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京生
《秋色秋香圖》中國畫34cmx69cm
《花蔓宜陽春》中國畫34cmx69cm
《涌途》中國畫34cmx69cm
《朝陽明艷》中國畫34cmx69cm
李曉軍的畫,是可以傳下去的。他的作品的風(fēng)格,是吳昌碩筆走龍蛇、鐵筆紛披,左右逢源而縱橫破古法,陳半丁用筆圓熟、華貴文雅且充滿從容清雋之氣,齊白石樸素放達(dá)、功力沉雄且比興意趣十足,三者結(jié)合基礎(chǔ)上的充滿詩意的“以心為造”。
李曉軍的畫,有吳昌碩的影子,但沒有了吳昌碩的悍霸;有陳半丁的華貴,但多了些陳半丁缺少的風(fēng)骨;所以,他的畫看上去似乎有司馬相如《大人賦》那樣的“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而對齊白石的繼承,則是李曉軍以入世的“詩意生活”式的文化心理的更高層次的顯現(xiàn);在這之中,他是在現(xiàn)代文化的層次上把齊白石雅化了。
分析起來,我們之所以認(rèn)為李曉軍的作品能夠在美術(shù)史中“傳下去”,有五個(gè)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品好,有親合力。李曉軍的父親是一個(gè)軍人,他自幼生活在北京“大院文化”的氛圍之中,有著京城“侃爺”的豪爽和幽默,但骨子里仍然一身正氣。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這哥們兒為人誠懇、厚道,有才華。
第二,天生的身體好。這就保證了他旺盛創(chuàng)造力的持久。他生于1960 年,此后三年,是中國大饑謹(jǐn)?shù)臅r(shí)代,但他特殊的門第,使他并沒有挨餓,這也許令人憤憤不平,但事過境遷,我們只有羨慕他的健壯的體魄。有著這樣的體魄,李曉軍手下特別出“活兒”,而且精品迭出。
第三,造型能力好、修養(yǎng)好。李曉軍的造型能力,生而得之,學(xué)而得之兩兼之。這實(shí)在難得。他的修養(yǎng)好,第一,是來源于他的書法,他是當(dāng)代書壇青年翹楚,多次得過大獎?,F(xiàn)在他書畫雙修,兩相益彰,越寫越好,越畫越好;第二,是他喜歡古典詩詞文賦,并在古典詩詞文賦的理解方面悟性極好。譬如,他畫的荷花,題款“荷出污泥而不染,有君子風(fēng)”,這是在對周敦頤《愛蓮說》文意小有重組之中,準(zhǔn)確表達(dá)了《愛蓮說》文意的主旨。
第四,畫面詩化境界好。譬如,他畫的《云滿山頭樹滿溪》,畫面極為到位地顯現(xiàn)了他作品款跋的詩化境界:“青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掏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yuǎn)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碧微。”總之,看曉軍的畫,我們能感到他能夠把畫面的氣息、品格和神采,表現(xiàn)得猶如漢武帝讀《大人賦》,具有令人感到有“賦不似人間來,其神化所至”的境界——他的畫,能夠讓我們能沉浸在如是的詩化境界。
第五,畫面感好。他的畫,賞心悅目而媚道,看他的畫久,我們自然而然就能自覺“澄懷味象”,進(jìn)入一片澄明的精神境界,在心靈的澄澈空明中,享受著視覺的美筵。這是一道自然美作原料,而文化美作佐料烹成的視覺美餐。難怪面對他的作品,展卷即會令我們眼前一亮。
幾年前,我曾為李曉軍寫過一篇畫評,其中說到他的畫,猶如他爽朗的哈哈大笑。而今,他的畫,依然笑意在,只是多了些倜儻,多了些從容。已經(jīng)成熟。
《絲路果實(shí)》中國畫136cmx68cm
《動枝生亂影》中國畫138cmx69cm
《葫蘆》中國畫138cmx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