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虹
誰能想到母女兩代人的經(jīng)歷竟會如此相似1
1937年,我的媽媽因為不愿忍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統(tǒng)治,悄悄離開了父母家庭,告別了從小生長的天津市,懷揣著到解放區(qū)去繼續(xù)完成學業(yè)的夢想,經(jīng)過千里跋涉奔赴陜甘寧抗日根據(jù)地首府延安,成為陜北公學的一名學員。那一年,她16歲,在延安,她把自己的姓名改為于虹。
1968年,跟隨著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洪流,我也離開了從小生長的北京城奔赴陜北延安,落戶在延長縣黑家堡公社岳口大隊張家巷村。那一年,我也16歲,在延安,我把自己的姓名也改為于虹。
正在被看押勞動中的媽媽對我到延安插隊格外高興,還寫給我一首藏頭詩:
小小幼芽生京城,紅心欲試云與風;
志在延安干革命,堅學英雄工農(nóng)兵。
不久,我的弟弟也來到陜北,落戶在離張家巷二里地的岳口村。
說是知識青年,其實,“文革”開始時,我只是北京師大女附中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從“文革”爆發(fā)到下鄉(xiāng)插隊的兩年多時間里,學校全面停課,再沒上過文化課,家里凡是沾點兒文化內容的東西全部被抄走,下鄉(xiāng)時攜帶的行囊中居然沒有一本書!
張家巷是黃土高原山溝里一個只有17戶人家的小山村。村里不通電,沒有廣播,白天上山受苦,夜晚村里除了偶爾傳來幾聲狗叫,一片寂靜,伴著窯洞里一盞昏黃暗淡的油燈,做好晚飯吃完了就只有上炕睡覺。一年四季,春種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復著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農(nóng)耕生活,日子就在上山受苦、砍柴、挑水、推磨、做飯、吃飯中一天天度過。兩年多時間里,公社里先后招了幾次工,一批批北京知青興高采烈地離開了農(nóng)村去工廠當工人。同時來張家巷插隊的4個女同學、3個男同學陸續(xù)離開村里去當工人、當兵、病退或是轉回老家,最后村里只剩下了我一名北京知青,我弟弟插隊的村里也只剩了他一人,于是我搬到岳口村,我們姐弟倆合并成了一個知青戶。村里的農(nóng)民憨厚淳樸,常說“吾北京城里娃娃不容易”,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盡可能地關心幫助我們。
1970年6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開始試點招生。1971年,其他高等學校也開始陸續(xù)恢復招生,廢除了招生考試,改為“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經(jīng)過兩年以上勞動鍛煉的初中畢業(yè)生就可以報名。這就是所謂的"32農(nóng)兵大學生”。公社里有幾名女附中同學被推薦上大學了。因為父母在“文革”中遭受嚴厲的批判,我連想都沒想過報名上學的事。
1972年的一天,我到延安無線電廠看朋友,黃昏時路過延安大學,從墻外望見校園里一座座樓房,明亮的燈光從一排排教室的玻璃窗里傾瀉出來,教室里正在伏案學習的學生清晰可見。這久違的溫暖畫面使我怦然心動,突然間,我好想上學!
趁那一年冬季農(nóng)閑回北京探親的機會,我買了一整套補習中學課程的教科書,有好心的中學老師為我講授了化學、幾何課程?;氐酱謇?,我給自己定了學習計劃,要在下一年學校招生前補習完中學的數(shù)理化。于是,每天晚飯后,借著搖曳不定的昏暗的小油燈,我都要看書做題,完成學習計劃后才上炕睡覺。
1973年學校招生的日子終于到了。我寫了一份報名上學的申請,介紹了自己下鄉(xiāng)近五年來,如何努力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改造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世界觀。為了更好地扎根農(nóng)村干革命,需要學習文化知識,提高勞動本領,所以報名上學。生產(chǎn)小隊、大隊的推薦信介紹我如何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和貧下中農(nóng)打成一片,思想好,勞動好,聽上去就像雷鋒一樣。大隊書記給我蓋上紅章章,我自己步行二十多里路,興沖沖地把報名申請和推薦信送到了公社。結果,公社革委會沒有推薦我去上學。
