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沈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建筑施工技術是主修課程,是一門實踐和綜合一體化的學科。對學生來講要學習一門交叉性學科的難度是較大的,而工程管理就是此類學科。實踐證明,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教改中最有效措施。這種結合了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教學的模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增加了微助教等學習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旌鲜浇虒W模式主旨是要把學生作為教學中心,同時教師要發(fā)揮出啟發(fā)作用。本文探討了在微助教平臺上創(chuàng)建課程班級的新式教學方法,通過該平臺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共享,以引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活動。
我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較為深遠,為突破傳統(tǒng)教學自身帶有的局限性,應先對課程教學進行模式創(chuàng)新,采用兼具趣味性的課程講解方法。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依舊是當下教師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其將會進一步制約課程的有效落實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課程知識,還要有育人的責任感,授課的內容和水平都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作用。目前有關建筑施工技術類的課程所進行的教學,課程內容無法做到準確把握,這門學科除了要確保理論知識的掌握外,還要保證技術的落實,特別是建筑施工容不得一點差錯。但正因如此其不確定性的存在導致學生只能空有理論而無法在實踐中檢驗,這不利于國家建筑技術的深化發(fā)展。
目前建筑施工技術類課程,就其實際課堂教學狀況來看,教改措施依舊沒有成功實現(xiàn),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與教師有關,即更新教學理念與否。教改雖是新思想的一種現(xiàn)實體現(xiàn),且有相關政策與之相匹配,但也只在教改初期取得一定成效??梢娦陆虒W理念尚未獲得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認可,教師對教學的理解角度不同,觀點也有差別,相關政策也沒能在實踐中得以落實。傳統(tǒng)教學能延續(xù)至今定有其存在價值,教改應在此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推進為宜。
在緒論課程中可從學習的方法、成績的計量方式和考核的內容等多個方面進行概括介紹,并向學生推薦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的網絡學習渠道,如專業(y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借助這些網絡資源建立起微助教課堂,錄入相關的學習課件、文獻資料和題庫內容等供學生學習。在課前先做準備好相關的信息資料,可以是PPT、紙質等形式。布置在線預習任務,在課堂上采用簽到、答題和討論不同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課后布置復習及小測學習任務,使教學更加完整。除了學習資源外,學習環(huán)境也是影響學生較好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兩相結合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對知識結構進行構建,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意義和學習的目標等。教師可采用PPT、規(guī)范和施工紀錄片等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相關技術,當學習遇到疑難問題時可通過網絡渠道找到解答參考,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對知識自我更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擇選教學內容時應遵循精細化原則,突出并明確重點所在,及時更新施工技術方法。對適用性較小的技術方法作簡潔概述,對當下較為前沿的裝配式混凝土等施工技術知識進行作分析講解。利用多媒體及互聯(lián)網平臺獲取相關學習資料,觀看與施工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直觀了解施工技術加深理解并鞏固所學知識。利用多媒體資源也應當去粗取精,結合課程的內容、教學的進度做到高效插入。
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在課堂增加實際工程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與其實踐更好的結合在一起。筆者將從收集到的各類結構案例進行了分析整理,這當中有圖紙、有圖像和視頻、也有具體的實施方案等。通過實際工程案例,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考慮問題,主動思考將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體系構建。以問題為導向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情境,將與之相關的知識做關聯(lián)性分析,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設施工現(xiàn)場為第二課堂,盡可能的安排學生參觀施工現(xiàn)場進行觀摩學習,將其與實驗室中的建筑結構模型進行比對,分析框架、剪力墻、磚混和鋼等不同類型的結構特點,根據(jù)展示出的工藝流程,直觀的學習相關構造工藝,如模板、腳手架、防水和裝修等方面。
新技術的引入有助于整體教學質量及其效率的大幅提升,由此可見,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宜采用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結合移動教學平臺來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盡量克服甚至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不足的地方,為學生發(fā)展掃除障礙。