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寧 鄒建洲
腎臟是調(diào)節(jié)血壓的重要器官,腎臟病變引起的血壓升高稱為腎性高血壓,是最常見的繼發(fā)性高血壓,占成人高血壓的5%、兒童高血壓的60%以上。調(diào)查顯示,腎病患者的高血壓患病率高達58.0%~86.2%。隨著腎病的進展,高血壓患病率逐漸升高。反過來,高血壓又會加劇腎臟病變,引起并加重蛋白尿和腎功能減退。也就是說,腎病與高血壓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腎病患者使用降壓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高血壓加劇腎臟病變,引起并加重蛋白尿和腎功能減退。如此,不難理解,即使腎病患者血壓已降至正常,仍須長期服降壓藥。通常,腎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為<140/90毫米汞柱;尿白蛋白排泄率>300毫克/24小時的腎病患者,血壓控制目標應更嚴格,為≤130/80毫米汞柱。如果患者可以耐受,血壓應盡量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
目前公認,在患者能耐受的情況下,宜用2~4周時間將血壓控制于目標范圍內(nèi),并堅持長期達標。遺憾的是,我國腎病患者血壓控制于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只占33.1%,血壓<130/80毫米汞柱者僅有14.1%。
腎病患者高血壓患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高血壓也更難控制。目前,臨床上用于慢性腎病患者的常用降壓藥有5類。
鈣通道阻滯劑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等,是我國慢性腎病患者最常用的降壓藥。鈣通道阻滯劑可以擴張血管,引起反應性心率加快。其中,維拉帕米、地爾硫應避免用于心臟房室傳導功能障礙的患者。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沙坦類)如纈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厄貝沙坦等。沙坦類降壓藥除能有效降低全身血壓外,還可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對于服用此類藥物后血壓控制正常的腎病患者而言,只要可以耐受,宜長期使用。當然,用藥前需查血肌酐、估算腎小球濾過率和血清鉀濃度。若腎小球濾過率過低和/或血清鉀濃度過高,則不宜使用,必須使用時應在醫(yī)生監(jiān)測下進行。
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普利類)如卡托普利、賴諾普利、培哚普利等。此類藥物具有和沙坦類降壓藥類似的降低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普利類降壓藥可能出現(xiàn)干咳,若患者無法耐受,可更換為沙坦類。
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索他洛爾等。一般不用于單藥起始治療腎性高血壓,常適用于高血壓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感神經(jīng)活性增高、冠心病等情況。長期使用這類藥物者撤藥時需緩慢減量,突然停藥可導致高血壓反跳、心律失?;蛐慕g痛,甚至發(fā)生心肌梗死。
利尿劑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氫氯噻嗪、螺內(nèi)酯、依普利酮等。長期使用利尿劑可以減少體內(nèi)的血容量,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但用藥期間應定期復查血電解質(zhì),同時預防血容量過低所致的低血壓等。
腎病與高血壓互為因果,將血壓控制于目標范圍,對延緩腎病進展十分有利。慢性腎病患者,無論血壓是否升高,只要服用降壓藥后不出現(xiàn)明顯的低血壓、腎小球濾過率快速下降和高鉀血癥,均宜長期服用,以降低尿蛋白,保護腎功能,延緩腎病進展。
服藥期間,患者須遵醫(yī)囑定期評估腎小球濾過率和血清鉀水平,每日測量血壓,以防體位性低血壓的發(fā)生。
大眾醫(yī)學2019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