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摘 要: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記日記是有一定難度的,學生們不知道該寫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寫,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要做到低標準嚴要求,從寫好一句話開始,再寫好幾句話,開拓素材,豐富內容,采用實例引導的方法,做到課堂講評與課后指導相結合,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素養(yǎng)。
關鍵詞:指導 學生 日記
所謂日記就是把自己一天中說的話,做的事,聽到的,見到的和想到的,選擇其中感受最深的,最有意義地記錄下來,就是日記。日記是為習作積累素材,寫好日記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備條件,但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對于小學生而言,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他們往往把日記寫成了流水賬,千篇一律,所記的事沒有意義,更談不上感人,想要寫好日記需要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示范引領、循循善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方法上要注重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扶放結合的階梯式教學。根據多年教學經驗,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仿一仿
針對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這一特點,我有選擇地去讀一些范文,例如《第一次煮方便面》,先說出題目,然后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第一次煮方便面時的情景,這個經歷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自然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接著老師讀范文,看看文中的小同學是怎樣煮方便面的,讀完之后,同學們會有共同的想法;和我第一次煮時差不多,因為年齡相近,經歷相近,所以他們的做法和感受也基本相同,孩子們就會豁然開朗,原來寫日記如此簡單。當然每個同學自有不同之處,老師適時地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能產生共鳴,最后老師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第一次煮方便面》,一篇好的日記就誕生了。
二、說一說
孩子們每天身邊都經歷很多有趣的、有意義的事,學習啦,游戲啦,都是寫作寫日記的素材,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做一個游戲或參加某項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參加拔河比賽。比賽完兩同學們描述一下,這次比賽的過程,學生描述完,接著問,這個過程中哪個場面最感人?當時同學們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樣想的?最后結果怎樣,同學們順著這個思路紛紛描繪了拔河比賽的精彩場面,再讓學生說說比賽的結果,學生也針對這個結果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整個拔河比賽的過程就呈現在眼前了。最后老師讓學生把這個過程完整地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記。這樣學生不但會寫拔河比賽也能把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感興趣的事記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指導,學生的寫作水平會逐漸地提高,日記內容也會變得豐富多彩。
再如利用課文插圖進行看圖寫話,圖畫就是寫話材料,看圖就成了寫話的基礎?,F行的教材配有許多美麗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畫面優(yōu)美,而且趣味盎然,有很大的習作空間。如語文二下教材封面,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小樹也發(fā)芽了。我和丁丁、小紅來到草坪上玩,丁丁躺在草坪上正在享受陽光,突然,一只小鳥朝丁丁飛來了,小紅看到了漂亮的野花,真的好想去聞聞它,一只漂亮的蝴蝶朝我飛來,我真想把它抓住。啊,春天真的好美??!
多富有想象力,觀察得多仔細。這樣的練習讓孩子知道生活中的精彩有很多,要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還可以引領孩子走進大自然,現在的孩子生活比較單調,從家里到學校,出門就坐車,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應該讓孩子走進大自然,領孩子到公園走一走,到郊外看一看,花草樹木、昆蟲世界、風霜雨雪,引導孩子發(fā)現可寫的景物、事物就在身邊,有這樣一個生活小片段:媽媽領孩子雪后去公園散步,孩子看到樹上落了一層雪,他輕輕地踢了一下樹干,樹上的雪就簌簌地落下來,孩子滿臉期待地享受著雪花的飄落,玩得樂此不疲,我覺得這就是很好的日記素材。下面是一段孩子寫的路邊花壇里的花:
上學路邊花壇里開了幾種花,我都不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其中有一種花兒很小,qie子的顏色,外形就像爸爸愛喝的啤酒瓶蓋兒,聞一聞,只那么一點兒香氣,我輕輕地用手觸摸一下,它左右搖擺,像在逗我似的。(這里孩子恰當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聯系生活,寫出了童真童趣,并且能調動觸覺和嗅覺等感官。)
形象的表達,真情的流露,孩子們在記日記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快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樂于把這種情感從筆端表達出來。
三、寫一寫
選擇好了要寫的內容之后,寫的時候可以邊寫邊翻字典、詞典或其他工具書或資料。因為文字本身是嚴謹的,說出口的東西不一定寫得出,為嚴謹起見,得查查資料核實一下,不要匆忙下筆。比如:今天報上登了一條重要消息,自己當時聽人講或自己讀的時候很有些感想,到底是什么消息,現在要落筆了,可以先查一查或摘抄,引用一小段。至于有些把握不準的字詞,或偶爾提到的人和事倒不妨通過查資料引用資料來解決。許多大人物寫回憶錄往往言之確鑿,時間、地點、名稱都不會搞錯,其實沒那么好的記性,多半是查資料才解決的,會查資料也是獲取知識信息的一條途徑,一種本領。
動筆之前,教師還應該進行寫法的指導,如寫學校的活動,要注意場面描寫,有點有面,烘托氣氛;再如寫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事兒,要突出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寫出來,日記內容自然就豐富了,生動了。
四、議一議
日記成文之后,評一評、議一議、改一改是非常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寫完日記就放在那兒不管了,日記和寫作的水平將會提高得很慢,所以,寫完日記之后,應該先自評,也就是先自己讀一讀,改一改,把不通順的句子捋順,然后同學之間互相讀一讀,互相修改,最后把自己的日記在班級內讀一讀,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幫助提出修改意見。經過這些環(huán)節(jié),學生了解到自己在寫作時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注意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有很大的提升。
另外我還注重課堂講評與課后指導相結合,課堂講評,主要是針對日記的總體要求,選材特點,批改中的共性問題進行集體指導。課后指導是針對個別同學日記進行當面講評指導,幫助學生找到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的意見。
總之,只要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和閱讀積累的習慣,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善于思考,多練多寫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就能寫好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