(tài)區(qū)。白肋煙產區(qū)集中在米西奧內斯省、東土庫曼省,位于南回歸線附近,安第斯山脈以東的阿根廷東北部,屬于巴拉那河流域中上游,米西奧內斯高原。
1.2 煙區(qū)氣象條件
阿根廷煙區(qū)與我國云南相似,全年分雨季和旱季,雨季為9月至次年5月,旱季為5—9月,其常年氣象要素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阿根廷薩爾塔煙區(qū)月平均降雨量
60.44 mm,1月降雨最多,平均為171.68 mm;6月最少,平均4.33 mm。胡胡伊煙區(qū)月平均降雨量65.01 mm,2月降雨最多,平均為157.8 mm;6月最少,平均為2.82 mm。薩爾塔煙區(qū)月平均氣溫16.85 ℃,晝夜溫差大,最高溫出現在12月,為29.01 ℃;最低溫出現在7月,為2.21 ℃。胡胡伊煙區(qū)月平均氣溫19.09 ℃,晝夜溫差大,最高溫出現在12月,為31.22 ℃;最低溫出現在7月,為5.8 ℃。
阿根廷烤煙的移栽時間一般為8月中旬至11月中旬,采收時間為11月底至翌年3月,收購時間為12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大田生育期22周(采摘5次左右)。阿根廷在安排烤煙生產時充分利用了自然資源,以胡胡伊省為例,烤煙大田生長期在8月中旬至翌年3月,平均溫度為21.26 ℃,生長期降雨量充沛,達到696.15 mm,占全年降雨總量的89.23%(表1)。
1.3 煙區(qū)土壤狀況
阿根廷煙區(qū)土壤質地和結構多樣,pH值多在6.5~7.0,土壤黏粒含量不超過8%,以砂土、壤砂土或砂壤土的平坡或丘陵地居多,結構疏松,土壤通透性1.05%~2.14%,土層深厚(55~80 cm),碳氮比為8.7∶11.0,有機質1.5%~2.0%,氧化鎂1.3%,總氮0.09%~0.12%,有效氮0.1%左右,有效磷20~50 mg·kg-1,有效鉀27~46 mg·kg-1。
1.4 耕地資源與輪作制度
阿根廷主要煙區(qū)耕地資源與輪作制度如表2所示。阿根廷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較豐富,總耕地面積2 500萬公頃,宜煙耕地230萬公頃,現種煙面積僅3.0萬~4.0萬公頃,種植煙葉的農場約2 400個。2015—2017年,阿根廷煙葉種植面積保持在3.1萬~3.3萬公頃。當地全部實行1~3年輪作制,即煙葉收獲后種一季牧草,再種植1~2季的谷物以恢復地力和減少病蟲害。通過種植燕麥、黑麥、油麥藤等,有助于控制雜草生長,控制根線蟲種群,高粱、玉米秸稈直接粉碎在田里,可改善土壤結構。
2 阿根廷的烤煙生產技術
2.1 煙草品種
阿根廷烤煙種子通常由煙草供應商提供。2015—2016年煙區(qū)種子分布情況為:胡胡伊省K394為73.40%,MB59為2.90%,MB47為5.70%,K399為2.20%,CJ112為11.80%,MN944為2.10%,其他1.90%為煙農自行選留品種。薩爾塔省K394為56.70%,NC196為0.80%,MB47為6.20%,MB37為0.90%,PVH2291為5.60%,K399為0.70%,K326為12.70%,K149為1.40%,K346為5.90%,MN944為1.60%,COKER347為1.30%,MB59為4.40%,其他1.80%為煙農自行選留品種。其中,胡胡伊合作社擁有農業(yè)試驗站,新品種推廣需經5年區(qū)試,前兩年對新品種農業(yè)性狀進行鑒定,后三年質量評價和工業(yè)驗證后示范推廣。近年培育的烤煙CJ112總糖含量總體高于其他品種,得到了中國煙草認可。經過多年國內卷煙工業(yè)驗證,適應中國煙草市場的品種主要有K326、MB47、CJ112。
2.2 育苗和壯苗標準
育苗大部分采取傳統(tǒng)育苗方式,沿水流方向設育苗場所,苗床下方鋪1 m×100 m微管道,熱毯保護裸種育苗,同時也注重漂浮育苗和濕潤育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壯苗標準為莖高15~17 cm,莖圍0.6~0.8 cm,葉片不多于6~9片,煙苗健壯,韌性強,可在手指上纏繞而不斷,根系發(fā)達,抗旱性強,便于深栽,栽后恢復生長力強,成活率高。育苗結束后將苗床清理干凈種植煙葉,既充分利用資源,又節(jié)約成本。
2.3 整地深耕
田塊根據地勢及灌溉便利,移栽前4個月沿水流方向用20匹馬力拖拉機深松,深度在50 cm以上,打破犁底層,機械耙子拉平種植區(qū)域,移栽前90天每公頃施入約50 kg白云石粉、900 kg復合肥。
2.4 大田移栽
胡胡伊省移栽時間一般為8月中旬至11月中旬,因薩爾塔省年平均氣溫較胡胡伊省低2.24 ℃,移栽期較胡胡伊省推遲15~20 d。移栽時將已整好的田塊用拖拉機按種植行坡度為2.52°~4.68°,弧度為(0.70%~1.30%)×360°,行距1.2 m,開一條約8 cm深的淺溝,小水慢灌8 h以上,淺溝充分吸收水分后移栽。
2.5 種植密度
阿根廷煙區(qū)烤煙種植密度為20 700~23 000株/hm2,約90%人工移栽和10%機械移栽,采用寬行窄株等行距種植,株距為35~45 cm,行距1.2 m。
2.6 施肥技術
