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秀
方位感也稱對方位的認知,是人體對物體所處方向的感覺,如對東西南北、上下前后等方向的感覺。小學生的方位認知比較模糊,需建立清晰的方位感才能進行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因而,這個內容,表面上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學也會”,實際上它涉及今后數學的坐標、立體幾何,乃至地理、物理中學科的空間概念,因此,不應該把它簡單地視為“找得見北”。
“位置與方向”內容的編排,旨在使學生通過認識空間和平面中的方向,使學生形成方位感。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生已經學習了“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對位置關系,但是對于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方位概念,需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撐和豐富的表象積累,才能較好地掌握這些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通過活動設計,使學生感悟東、西、南、北等這些方向在實際生活中是固定的,物體之間的絕對位置只與參照物有關。
一、認識空間的方向
(一)復習導入
1.同桌之間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誰。
2.改變一下坐的方向 ,再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誰。
3.兩次得到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呢?
4.指一指,我們班級的上面和下面(一樓除外)各是哪個班級?面向的方向不同,再看一看。
通過這兩次觀察活動,在前后左右的描述中,學生會體驗到這種描述都是以描述者為中心。面對的方向不一樣,觀察到的結果就不一樣。學生會感悟到前后左右是物體的相對位置,與觀察者和參照物有關。另外,前、后、左、右的改變不影響上下的位置關系,從中感受“變中不變”的數學思想。
(二)學習新知
位置的確定需要標志物,這個標志物要為全體人所共識,顯然,白天它就是太陽。這需要戶外學習的體驗,如把學生帶進操場來確定方向。
首先,認識東西兩個方向。
(1)用手指一指太陽。
(2)你知道它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嗎?
(3)現(xiàn)在的太陽和剛升起時有什么不同?
教師要告訴學生,早晨太陽升起的方向為東,但上午第一、二節(jié)課太陽已經升得較高了,那時已經在東南偏高的方向(冬天和夏天太陽升起的方位有所變化,不同緯度也有所變化),因此,學生站立時以太陽為參照物身體向西偏北傾斜,這樣避免學生誤認為只要是早晨的太陽都在東方。通過這一活動和問題,確定太陽升起的方向叫“東”,落下的地方叫“西”。
其次,通過旋轉身體,建立知識的聯(lián)系。
(1)面向東方,伸開雙臂,和學生一起說前面是東,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學生自己,邊向右轉邊說東、南、西、北。
(3)想一想,這四個方向是按什么時針旋轉方向排列的。
(4)面向東方,向左轉,邊轉邊確定方向。
(5)說一說哪兩個方向是相對的。
(6)教師給定一個方向,讓學生確定其他方向。
學生最容易觀察到的是太陽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利用這一經驗,先找到東和西,再利用手臂找到南和北。把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識和東、南、西、北建立聯(lián)系,并通過向右轉和向左轉等多種活動,找到確定方向的方法。
再次,在游戲互動中形成方位感。
(1)教師說一個方向,學生指。
(2)學生三人一組站成直線,由中間的人說“你在他們的哪邊”。
(3)學生5人一組游戲。(一個人指令其他四個同學站在他的哪邊,再輪流游戲。)
(4)中間的人改變方向,看看其他同學的方位改變沒有。
通過參照物的不斷變換,使學生體會前后左右的相對位置改變而東西南北的絕對位置不變。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方位,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最后,在談話中鞏固應用。
(1)學校的四個方向分別有哪些建筑物?
(2)你家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3)說一說,你居住的房間四周都有什么。
(4)說說生活中與方向有關的事物(比如哪個季節(jié)有西北風?春天燕子從哪里飛到哪里?學校開的門是什么方向等。)
(5)如果國旗向北動,說明刮的是什么風?
通過應用和交流,使學生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加深對方向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生活中與方向有關的事物,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很喜歡戶外學習,課上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什么太陽升起的地方叫東方?(人為規(guī)定)
月亮也是東升西落嗎?(引而不發(fā),引導學生回去查找資料。)
沒有太陽,怎么辨別方向?(學生想起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課文,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感受到了數學和語文之間的聯(lián)系。)
“有沒有既不是東也不是南的方向呢?”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一個人的位置既不在你的東邊,也不在你的南邊,而是在它們之間,那他的位置就是東南方向。依此類推,學生又辨認出了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還可以提醒學生:這種說法,只是約定俗成,把“東南”說成“南東”,即“南偏東”“南與東交匯點”也成理)。
二、認識平面上的方向
(一)認識地圖上的東西南北
首先,認識地圖。
(1)大屏幕出示中國地圖。問:我國的地圖像什么?
(2)你能找到北京在哪里嗎?你是怎么找的?
(3)你知道北京在地圖的什么方向嗎?
(4)板書課題:地圖上的方向
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地圖導入新課,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融通關系,也體現(xiàn)課程資源整合的教學理念。
其次,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1)對于地圖上的方向,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方向標)
(2)出示我們校園平面示意圖,學生討論確定方向的方法。
(3)請一個學生在黑板上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其他同學在桌面上貼。
讓學生建立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的關系。通過臺前和臺后的活動,使學生把黑板上的上、下、左、右和桌面上的前、后、左、右一一對應。
再次,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說一說北京在我國的什么方向。
(2)你所在的城市在我國的什么方向?
(3)根據描述,標明學校示意圖中的建筑物。
(4)出示五岳地圖,再讓學生填寫圖中空白。
(5)繪制班級平面示意圖。
學生掌握了平面圖的方向后,能夠想像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并在平面圖上確定物體的位置,進一步形成學生的方位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1)出示《鬧鬧尋寶圖》。
(2)他怎么走,才能尋到電腦?(向東南方向走)
(3)接著出示其他寶物,為鬧鬧設計尋寶路線,從而引出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
(4)借助指南針發(fā)現(xiàn)方向的規(guī)律。(東北、東南、西南、西北也是依次按順時針方向排列,東南與西北相對、西南與東北相對。)
(5)出示動物園示意圖,描述小動物家和學校的位置關系。
教師組織學生以多種方式進行物體位置描述的訓練,使生活實景中的方位與平面圖中的方位結合起來,并在猜謎中發(fā)現(xiàn)知識、獲取知識,寓教于樂。
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詞確定位置時,是以“我”為觀測點;用東西南北等方位詞確定位置時是以“太陽”為觀測點,即“我們”。
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是誰在確定誰的位置”,誰和誰之間的變化,從不同角色的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并學會理性地做事。育人于潤物無聲的教學中,傳授知識、啟迪智慧、讓學生會辯證地看問題,應是一線數學教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