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宏
卯時,天微亮。
春寒料峭,樹枝掛滿冰霜,凜冽的北風(fēng)刮來,寒氣逼人。
道州南門外,人頭攢動,黑壓壓地,佇立在道路的兩旁。
這些都是道州城的百姓,他們瑟瑟發(fā)抖、眉上有霜,只為送別他們心中勤政愛民的道州司馬寇準。
“來啦,快看!寇公來啦!”眼尖的孩子沖著大伙嚷起來。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城門內(nèi)舂陵街的青石板小道。
小道的盡頭,一匹瘦馬拖著一輛破車,馬車前頭步行著一位老者。
老者緩緩走近,似乎有些吃驚。
只見老者須發(fā)皆白,一襲青衫,年逾花甲,炯炯雙目卻透出堅毅的目光。
他就是離任的道州司馬寇準。
因公正廉潔、愛民恤貧,當(dāng)?shù)匕傩諏軠首鹁从屑印?/p>
他邊走邊向人群拱手,“謝謝鄉(xiāng)親們!鄉(xiāng)親們回去吧!”
人群嘩地聚攏過來,將寇準團團圍在中間,人和車被迫停了下來。
“寇公您等等!老朽為您送行了?!?/p>
一位身披蓑衣的老翁高舉著一根釣竿擠進人群。
“雷州千里之外,關(guān)山險叢,老朽已近冢中,不能追隨左右,就贈此釣竿陪伴寇公遠赴雷州釣太平吧!”說著,老翁高高舉起那一根釣竿。
一句話,讓寇準閃過這幾年自己在道州的一幕幕。
剛就任道州司馬時,州中沒有司馬公廨。州官看他是朝廷罪臣,倨傲無禮。然而道州百姓知道他是個好官,自發(fā)組織起來,為他蓋了一座公廨。
猶記得那個冬日的大雪天,他信步瀟水之濱時,有一垂釣老翁指著潭水說,這潭叫金鼎潭。潭中有一金鼎,當(dāng)金鼎出現(xiàn)時,天下就會太平,而他在釣太平。聽到此語,寇準拿出積蓄,請來能工巧匠,在金鼎潭邊修建了一個小小涼亭,取名“太平樓”,企盼有那么一天,這只沉下去的金鼎真像仙人所說的那樣自己浮出來。
他常登臨其上,北眺中原大地,發(fā)憂國憂民之思,吟出了《春日登樓懷舊》一詩: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遠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深樹語流鶯。
舊業(yè)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老翁正是眼前的這位舉著釣竿的老者。
釣竿系青竹所制,青竹雖輕,情意深重。
這根釣竿,是道州百姓對寇準愛民為民的最高敬意。
寇準神色凝重,從老翁手中恭恭敬敬地接過這根拇指粗的釣竿。
另一位白發(fā)蒼蒼的拄拐老者,蹣跚地走到寇準面前,手里顫巍巍地捧著一杯酒。
頓時,喧囂的人群安靜下來。
老者眼中噙著淚,泣聲道:“寇公在朝廷一心為天下百姓謀太平,在道州一心為百姓謀福利,公德似海,公恩如山。”
他哽咽了一下,“今天,我們不敢以重禮相送,生怕有辱寇公您的清名,僅以濁酒一杯,祝愿寇公此去雷州,再無譴謫。”言罷,老人已是泣不成聲。
淚水流過老者溝壑縱橫的皺紋,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有聲。
送行的父老鄉(xiāng)親聞言皆伏地而跪,掩面痛哭。
驀地,寇準眼含熱淚,回顧一生,感慨萬千。
他出身名門望族,父親寇湘于后晉開運年間考中進士甲科,后被封為國公。太平興國五年,19歲的他考中進士,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出任宰相。當(dāng)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勢若危卵,在一片南遷聲中,他力主真宗親征。真宗抵達澶州后,他指揮軍士射殺遼軍先鋒撻覽,訂立了“澶淵之盟”……
他清正廉潔、勤政愛民,四十余年宦海沉浮,即使兩度罷相,他也無悔寫道:蕭蕭疏葉下長亭,云淡秋空一雁經(jīng)。
寇準凝視著杯中濁酒,將杯送至嘴邊,脖頸微揚,一飲而盡。
“更盡一杯酒,歌一闋?!笨軠室鞒?,手握釣竿如持節(jié)般虔誠,步履堅定,一路向南,回望道州,背后的布衣們十里相送尤垂淚不已。
天圣元年閏九月十二日,北徙衡州司馬的詔令到了,可63歲的寇準已于五天前病逝于雷州,臨死前仍擔(dān)心百姓莊稼被水淹。死后家徒四壁,啟奏朝廷撥錢歸葬故里,靈柩運至洛陽,錢已用完,只得寄埋當(dāng)?shù)亍?/p>
“風(fēng)雨一樓千古在,瀟湘二水萬年流?!笨軠孰x任后,百姓將太平樓改為寇公樓。千百年來,寇公樓歷經(jīng)一遷五重建,依舊屹立在道州古城墻上,守護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