煙草供應商每年在煙葉移栽前,取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取樣時按照地形、植被類型、煙田規(guī)模和土壤質地劃分取樣區(qū)域,選擇有代表性的田塊,每個樣品取10個點,取樣深度30 cm,取土后將10個子樣品拌勻,四分法取約2 kg,放置于干凈的塑料袋內。將樣品送至土壤研究所檢驗,農藝專家根據各農場具體種植的品種、氣候、土壤養(yǎng)分等情況制定施肥方案,每區(qū)塊分析化驗結果有效期為3年。
肥料全部條施,施肥形式有機械施肥和手工施肥,施肥時間為移栽7~10 d后施基肥,用24%磷酸二銨、46%硝酸銨鈣、13%硫酸鉀、11%硝酸鉀、6%硫酸鉀鎂混合,平均用量為每公頃90~130 kg氮肥,60~90 kg磷肥(P2O5),220~280 kg鉀肥(K2O),施肥總量為每公頃800 kg。移栽30~40 d后追肥,每公頃施用100 kg硝酸鉀或復合肥。
2.7 田間管理
2.7.1 適時打頂抹杈
烤煙品種大部分為中、多葉型(22~30片)品種,打頂宜在開花后,頂部留葉長度10~15 cm處打頂,留葉數控制在22~25片,100%人工打頂。
2.7.2 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黑脛病、普通花葉病、黃瓜花葉病和菌核病,蟲害主要是潛葉蛾、蚜蟲、煙蛀莖蛾、棉鈴蟲。由于進行輪作并將高粱、玉米秸稈直接粉碎在田里,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2.8 成熟采收
移栽后80~90 d開始采收,約11月底至次年4月,大部分采用人工采收,每周采收一次,每次采摘6~8片。采用專用拖拉機將煙葉運到烤房工廠,根據鮮煙素質分類,稱重后煙夾成桿進烤房。因煙葉采收季節(jié)雇工困難,成熟往往無法及時采收,尤其下部葉常表現過熟采收。
2.9 烤房和烘烤技術
阿根廷全部為農場式經營,烤房相對集中,目前薩爾塔省有8 000座左右,胡胡伊省10 500座左右。烘烤采取40%傳統(tǒng)烤房和60%密集烘烤,每爐每次可烤1 000 kg干煙葉左右,時間7~8 d。主要熱源大部分使用天然氣,少量使用木材,少量烤房在房頂安裝太陽能,提高熱能利用效率,節(jié)約燃料成本。因阿根廷經濟蕭條,多數農場主資金緊張,烤房配置數量與種煙面積不配套,造成阿根廷煙葉移栽期過長。煙葉烘烤工藝與我國相似,仍用三段式烘烤(變黃期、定色期、干筋期),烘烤工藝曲線如圖1所示。
阿根廷煙葉烘烤工藝與國內三段式烘烤的技術差別:1)變黃充分,葉片達到黃筋黃片(十成黃),葉片凋萎、主筋發(fā)軟后轉入定色期,整個烘烤過程需要6.5~7.5 d,且由職業(yè)經理負責,每座烤房記錄技術參數,烘烤中根據煙葉素質和具體情況及時調整參數,保障煙葉的烘烤質量;2)起點溫度較低,為35 ℃,整個烘烤過程穩(wěn)溫環(huán)節(jié)較多,干球在35 ℃、38 ℃、42 ℃、44 ℃、48 ℃、54 ℃、68~70 ℃均設置穩(wěn)溫時間;3)定色期升溫速度為每小時升0.5~1.0 ℃,較國內升溫快;4)干筋期溫度為68~70 ℃,較國內高。
3 我國烤煙生產與阿根廷存在的差距
3.1 煙區(qū)合理布局方面的差距
據美國專家研究,生態(tài)環(huán)境、品種、栽培烘烤技術分別對煙葉質量的貢獻率為56%、32%、10%,說明生態(tài)條件是決定煙葉品質最重要的影響因素[1]。阿根廷烤煙種植地區(qū)主要集中在胡胡伊省和薩爾塔省,而從世界優(yōu)質烤煙產區(qū)分布中不難發(fā)現,適宜烤煙生長和煙葉質量較好的煙區(qū)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
近年來,我國在煙葉生產方面推行“嚴控規(guī)模、堅守紅線”,2017年種植烤煙面積較計劃指導面積少3.28萬公頃,同比減少9.16萬公頃[2]。當前,我國非重點產區(qū)種煙面積大幅度下滑,應以此為契機重新調整我國煙區(qū)布局,把煙葉生產轉移到適宜和最適宜的地域種植,以促使我國煙草生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研究表明,我國有86個縣15萬噸左右產能處于不適宜或次適宜地區(qū),煙葉單產低、品質差、效益低,產區(qū)要加大調整力度,將計劃資源向具備生態(tài)優(yōu)勢、優(yōu)質特色煙葉產區(qū)集中,努力打造一批符合高端卷煙品牌需求的核心原料區(qū)[3]。
3.2 煙田保護性栽培方面的差距
阿根廷煙區(qū)一般要實行1~3年輪作,種地和養(yǎng)地相結合。經1~3年牧草種植以及燕麥、黑麥、油麥藤等作物種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大耕作層和土壤通透性,改良土壤結構,保持土壤肥力水平,防止土傳病害發(fā)生。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少,“寸土寸金”觀念根深蒂固,耕地難以休耕輪作。因此,在保證煙農利益的前提下,可嘗試小面積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對愿意休耕煙農給予必要的物資或現金補助,摸索規(guī)范管理的配套技術措施后再大面積推廣。
3.3 煙田灌溉設施方面的差距