1973年是“文革”10年中唯一的一次考試招生。就在這一年,遼寧出了個“白卷英雄”張鐵生。他參加大學數(shù)理化考試交了白卷,就在試卷背面寫了一封“給尊敬的領導的一封信”,在信中訴說他因不忍心放棄集體生產(chǎn)躲到小屋里去復習功課,從而導致文化考試成績不理想。這一封信讓張鐵生得到重視,最終被鐵嶺農(nóng)學院錄取。
這之后不久,我碰到了公社的團委書記方平。談起上學的事,他對我說,你出身不好,本人政治面貌又是個群眾,公社實在不好推薦,好歹你也入個共青團呀!我有些猶豫,擔心寫了入團申請組織上不批準。他說,你在生產(chǎn)隊的勞動表現(xiàn)我都了解,老鄉(xiāng)對你的評價很好,你不寫申請我咋批準嘛!于是,回到村里我立馬就寫了入團申請書。村里的團支部書記是個小后生,我弟弟的小伙伴,他大舅是大隊書記,于是,我的申請一路綠燈送到了公社,很快得到了批準。剛剛入團,方平就指定我作為岳口大隊的代表參加黑家堡公社團員代表大會,緊接著我又作為黑家堡公社的代表參加延長縣團員代表大會。來自各個公社的青年團員從四面八方會集到縣城,在街道兩旁墻上貼板報,打起了擂臺。我也施展了自己練習過繪畫、書法的本領,為黑家堡公社辦了一期圖文并茂的黑板報,在小小的延長縣城里占盡了風頭。
1974年學校招生的日子又到了。有了加入共青團一年的政治資本,我再次向公社遞交了一份報名上學的申請。那時,大學、中專同時招生,報名資格也相同,全看公社向哪個方向推薦。我被推薦上中專,可選擇的學校專業(yè)不多,一個人可以報三個志愿。我覺得醫(yī)療衛(wèi)生、農(nóng)業(yè)技術是農(nóng)村最需要的專業(yè),于是只選擇了延安衛(wèi)生學校和延安農(nóng)業(yè)學校兩個志愿。不想,學校方面又出了麻煩。延安衛(wèi)校認為我父親鄧拓是赫赫有名的“黑幫分子”,拒絕接受我入學。于是,我第二次報名上學的愿望又泡了湯。
我感到心灰意冷,不再去想上學的事。那年冬天我沒有回北京,趁著農(nóng)閑時學大寨修水利掙足了工分,到了第二年夏天打算回北京好好玩玩歇歇。
離開村里到了延安,買好第二天一早去銅川的長途汽車票,我漫無目的地走在延河大橋上,看看延河水,望望寶塔山,意外地迎面碰到了延長縣知青辦的劉志忠。那年,陜北干旱無雨,他曾被派到我們村里領導抗旱,男人們都上山受苦,他天天跟著我們婆姨女子從延河里一擔擔挑水澆川地里的玉米,所以很熟悉。
他問:“你到哪里客?”
“回北京客。”我說。
“你不考學啦?”
“嗨,學校不要,罷咧!”
他馬上告訴我,鄧小平恢復工作了,縣里知青辦剛剛收到中央專案組發(fā)來的證明說,你父親的問題尚未解決,若屬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則不影響升學就業(yè)。他說:“往年上學你就缺這么張證明,今年有了這張紙,你咋不再試試?”
是啊,俗話說事不過三,聽罷他的話,我立馬跑到車站退了去銅川的車票,坐上長途車又回了村。
1975年,我第三次向公社遞交了一份報名上學的申請。這次,公社推薦我考大學。在陜北生活快七年了,親眼看到村里農(nóng)民生老病死、缺醫(yī)少藥,我一心一意想學醫(yī)當醫(yī)生,于是,在招生的學校里只挑選醫(yī)學院,報考了西安醫(yī)學院和延安大學醫(yī)療系兩個志愿。由于“白卷英雄”張鐵生,“文革”中剛剛恢復的入學文化考試又被取消了。文化考試改變?yōu)殚_卷寫一篇自選題目作文,外加理論與實踐考試。
先說寫作文。我在村里閉目塞聽,完全不知天外的事,于是借來幾張舊報紙,了解一下國家的大形勢。當時正在宣傳遼寧省朝陽農(nóng)學院開門辦學、社來社去的辦學方向。我決定就寫“學朝農(nóng),邁大步,社來社去是方向”。劉志忠負責報名考試,他鼓勵我:“好好寫,寫好了也不一定讓你社來社去?!庇谑?,我揮開筆洋洋灑灑寫了幾大篇紙交了卷。
然后是理論問答。所有的考生盤腿坐在一間窯洞的炕上,聽老師問問題,舉手回答。記得有“鋼筆為什么能吸上水”“履帶式拖拉機在沼澤地里為什么陷不下去”,活脫脫就是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十萬個為什么》!老師又問“鋤地為什么能抗旱”,幾個考生都沒答對。我的腦海里突然冒出在北京小學上學時開過一門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常識課,老師說干旱時土地板結,土壤里會形成很多毛細管將地下的水分帶到地表蒸發(fā)掉;鋤地時砍斷了這些毛細管,所以能起到給土壤保墑的作用。于是,我舉手回答了這個問題。主考老師十分贊許,夸獎說:“于虹同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向貧下中農(nóng)學習得好!”
