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英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農業(yè)技術站 山西呂梁 033500)
要提高馬鈴薯產量,就必須選用科學的方法,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地區(qū)氣候及生長環(huán)境,設計優(yōu)質高產的栽培技術。
馬鈴薯適合微酸性土壤,堿性土壤中容易生瘡痂病[1]。宜選擇耕作層比較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性良好、排灌方便、輕質壤土和砂壤土。耕層深有利于加大結薯層,土壤疏松有利于塊莖膨大。
種植馬鈴薯的地塊不適合重茬,更不適合迎茬,比較適合禾谷類輪作,如玉米、谷子等。另外,可選擇豆類和高粱茬口,不宜選擇甜菜等塊根、塊莖作物輪作,也不宜選擇茄科類作物輪作,否則會加速品種退化??偟脑瓌t是:忌連作,忌與茄科作物與塊根塊莖類作物輪作,忌對茬(即在同一塊地里隔年種一次馬鈴薯),且相鄰地塊不宜種植開黃花的作物,以免吸引蚜蟲。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應及時進行秋深耕,秋耕深度為30 cm 以上。由于馬鈴薯是地下結塊莖的作物,必須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諸因素得到改善,有效措施就是秋深耕,同時深耕還可以消滅雜草、促進微生物活動,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成分。次年春季在耕層土壤解凍后及時耙耱,以利保墑,有條件的還可以在播種前旋耕一遍。
二級以內的脫毒種薯經過病毒脫除,生長健壯、品質優(yōu)、結薯多而大、產量高。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在嵐縣表現(xiàn)好的品種有晉薯16號、青薯9號、晉薯12 號。這些品種普遍產量高、抗性強[2]。
播種前15 ~20 d,將種薯從窖內取出,首先淘汰不具備該品種典型特征的塊莖,然后淘汰病薯、爛薯、畸形薯、表皮粗糙的薯塊。將種薯放置于散射光16 ~20 ℃的室內,攤開2 ~3 層,3 ~5 d 翻動1 次,隨時淘汰病薯和爛薯,當長出2 ~3 cm短壯的芽時即可進行切塊播種。
選擇已經催出芽的健康的薯塊進行切塊。切塊大小要以30 ~40 g 為宜。每個切塊需留1 ~2 個芽眼。切時應從頂部開始縱切,這樣可以有效發(fā)揮頂芽的作用。每名切種者要準備2 把切刀,1 把可放在消毒液里備用(消毒液可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生石灰水),每切10 min 或切到病薯時要調換切刀。
許多地方使用德國拜耳公司生產的“高巧懸浮液”拌種,可有效防治28 星螵蟲及其他地下害蟲的危害[3]。其方法是:于播種前1 d 傍晚,將1 袋(10 g 裝粉劑)或1 瓶(12 mL 懸浮劑)高巧兌水2.5 kg,均勻噴灑在已切好的100 kg 種薯(一畝用量)上,上下來回翻動,使其均勻附著在薯種表面。
根據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通常當地溫穩(wěn)定通過8 ℃時即可播種。晚熟品種適當早播,如晉薯16 號可在5 月上旬,地膜覆蓋的可適當早播,早熟品種可適當晚播,平川地方可適當早播,山區(qū)可適當晚播。主要考慮早霜來臨前馬鈴薯要進入生理成熟期。
有起壟種植和平作,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起壟種植,旱地宜平作。不論哪種種植模式,都要將種薯播種在濕土上,這樣有利于種薯發(fā)芽,苗齊,苗壯。
依據品種、氣候、土壤肥力、灌溉條件、栽培方式、生產目的等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一般早熟品種留苗60 000 ~75 000 株/hm2;中晚熟品種留苗52 500 ~60 000 株/hm2;晚熟品種留苗45 000 ~52 500 株/hm2。通常種植商品薯的地塊要比繁育種薯的地塊留苗量少。
農諺說的好:“莊稼一枝花,全憑糞當家”。馬鈴薯屬喜鉀作物,故需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肥一般按目標產量來定,若馬鈴薯產量在15 000 kg/hm2以下的地塊,氮肥(N)用量推薦為60 ~75 kg/hm2,磷肥(P2O5)45 ~75 kg/hm2,鉀肥(K2O)15 ~30 kg/hm2。施農家肥15 000 kg/hm2以上。
馬鈴薯產量在15 000 ~22 500 kg/hm2的地塊,氮肥(N)用量推薦為75 ~105 kg/hm2,磷肥(P2O5)75 ~90 kg/hm2,鉀肥(K2O)30 ~45 kg/hm2。施農家肥15 000 kg/hm2以上。也可用馬鈴薯專用復合肥。
中耕培土結合除草進行。人工或機械進行中耕培土,在馬鈴薯整個生長期進行2 ~3 次,當馬鈴薯苗齊后淺中耕1 次,現(xiàn)蕾及開花期進行第2 次中耕。第2 次培土一定要比第1 次高而厚,這樣防止塊莖露出地面,有利于薯塊生長發(fā)育膨大。鋤草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干旱是要把地鋤深鋤透,雨水較多地濕時見草下鋤,所謂“鋤下三分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澆水要結合墑情,在苗期、現(xiàn)蕾期、花期(薯塊膨大期)各澆1 次水。要做到苗期不缺水,現(xiàn)蕾期追肥水,花期要澆足水。
追肥要根據苗情而定,一般在現(xiàn)蕾期進行,采用溝施或穴施,距離植株5 cm 左右,若生長中后期植株早衰可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馬鈴薯的病害主要有環(huán)腐病、黑脛病、晚疫病、早疫病。
防治原則: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控原則。
危害馬鈴薯的病害最嚴重的是早疫病和晚疫病,以下為具體防治措施?,F(xiàn)蕾初花期:使用75%拿敵穩(wěn)水分散粒劑防治晚疫病。 花期:使用70%安泰生可濕性粉劑預防晚疫病的發(fā)生,7 ~10 d 后,使用68.75%銀法利懸浮劑防治晚疫病,在晚疫病已發(fā)生的地塊可縮短噴藥的間隔期,3 ~5 d 進行噴藥。
地下害蟲有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每公頃用50%辛硫磷乳油750 g 拌谷米7.5 kg 制成毒餌直接撒入地表或拌入有機肥中,施入土中。地上害蟲有28 星瓢蟲,采用高巧拌種可以防治蟲害。
馬鈴薯成熟的標志是葉色由綠逐漸變黃轉枯,不需用力拉即與匍匐莖分開,塊莖表皮韌性較大,皮層較厚、色澤正常。收獲時要避開雨天,選擇晴天。從收獲的馬鈴薯中挑選剔除爛薯,入窖前要對馬鈴薯窖進行消毒,將收獲的馬鈴薯塊置于預貯棚內預貯2 周左右,使塊莖表面水分蒸發(fā),機械傷口充分愈合,然后再轉入貯藏窖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