阿根廷烤煙種植非常重視水資源和水利設施建設,胡胡伊省、薩爾塔省共有6大水庫,灌溉面積達40 000 hm2左右,還設有1級、2級和3級大型運河網,每個農廠配有池塘或小型水庫蓄水池,保證煙田灌溉。多數農場采用溝灌,少部分農場由菲莫煙草贊助采用滴灌。
我國多數煙田沒有有效的水利設施和灌溉措施,部分煙田配套小水窖以緩解旱情,但隨水窖急劇增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部分煙區(qū)水窖已干枯。
3.4 煙草種植規(guī)模方面的差距
阿根廷全國約有2 400個私人煙葉生產農場,平均種植面積13.75 hm2,大農場種植面積達到1 000~3 000 hm2。種植規(guī)模大,便于技術推廣、組織管理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煙葉生長整齊度、均勻性好。
我國農業(yè)為千家萬戶式的分散生產模式,人均種煙面積小,機械化程度低,難以滿足煙草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對煙葉優(yōu)質原料的需求。
3.5 煙葉生產管理方面的差距
阿根廷在每個農場都聘請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職業(yè)經理人,且有明確的專業(yè)技術分工,關鍵生產環(huán)節(jié)上由專業(yè)技術小組負責組織,尤其是在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分級等關鍵環(huán)節(jié)。
我國煙葉生產管理方面大部分由煙技員完成,成立烤煙生產專業(yè)合作社后將煙技員劃歸合作社管理,削弱了煙草部門對煙技員的直接領導,煙技員工作積極性受挫,不利于煙葉生產組織管理。
4 對我國煙葉生產工作的建議
4.1 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
從戰(zhàn)略層面來說,農業(yè)土地流轉是實現我國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對于促進我國煙草行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我國煙葉種植應將烤煙扶持政策、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多元產業(yè)發(fā)展、金融資金支持等方面向核心煙區(qū)傾斜,穩(wěn)住核心煙區(qū),探索出一種“切合產區(qū)、符合民情、容易操作、真正適用、群眾滿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新模式。
4.2 培養(yǎng)下一代種煙人
目前青壯年農民大多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從事繁重的煙葉種植,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年齡較大或行動不便的老人,煙葉種植能力相對薄弱[5]。我國煙葉種植多以“老、弱、病、殘”為主力軍,為保持煙草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應穩(wěn)定和擴大煙農隊伍,吸引社會高素質人才推進煙草產業(yè)發(fā)展。當前,煙草行業(yè)應加大宣傳有關惠民利民的政策,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xiāng)種煙,同時培育和壯大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yè)煙農,延續(xù)和維持煙農隊伍的穩(wěn)定。
4.3 適當提高煙葉收購價格
近年來,煙葉收購價格不斷提高,實際收購價格也在持續(xù)增加,但煙葉收購價格的增長遠遠低于煙農生產成本的增加,煙農從烤煙種植中獲得的純收入并未同步增長。通過適當提高煙葉收購價,擴大煙農收益,突出煙葉與其他農作物的比較價格優(yōu)勢,真正激發(fā)煙農的種煙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為煙草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義和,劉相甫,黃曉東,等.論烤煙種植布局調整[J].中國煙草學報,2016,22(2):124-131.
[2] 王建華.武陵山區(qū)煙草生產土地流轉問題研究[J].作物研究,2015(2):894-897.
[3] 周勇.煙農對石柱縣煙葉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7(7):108-111,116.
[4] 李暉.現代農業(yè)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取向及對策[J].農村經濟,2006(10):96-98.
[5] 王明茹.煙葉收購政策與煙農利益分析及建議[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6(12):30-31.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