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萍
太陽剛從海平面上升起,淡淡的一彎月影還高高地掛在天上,我們乘坐的挪威翡翠號郵輪已緩緩地駛進了希臘的卡塔科隆港,穩(wěn)穩(wěn)地靠上了碼頭。8點不到,游客們就迫不及待地候在下船口,等待前往奧林匹亞遺址參觀。
卡塔科隆,位于希臘西部的伊利亞州,是個不大的港口城市,是“通往奧林匹亞的入口”。上得岸來,我們就看到一幅宣傳畫,畫上的希臘女神和健美的男運動員高舉奧運圣火,手持橄欖枝,讓人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奧運情結(jié)。
千百年來,在這里點燃的圣火,傳遞到世界各地,人們通過運動,增強體格,健全人格。我想,這點燃的不僅僅是火種,更重要的是那種相互了解、友誼團結(jié)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這讓人不得不由衷地贊嘆,古希臘文明對全人類的貢獻。早上十點左右,游客們有人乘坐旅游大巴,有人坐上觀光馬車,也有人步行,奔向同一個目標: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源地。
奧林匹亞遺址深藏在密林之中,樹木森森,山林環(huán)抱。遺址群主要由神廟遺址和運動場遺址組成。走近遺址,一切都顯得那么蒼老、斑駁,道路兩旁有無數(shù)的殘垣,排得整整齊齊,相傳當年希臘還是城邦制國家,城邦之間的爭斗不斷,競技運動還只是奴隸主尋歡作樂的一種消遣,當時,即便戰(zhàn)事連綿,奧林匹克的賽事在這里照常舉行,而且還組織得井井有條。從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奧林匹亞競技會每4年舉行一次,歷經(jīng)292屆,長達1170年??梢妸W林匹克之于希臘真的是一份寶貴的值得驕傲的文化遺產(chǎn)。
遺址中最重要的是宙斯神廟和赫拉神廟,雖然現(xiàn)如今只留下了高高的廊柱。
宙斯神廟位于奧林匹亞村,建于公元前470年,是為祭祀宙斯神而建,神殿曾以象牙和黃金的塑像而聞名,現(xiàn)已無法一睹其真跡。據(jù)史料記載,宙斯神廟曾供有宙斯神像,神像高12米,有以黃金制成的橄欖頭冠,坐在用杉木制成的宏偉的寶座上,飾以黃金、象牙、烏木以及各種珍貴的寶石,神像的右手上有一座小的戴著皇冠的勝利女神雕像,這座小雕像也是以黃金和象牙制成的……
赫拉是傳說中宙斯的妻子。赫拉神廟建造于公元前600年,是現(xiàn)存最為古老的多立克式神廟建筑遺址,也是圣地內(nèi)最老的圍柱式神廟和希臘最早的多立克式神廟之一,神廟內(nèi)有兩尊神像:赫拉的坐像和宙斯的立像。殿身狹長,四周有44根廊柱。最初的赫拉神廟是木制的,后來才漸漸改造為石頭的。4世紀初,一場地震摧毀了神廟,此后未被重建。神廟還被用來保存許多其他對象比如許多神像和奉獻物品,其中之一是保存至今的奧林匹亞的赫爾墨斯像,這里還存放著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勝者的桂冠。盡管赫拉神廟規(guī)模不大,但當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圣火采集儀式就在這里舉行。
我們搞清了古代運動會前點燃圣火的路線。正想沿著這條路線跑一圈,體驗或感受一下,然地中海的陽光直射,天氣太熱了。不過幸好沒有跑,據(jù)說當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競技賽場不但沒有女性參加,連入內(nèi)觀看的資格都沒有,參加比賽的男選手在比賽時都赤身裸體,一絲不掛。聽介紹,進門左側(cè)背后的大山坡上,允許已婚女性觀看,進門正前方幾乎一公里遠的山頭上才允許未婚女性觀看。天知道,一公里那么遠的距離還能看到什么?除非有高倍望遠鏡。傳說,當年有一位母親女扮男裝進入賽場觀看他的兒子比賽,兒子得了冠軍,她激動得驚呼起來,上前擁抱兒子,露出原形。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是要受到懲罰的,但古希臘人對神的崇拜至高無上,他們認為運動冠軍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怎么能懲罰神的母親?所以,免了。自此后,女性漸漸可以進入賽場觀看比賽了。
抬頭仰望高聳入云的柱石,站在排列整齊的石柱群前,想象著古代奧運會的壯觀場面,競技運動帶來的文明,綿延數(shù)千年,成為人類的一種需要。此時,你不得感嘆希臘文明的價值所在。在古代奧運會的文化背景中,追求的是人的雙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體的健康。智力健康,我們所知道的精神星座如蘇格拉底、柏拉圖、希羅多德以及埃斯庫羅斯、索??死账沟燃词箽v經(jīng)千年仍燦爛耀眼,古代希臘在哲學、數(shù)學、醫(yī)學、法學等領域的建樹至今仍是人們思考的基礎話語。肢體健康,競技運動促進了人的個體的體格健康,進而發(fā)展為人的整體健康,包括精神層面和心理層面……今天,世界體育運動的發(fā)展,以奧林匹克和馬拉松的名義進行的比賽,都能說明對人類而言雙重健康的重要意義。
奧林匹亞經(jīng)歷了她的千年輝煌,一度曾經(jīng)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同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消失一樣,任憑地中海的風雨侵蝕,與千年冷月相伴,無人問津,直至19世紀被法國的考古學家考古發(fā)現(xiàn),得以重現(xiàn)于世。如今,作為早期歐洲文明的希臘由于經(jīng)濟結(jié)構單一,高福利制度,公共開支過高,國際信用評級降低等因素,已經(jīng)衰落,但奧運圣火千年不滅,人類健康的概念已然成為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理念。
從1896年,希臘在雅典舉行了第一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到1996年,現(xiàn)代奧運會仍每4年舉辦一次,已經(jīng)第25屆。一個世紀過去,參與國家越來越多,已經(jīng)成了世界性的體育盛會,很多國家都申辦一百周年奧運會主辦權。按照希臘人的邏輯思維,認為,這一百周年的奧運會理應在它的發(fā)生地舉行,他們篤信一定能爭取到奧運會的主辦權。那天晚上,在雅典,一百年前舉辦奧運會的地方,運動場內(nèi)座無虛席,人們帶了禮花和香檳,準備申辦成功后慶賀。誰知申辦的結(jié)果一出,大失所望,最終的勝利者竟然是美國亞特蘭大。據(jù)媒體報道,當時,全場哭聲一片。但事實就是那么殘酷。當今社會,人們衡量的標準是實力,是國家的強盛,而非歷史血源和文化倫理。
走筆至此,看到了一則信息,在今年的亞洲博鰲論壇上,我們國家提出了關于“大健康”的理念,我想,這是現(xiàn)代社會對健康的詮釋,相比當年希臘的健康概念,“大健康”對人類的健康賦予了更廣泛和更豐富的內(nèi)涵。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