第三項實踐考試是上山種麥子。主考老師帶著一群考生爬上了縣城附近的山頭,老鄉(xiāng)們正在山上種麥子。于是,我們接過了老鄉(xiāng)手中的農(nóng)具,前面一個人手握鋤頭,走一步掏一個土窩窩,腰上系上一根麻繩,拉著用酸棗圪針綁成的掃帚邊走邊磨土坷垃;跟在后面的人把裝滿肥料和麥種的笸籮用粗麻繩挎在身子前面,左右手交替抓起一把把混合著麥種的肥料投在掏好的土窩窩里,每一把的麥種多少要很勻稱,每走一步就把投下的麥種踩實。這活計我已經(jīng)干了七年,非常熟練了,贏得了老鄉(xiāng)和考官們的一片贊許聲。種罷麥子,主考老師在地頭上給我們出了一道算術題,說的是多少粒麥種重一兩,一個坑兒里種幾粒,一畝地行距、株距是多少,求一畝地需要多少斤麥種。聽罷題目,考生們紛紛拿柴棍兒在地上開始畫拉著算起來。我心里暗喜,太容易啦,這還是上小學時學過的四則運算應用題呢!于是,我很快就報出了答案。
大學入學考試就這樣全部結束了。
回到村里之后,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那時,村里家家戶戶已經(jīng)安裝了有線廣播的小喇叭,一早放《東方紅,太陽升》,晚上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除了八個樣板戲,就是廣播通知,每天的節(jié)目很單調,我嫌太聒噪把線拔了。從縣里回來,我把喇叭線又接通了,天天留神聽通知,村里的老鄉(xiāng)也都幫我仔細聽著廣播??墒莾扇齻€月過去了,一點兒音訊都沒有。我琢磨著黃花菜又涼了,一把又揪斷了喇叭線。
記得已經(jīng)到了那年的十月。一天中午歇晌正在窯洞里吃飯,鄰居家的老鄉(xiāng)小泉子朝我們的窯洞一邊跑一邊老遠就喊著:“小虹,小虹,快聽喇叭里吶喊你咧!”我趕緊爬上炕接上喇叭線,湊近了仔細聽,果然通知我馬上去縣城,沒說什么事。那時,村里只有老村長有一輛自行車,輕易不外借,聽說我要去縣城,二話沒說讓我推上就走。我蹬上車,上坡下坡騎了七十多里路,大汗淋漓地趕到了縣城,忐忑不安地進了知青辦。劉志忠高興地遞給我一個信封,打開一看,是西安醫(yī)學院醫(yī)療系的錄取通知書!聽他說才知道,我上學還經(jīng)歷了不少曲折。西安醫(yī)學院計劃在延長縣招收一名女生,正好只有我一個人報了志愿,于是縣里就把我推薦給學校??墒堑窖影瞾碚猩氖且晃粚W校工宣隊的師傅,不敢招收“大黑幫”子女,說:“你給換個名氣小點兒的‘黑幫也行??!”劉志忠亮出了中央專案組的證明和大隊、公社、縣三級推薦我上學的信,說:“吾娃在村里是婆姨隊長,下鄉(xiāng)七年了,表現(xiàn)好著咧!”說什么也不肯換人。兩人僵持不下,結果這事還上報到西安醫(yī)學院的黨委會討論。當時的黨委書記叫郎沖,是一名行政7級的老紅軍,拍板同意錄取了我。那位工宣隊的師傅最后還委托劉志忠?guī)Ыo我一句囑咐:“讓于虹上學后好好學習,不要亂說亂動!”我忙不迭地點頭答應。
接到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第一個念頭就是馬上告訴我的媽媽。我跑到縣城的郵局,給媽媽發(fā)了一封九個字的電報:“已被西安醫(yī)學院錄取”。事后媽媽告訴我,她讀著電報,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就這樣,我作為一名可以教育好的“大黑幫”子女踏人了大學校門,我的命運也從此發(fā)生了巨大的轉折。
責任編輯:秀麗
美術插圖:胡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