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琨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同時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標準和身心發(fā)展需求,積極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式教育方法來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發(fā)揮。本文就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入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語文潛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理論;實踐;新式教育
一、以圖激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抽象化的概念不容易理解,他們更適用于形象化、具體化的內容來激發(fā)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來帶動語文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讓形式多樣、有趣生動的畫面感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fā)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進行課堂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自行閱讀文章感受小女孩處境的可憐。學生在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出示多幅賣火柴小女孩的圖片,圖片上皚皚的白雪、小女孩凍的通紅的臉頰等等畫面直接映入學生們的眼簾,讓學生在文字描述的輔助下設身處地地感受小女孩悲慘的遭遇。教師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積極引用圖片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打消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倦怠感,以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投入到語文課堂實踐教學當中。同時,利用圖片畫面的真實感促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深入體會并理解作者對于賣火柴小女孩的同情,讓文章主旨得以升華,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二、積極采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在現(xiàn)代化教學信息技術的幫襯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具有科學性、多元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有效的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自主探究意識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更加有助于課堂教學目標及任務的達成。
例如教師在對《草船借箭》一課進行教學時,由于小學生對于三國故事背景的不熟悉,有可能在認識“諸葛亮”這個人物設定上沒有那么準確。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動畫故事的形式,為學生簡明扼要的介紹三國演義故事及赤壁之戰(zhàn)的發(fā)展背景。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充分理解草船借箭的意義及作用,配合教師恰當適宜的引導與講解,讓學生輕松突破學習難點,找準學習重點,對整體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把控和強化,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三、構設語文課堂動手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主陣地的作用,以教學實質內容為基礎,大力拓展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學習并掌握知識,增強自身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認知力。
例如,教師在對《觸摸春天》一文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將語文課堂直接轉移到室外春天的環(huán)境當中,讓學生親手去觸摸春天,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變化。學生們親身靠近春天,用眼睛觀察春天景物的變化、用耳朵聆聽春天鳥兒的聲音、用心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再如,對《頂碗少年》一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前準備,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體驗“頂碗”的過程,學生們積極地投身到課堂實踐活動中,讓“頂碗”所產生的樂趣助力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頂碗”動作的難度并能有效分享“頂碗”體會,從而讓大家感受到頂碗少年成長中不畏困難、勇于挑戰(zhàn)的專業(yè)精神。這樣學生既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建立有效的合作交流學習方式,充分展示學生課堂主導地位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仍停滯于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上,學生機械化的記憶不僅不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做好推進,反而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降低語文教學效率。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關注到學生課堂主導的地位,利用具有開放式、分層式有效的合作交流方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形成,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思維發(fā)散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用肯定且有效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鼓舞與激勵,建立學生語文學習自信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閱讀及思考。學生在求知欲的驅動下,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充分體驗語文課堂教學所帶來的成功感和收獲。
例如,在對《“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進行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分組辯論的游戲形式對“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進行意見表達。在小組內,學生們積極地進行合作交流,各抒己見,將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的表達出來,并在最后的匯報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展示。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有效的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更在有效的時間內收獲到來自語文教學中最大的效益。
五、授之以法,讓語文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活動時一定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因此,教師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更為重要,必須做到因人而異,且具有針對性和階梯性。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拾級而上,在語文教學中感受自身價值被肯定,從而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課堂教學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明確教學過程中情感體驗與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性,從而打造語文教學新教育方法,切實做到高效課堂。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要以理論知識作為課堂教學出發(fā)點,結合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來提升語文教學實質。語文教師需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構建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的課堂實踐活動,讓有活力、有激情的語文知識點燃小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